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壁垒:澳洲82岁华人义工的10年关怀电话之旅

4.png

Elaine Chung(左)、许定娟(中)和Molly Li(右) Source: Supplied

悉尼华人许定娟今年82岁,过去20年一直做义工,不少华人长者都在和她的通话中找到心灵抚慰。花甲之年移民来澳,面对语言不通环境不熟悉,最初“心里很忐忑”的她,到如今“得到满足感,有自豪感”,这当中,有怎样的历程?(点击播客,收听采访详情)


居住在悉尼的华人许定娟今年82岁,2003年从上海移民到澳洲,过去20年一直在非盈利服务机构华人服务社(CASS)当义工。

从2013年开始,该机构开设长者电话关怀服务,这是为了“打破空间壁垒,令长者们有多一重陪伴”,旨在帮助及鼓励华裔长者与外界接触,跟社区保持联系,以便长者们能得到有效的支援和帮助﹐从而增加他们对社区的归属感﹐提高生活的自信心”。受过培训的义工会定期打电话给华人长者,传递爱心关怀﹐提供支持援助。

许女士给社区华人长者打关怀电话,至今已逾10年。

“我是第一批接受培训的,之后我们就开始上岗,每次每周打电话时就跟那些老人聊聊天,讲讲话。”
7.png
许定娟在给华人长者打关怀电话。 Source: Supplied
她告诉SBS普通话,周五她会固定打电话,从早上9点到下午3点至3点半,中间还有两小时是帮助护老服务。
我热爱这个(义工)工作,因为我上次看到一个人说,热爱自己的工作,生命就不会枯萎了。我心里想,我还能够做,我就坚持做下去吧。
悉尼82岁的华人义工许定娟

关怀电话:华人长者诉心声

许定娟说:“来到澳洲后,当时好像对这个国家也不熟悉;语言方面也不是很通,作为移民过来以后,心里就很忐忑。”

后来她在女儿陪同下,到华人服务社参加活动,之后一直做义工,至今。

在悉尼,有的长者由于语言不通,与外界联系很少甚至是隔绝,有的人因此感到孤独无助,生活质量大受影响,这种情况引起政府及社区机构的关注。

许女士说,她按照社工所给的名单,给华人长者打关怀电话,多年来“建立了很深的感情”。

“这样打电话也是每周一次,有的老人独居,平时没有人跟他们讲话,觉得每周有一次有一个人跟他们讲话,他们很开心,所以他们会把自己的烦恼或家里矛盾都会向你倾诉。”

她提到,多年下来,大家都很熟悉,“就像老朋友一样”。

“有一些老人,家里面他不开心,(关于)孩子什么,那么他们会跟我说,我也会通过跟他们聊天的方法,帮他们解除心里痛苦。有一些老人,我也很同情,但是因为我们这个关爱电话,培训时我们有纪律,不能跟顾客见面,我只能通过电话关心。”
LISTEN TO
LUCY WE VOICE image

【微声音】在澳洲当志愿者:“温暖别人,照亮自己”

SBS Chinese

25/10/202325:21

“我都要把那些好的东西,都向老人分享”

许定娟说,在打关怀电话时,她会注意“三心”:耐心、爱心和虚心。

首先是耐心,她说:“我就听他们诉说,我不管他们多长时间,有时候第一次、第二次,有些老人会跟我讲了一个小时,我也不打断他们。”

“第二个,我要有爱心,因为我觉得老人那些事情跟你诉说了,你就要想办法帮他们解决;第三个我觉得我要虚心,我也有好多东西可能不懂。”

她也会“不断学习”,通过不同渠道了解各种信息。

“好多政府新的政策下来,我都要介绍,有些老人他们一点都不知道的,我都要把那些好的东西,都向老人分享。”

在许女士自己看来,这种关爱也是关爱自己,“我觉得通过这个服务以能够帮助别人,自己也很快乐,关爱他人就关爱自己。我觉得把这种爱转化到家人、对朋友、对服务对象的爱,通过帮助他们,我自己也得到满足感,有自豪感”。

协助华人移民填表

同样在华人服务社做义工的还有钟女士(Elaine Chung)。

Elaine今年74岁,退休前兼职销售CD。2017年,培训之后她开始在该机构志愿协助移民填表,迄今7年。
6.png
Elaine Chung(左)协助移民填写英文表格。 Source: Supplied
一些华人移民由于英语不太好,难以完全了解日常收到政府部门的英文信件、或者申请表格,比如房屋申请表、Centrelink的信件或福利申请表等,对此华人服务社安排义工协助他们填表或者理解英文信件,Elaine是其中一员。

Elaine告诉SBS普通话,做义工的前一天,她都会做好准备。

“比如我现在是周三有预约,周二晚上我就收到电邮,是明天有几个来,要填什么表,所以有时候,没有经常填的那个表,我就找一找、看一看,因为有时间限制……我就不能让下一位等待太长时间,我就要准备一下。”

说到为何做义工,她说:“我就觉得澳洲社会——我们都是移民——就对我们很好。之前我兼职工作时,我有时间,政府也给我免费学英文,还学了课程——美容销售,还学过电脑,所以我就想回馈澳洲社会,做个义工。”

在Elaine看来,她自己也收获良多。
最大的收获,我就没有跟社会脱节,而且很多事情我都有了解,有些更是进一步了解。
74岁华人义工Elaine Chung
家人也很支持,她说:“我没有驾照,每两周都是我先生载我来(机构)这里,然后我就自己坐火车回去。”

提供“很正面的情绪价值”

像许定娟和Elaine一样,活跃在华人社区服务机构的义工还有许多。

Molly Li在华人服务社工作,主要负责社区资源服务以及一些社区活动项目。

她告诉SBS普通话,该机构有不同年龄段、活跃的义工达350人,超过80%为55岁以上人士,年龄最大的义工将近90岁。
8.png
Molly Li 认为,义工工作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给予义工自己很好的情绪价值。 Source: Supplied
Molly说,志愿者服务涵盖不同方面,包括关怀电话、社区探访服务、填表服务、各种活动小组、心理热线服务和送餐服务等。

社区机构也会为义工提供支持。

“有的时候我们会把这些义工聚集在一起,大家做一个分享,讲一讲在工作情况下遇到的一些困难,也会一起解决如何面对这些困难,”她说。

她认为这些义工工作,助人同时,也给予义工长者自己很好的情绪价值。

“我觉得,如果是对于长者本身来说,可能做义工,帮助有需要帮助的一些群体……那他们感觉是成就感很强的,其实我认为这份工作就给他们很正面的一个情绪价值,”Molly说。
我们很多义工,他们刚开始过来都是作为新移民的身份,他们找到这么样的一个群体、一个组织,然后他们结交了很多朋友,拥有了友谊,让他们对于澳大利亚这份土地更加有了一个归属感。并且,他们在各个义工服务的领域里都是做得非常好,也能够让他们非常有自信地在这份土地上继续生活。
华人服务社Molly Li
谈到社区对年长志愿者的认同和支持,她认为:“整个社区对志愿者的认同是越来越高,越来越重视志愿者的身份和地位了。”

Molly说,现在社区很多地方对义工都有提供免费的培训,并且每年新州政府都有社区义工奖的表彰,这些都是对义工的鼓励和认同。

澳大利亚健康和福利研究所(AIHW)于2023年9月发布的关于志愿者的报告提到,2020年,估计有500多万人通过各机构参与志愿服务,近三成(28%)70岁或以上人士在过去一年从事志愿者工作。

据澳大利亚志愿服务组织(Volunteering Australia)今年3月发布的志愿者主要统计数据,逾四成(42.5%)志愿者已经做了10年以上。

欢迎下载应用程序SBS Audio,订阅Mandarin。您也可以通过YouTube、Apple Podcasts、Spotify等平台随时收听SBS普通话音频内容。请在  和 关注SBS中文,了解更多澳洲新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