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城、网课、延期高考……我们应如何应对HSC相关心理问题?

COVID-19 update

The mental health impact of the pandemic. Source: Getty

当出现这些症状时,您应当寻求专业的心理支持。(请点击音频收听采访)


根据新州政府公布的最新计划,今年的澳大利亚高考——HSC考试被推迟至11月举行,学生将从10月开始错峰返校,学校工作人员将强制接种疫苗。

新州教育标准局(NSW Education Standards Authority)在公告中强调,HSC考试的推迟不会对大学申请产生不利影响。

然而,面对疫情封锁、居家学习、考试延后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临床心理学家马信诚(Noris Ma)表示,学生和家长都应注意HSC考试相关心理问题。


要点:

  • 疫情下的HSC考试,可能面临哪些潜在心理问题?
  • 出现心理问题,该如何调整?
  • 出现何种心理状态,应当求助心理医生?
  • 疫情封锁下,如何寻求专业心理支持?
  • 华人家长尤其应注意孩子的心理问题

疫情下的HSC考试,可能面临哪些潜在心理问题?

马信诚表示,HSC考试常见的心理问题是两方面原因导致的,一为常规考试带来的压力和困难,二为今年疫情的特殊情况,考生面临的额外心理负担。

慈善组织澳大利亚使命(Mission Australia)的统计数据显示,10.8%的17至19岁青少年,即高考生的主要年龄层人群,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

马信诚说,在临床上,这种压力可能首先表现为“失去掌控感”。面对接连不断的作业和考试,学生可能因为压力过大,产生逃避感。而逃避的后果往往是课业落后得越来越多。
这就是所谓的‘佛系青年’,被压力吓怕了,本来还想学习,因为跟不上,干脆连想学的心也没有了,直接放弃,变成‘无所谓’‘不在意’。
Noris Ma
Source: Supplied by Noris Ma
第二个层面则是自我形象偏低,自信心不足。

他指出,统计数据表明,34.4%的考生形容自己是一个“低自尊心的人”。面对学习和考试的压力,约每十个受访者中,即有三人认为自己“扛不住”压力,无法顺利完成考试,自尊心低落。

第三则是具体的学习上的困扰。马信诚引述了Mission Australia的数据,称有60%的受访者对学业和考试本身没有充分把握,从而引发消极情绪,加重心理压力。

他说,华人有句话叫“一战定生死”。很多学生之所以有巨大的压力,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一生都将被这次考试定义。

出现心理问题,学生该如何调整?

马信诚认为,心理压力的调适有很多途径,首先年轻人应该做到的是调整心态,接受“人生的出路不只一条”。

他说:“我们知道澳州的教育体系是很完善的,很多大学都很优秀,应该开放心态,不要只盯着悉大、新南等学校。”

他补充,大学只是一个通道,有时我们可以通过TAFE等机构,学习职业技能操作性强的内容,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提供多样性的选择。“重要的是一定要广泛了解讯息,读书的门路或人生出路其实很多,要发挥自己的所长。”

第二则是在家上网课时,要合理平衡时间。

“对临床而言,运动对于抵抗心理压力而言被证明是有效的。”因此他建议,在课间可以活动筋骨,在疫情限制允许的情况下外出锻炼,学会“忙里偷闲”。

另外一个要点,是“活在当下”。马信诚说,“我当初为什么不努力,我恨自己”这种想法不可取。相反,应着眼于可以改变的地方,过去已经过去,不必太过纠结当初应当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

出现何种心理状态,应当求助心理医生?

马信诚介绍,HSC考试相关的心理症状,一般分为两个方面——抑郁和焦虑。

抑郁:

  • 首先是压力感。孩子是否出现突然性的脾气和性格变化?例如,平时性格爽快活泼,反应突然变慢;平时做事精细,变得容易丢三落四;平时脾气温和,变得急躁、易怒。
  • 生活方式的改变。孩子是否出现睡眠不稳定?是否出现饮食结构改变、暴饮暴食或厌食?
  • 明显的情绪变化。是否出现情绪低落,整日闷闷不乐?有没有经常紧张、急躁、慌乱、脾气火爆?
  • 再者为悲观情绪的出现。早期症状可能为消极、悲观、“佛系”心态,经常表示“我不在意,我不在乎”;中后期则为更明显的抑郁症状,认为生活无趣、人生无意义,甚至出现自杀或自残的念头。
马信诚说,听到“人活着为什么这么痛苦”,“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等类似言论时,家长应该立刻亮起红灯,高度注意,这很有可能已经进入抑郁症的范畴,应立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Depression and loneliness
Source: SBS

焦虑:

  • 出现头疼、胃不舒服、心跳加快等现象,甚至是面部或全身肌肉不由自主地抽动。
  • 过于频繁地需要上厕所。
这些都有可能是焦虑或恐慌正发作的症状。如果出现以上躯体化症状,代表焦虑情况严重,可能需要专业人士介入治疗。

疫情封锁下,如何寻求专业心理支持?

马信诚介绍,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家庭医生诊所转介心理科,寻求专业疏导和支持。

在疫情中,可以通过澳大利亚政府项目远程健康(telehealth),通过电话或视频的方式寻求帮助。

他说:“心理咨询不一定需要体检,一般是对话性的。所以遇到问题,可以通过家庭医生,预约电话或视频心理咨询。”

他还补充说,对于心理治疗而言,视频可能是相对更理想的方式。医生可以通过视频看到患者的肢体动作和表情,这都是临床证据。如果出现情绪低落等现象也更容易根据情况调整、跟进。

华人家长尤其应注意孩子的心理问题

马信诚告诉SBS中文,华人父母通常尤其重视教育。在父母的引导下,很多孩子可能从小开始补习,进入精英中学就读。这很容易导致孩子“自带光环”,自我期待较高。

但面临高考,补习得来的优势可能会慢慢被“磨平”。当孩子自信心受打击,又面临考试压力的时候,就很可能出现心理问题。

马信诚提醒,若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家长应先把帮助孩子调适心理,恢复信心,再追赶学业。

“很多家长可能会直奔主题,认为孩子的问题出在学习上,我督促你学,你多学,问题就解决了。但这并不是正确的解决顺序。”
一是因为孩子可能会虚不受补,来自家长的关系变成另外的压力来源。二是孩子可能会更加责怪自己,认为家长说让我读书,但我做不到,我不行,一直自我否定。而自我否定越多,越容易抑郁。三是孩子可能会错意,认为做你的孩子是为了你的面子,家长爱的是分数,而不是自己。
因此,马信诚建议,最先巩固的应该是亲子关系。有这种温柔的体谅,帮助孩子稳定情绪,孩子可能就会自动地愿意去学习了。

他表示,在自己的诊所,每天都有一至三个高考生咨询心理问题,这个比例很高,而今年疫情期间又尤其多,“我想说的是,这是一个常见现象。当出现类似情况是,请先舒口气——咱们家孩子绝对不是唯一一个。”

请点击音频收听采访:
澳大利亚人必须与他人保持至少1.5米的社交距离,请查看您所在州或领地的最新社交限制措施。

如果您出现感冒或流感症状,请留在家中并致电家庭医生或全国冠状病毒健康信息热线1800 020 080安排测试。

SBS致力于用63种语言报道最新的COVID-19新闻和信息,详情请前往:sbs.com.au/coronavirus

请在关注SBS中文,了解更多澳洲新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