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的“好学生”跟中国有什么不同?【我们的故事】

Minnie Zeng at SBS

Source: Yin Wu

曾玉敏说,会考高分的学霸,在澳洲不一定是好学生,素质全面、情商高、会据理力争、有领导力的学生才是这里老师和家长眼中的“金子”。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几乎是所有华人家长的愿望。许多第一代移民,之所以来到澳洲就是为了孩子。然而来了澳洲是让孩子解放天性,按澳洲的方式发展,还是按中国的方式,叫孩子刻苦努力,力争上游?不少家长在这个问题上举棋不定。

曾玉敏在中国当过数学和英语老师,来墨尔本以后又再次走上讲台,在Clayton一所中学执教数学和中文。她觉得很有必要让华人家长拓宽视野,了解一下澳洲的“好学生”是什么样的。
她说自己遇到的华人家庭的孩子,很多是“乖乖仔”、“乖乖女”,听老师的话,学习力争上游。但情商不高、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差的现象普遍,有领导才能的更是凤毛麟角。

据曾老师观察,西人家长一般更注重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眼睛并不只盯着学业成绩,而是情商、体育、社交、合作、思辨能力一把抓,鼓励孩子参加辩论,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学会谈判的技巧。而这些方面的培养,都会在孩子日后步入职场以后,给他们很大的助力。

她鼓励澳洲的华人家长多带孩子参加社团活动,培养孩子与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她说,在澳洲给自己作为老师,印象最深的学生不是那些学霸、高分生,而是能够给需要的同学安慰或者自己是难民背景家庭贫寒却还坚持参加慈善和志愿者服务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可贵品质就她看来,“就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

澳洲数学教得“水”吗?

对于不少华人家长对澳洲数学教学落后的批评,在中国和澳洲都教过数学的曾老师表示,从教学大纲上看,澳洲7、8年级的数学难度跟中国5、6年级相仿,但到了11、12年级,就完全跟中国高二、高三的数学难度接轨了。

她解释说,在中低年级,为了让所有孩子都能学数学,愿意学数学,澳大利亚在教学大纲中把起点设置得比较简单;随着教学难度增加,数学成为澳洲对学生分层的一种筛选方式。到了11、12年级,那些没有必要学习高等数学的学生可以不选数学,自由选择擅长和想做的方向,这样类似韩寒那样的文科人才也有机会在自己的天地里有一番发展。

点击封面图片,收听吴音对曾玉敏老师的采访,分析澳中两国不同国情下教育出来学生的长处和短处,以及公校私校的比较和挑选建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