【隔夜餸迷思】係咪有毒會致癌? 專家有解釋

School lunch bento box set

不少人都會帶飯上班。 Credit: kenishirotie/Envato

不少人都有上班帶飯習慣,而且多是將前一晚的飯菜用來帶飯,但其實吃隔夜餸有沒有健康問題呢? 更有人指吃隔夜餸會有致癌風險,今集【健康快樂人】,林曉晴請來了雪梨科技大學及西雪梨大學的林奇恩教授 (Professor Danforn Lim)同大家講下食隔夜餸的迷思。


林奇恩教授表示,某些食物因其化學成分及容易受微生物污染的特性,不適合作為隔夜餸,以下是幾種不適合做隔夜餸的食物:

  • 海鮮類:海鮮富含蛋白質和水分,使它們成為細菌,特別是副溶血性弧菌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和腸炎沙門氏菌 (Salmonella) 的理想滋生環境。海鮮如果不新鮮或未充分烹調,容易引發食物中毒。因此,隔夜後的海鮮餸菜儘量避免食用。
  • 生菜沙律:生菜及其他生食蔬菜通常不經過高溫烹調,因此儲存期間容易被細菌污染,特別是在加入醬汁後,這類食物應當盡快食用,不建議留作隔夜餸。
  • 含蛋製品:蛋黃酱、奶油蛋糕等含有未煮熟蛋製品的食物在存放時容易受到沙門氏菌的污染,進而引發食物中毒。因此,這類食物應盡量避免存放過夜。
  • 澱粉質食物:如米飯、麵條,如果未妥善冷藏,在室溫下容易被蠟樣芽胞桿菌 (Bacillus cereus) 污染,這種細菌會產生耐熱毒素,即使加熱後仍可能對健康構成威脅。
林教授指,儲存食物時,正確的保存方法非常重要,以防止食物變質及細菌滋生,以下是幾個儲存食物時要注意的事:
  • 器皿選擇:密封性能良好的器皿可以減少食物與空氣接觸,從而減少細菌繁殖的機會。玻璃或不銹鋼容器較為理想,因其不易吸收氣味且容易清潔。避免使用劣質塑膠器皿,因部分塑膠材料可能在長時間接觸食物後釋放有害物質。
  • 冷藏溫度:食物應在煮熟後兩小時內冷卻並儲存於冰箱中,冰箱溫度應保持在4°C或以下,以有效抑制細菌增殖。
  • 儲存時間:一般來說,熟食在冰箱內可保存3至4天。如果冷凍保存,食物的保存期可延長至2至3個月,但這取決於食物種類及密封狀況。需注意,冷凍食物在解凍後應盡快食用,避免反覆冷凍。
  • 食物分類:生食與熟食應分開存放,以防交叉污染。儲存時,應避免將液體食品洩漏到其他食品上,以減少污染風險。
那究竟吃隔夜餸是不是很沒益處,林教授就解釋, 隔夜餸與新鮮製的餸菜比較,確實營養價值會有所下降,特別是在以下幾個方面:
  • 維生素流失:維生素C和B群維生素對熱和氧氣較為敏感,儲存過程中容易氧化或分解。因此,隔夜餸中的這些維生素含量會比新鮮餸菜低。
  • 抗氧化物質的減少:抗氧化物質如多酚類、類黃酮在暴露於空氣後容易被氧化,這導致其功效下降。儘管如此,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宏量營養素的變化較小,其總體營養價值影響有限。
  • 風味變化:儘管營養成分的變化有限,但長時間儲存可能影響食物的口感和風味,這也可能會影響食慾和進食的滿足感。
如果隔夜餸處理不當,林教授表示,可能會導致以下健康問題:
  • 食物中毒:食物若未妥善儲存或翻熱不徹底,可能導致細菌如沙門氏菌 (Salmonella)、金黃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 及大腸桿菌 (E. coli) 繁殖,這些細菌會引起急性食物中毒,症狀包括腹瀉、嘔吐、腹痛,嚴重時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 腸胃不適:儲存過久的食物可能會變質,即使未出現明顯的腐敗跡象,攝入後也可能導致腸胃不適,特別是對於消化系統較為敏感的人群如老人、兒童及免疫力較低者。

  • 慢性健康問題:長期食用不當處理的隔夜餸可能增加攝入氧化脂質和其他有害化合物的風險,這可能對長期健康造成不利影響,增加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
林教授表示,總結來說,隔夜餸的安全性與處理方法密切相關。只要遵循適當的儲存和加熱原則,隔夜餸可以是安全且方便的選擇。但同時也需要對某些食物的特性保持警惕,以避免潛在的健康風險。


林教授亦有在節目中解釋隔夜餸含致癌物質的說法的真確性,及將飯盒加熱的「貼士」,詳情請聽今集【健康快樂人】。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

,或訂閱

SBS 中文堅守

,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