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出生的澳洲名人:你認識幾個?

有人說,屬蛇者性格冷靜、認真沉著、聰明果敢。SBS中文迎接乙巳蛇年,列出一系列屬蛇的著名澳洲人和華人,介紹他們的生平。你覺得他們是不是真的有共通的屬蛇命格和性格呢?

Australians born in the year of snake

原來有多位著名的澳洲人和華人迎來本命年,你認識他們嗎? Credit: SBS Cantonese

著名華人

1857年出生——Ah Hong

在澳洲仍充滿對中國人的偏見的年代,Ah Hong卻備受尊敬。

他生於廣州,據信在1870年代來到達爾文,先後做過礦工、鐵路工、廚師。1892年,他定居愛麗絲泉(Alice Springs)並開闢菜地,後來和一位原住民女子成婚,一同種菜維生。

妻子在1918年去世後,他一度攜子女返回中國生活,後來回澳再在愛麗絲泉開闢了另一個菜園,還開設了餐廳接濟單身漢。他又打造了用於烘焙的大石爐,成為當地首位麵包師。

Ah Hong因為對北領地社區的貢獻而廣受尊重。他晚年淒涼,受鄉賢捐贈成立「Ah Hong基金」資助。他以102歲高齡去世後,基金被捐贈用於支持當地長者。現在,愛麗絲泉還有一條Hong St來紀念他。
Ah Hong
北領地檔案館所藏的Ah Hong(左)的照片。 Credit: Library & Archives NT

1905年出生——Charlie Yee

達爾文商人Charlie Houng On Yee,見證了大時代的變遷。

作為第二代華人,他在達爾文出生,5歲被送返中國讀書,直至18歲回澳做裁縫。他和華人女子Myrtle Fong結婚,開設洗衣房,為軍隊、政府和銀行的人員服務,後來又和妻子的兄弟合作開汽水廠。

二戰爆發後,汽水廠被澳軍徵用。在1942年2月19日,日軍轟炸達爾文當天,Charlie正在海邊騎單車,用相機拍下了事發影像,還救下一名市民。然而,他的單車和相機在混亂中被盜。

戰爭期間,他曾和家人疏散到雪梨,種菜和開設炸魚薯條店。戰後他們返回達爾文從新經營起水產。Charlie開始參與華人社區事務,曾任中華會館副會長,還為北領地檔案館留下珍貴的口述歷史。


瀏覽,閱讀、收聽或收看更多內容。


1940年出生——陳之彬

自由黨的前參議員陳之彬(Tsebin Tchen),是澳洲首位當選國會議員的中國移民。

陳之彬於1941年在重慶出生。因父親為國民政府駐海外的外交官,他2歲起再未踏足中國大陸。他在1958年赴澳留學,父親退休後便全家定居墨爾本。1972年,他加入自由黨,並於1993年成為兩大黨史上首位亞洲出生的國會議員候選人,但未能當選。

1998年,他再度參選並勝出,成為澳洲第二位亞洲出生、第三位有華裔血統的國會議員。在7年的任期內,他大力倡議多元文化,曾擔任聯邦政府的移民和多元文化事務政策委員會主席。退出政壇後,他繼續活躍於華人社區,並從事澳洲華人歷史研究。

2015年起,陳之彬先後獲維州和聯邦政府任命,擔任多元文化機構職務。2019年,,享年79歲。
Liberal Party Senator Tsebin Tchen is sworn in in 1999.
陳之彬在政界被形容為一名「謙謙君子」,亦是一個「有深度的人」。 Credit: The Australian

1953年出生——陳麗玲

著名主播兼記者陳麗玲(Lee Lin Chin)曾是SBS世界新聞的王牌主持。

陳麗玲在印尼雅加達出生,在新加坡長大,練就一口英倫腔英語,又精通廣東話、普通話和閩南話。她於1968年踏足新聞界。1980年,她移民澳洲,加入SBS從事電影翻譯工作。為了做新聞主播,她轉頭ABC電台。1987年,她重回SBS擔任世界新聞主播,直至

除了傳媒工作,陳麗玲還做過配音員、演員,廣受歡迎。她還是一位時尚達人,經常以出位打扮出鏡和亮相娛樂活動。

1953年出生——關偉剛

你看過澳洲著名兒歌團體The Wiggles的演出嗎?它的第一代紫Wiggle,就是華裔藝人關偉剛(Jeff Fatt)。

他是第四代華裔,曾祖父於1896年移民雪梨,從事香蕉貿易。而關偉剛年輕時希望成為建築師,並獲得工業設計學位,但未有走上職業道路。後來他和兄弟開了一間音響店,開始對音樂產生興趣,並於1981年加入樂隊The Cockroaches擔任鍵盤手,在娛樂圈嶄露頭角。

樂隊於90年代解散後,關偉剛和隊友一同創立The Wiggles。由於這是個兒歌團體,他花了12個月學“嬰語”,而他演出的角色經常打瞌睡,“Wake Up, Jeff!”的台詞令人捧腹大笑。2012年,他從The Wiggles退役。

由於演出深入民心,關偉剛在2010年獲政府頒發澳洲員佐勳章(AM),並於2011年與The Wiggles一同進入名人堂。

1965年出生——阿志

上文提到,陳之彬是第三位有華裔血統的國會議員,而第二位則是混血兒阿志(Bill O'Chee)。

阿志在布里斯本出生,父親是本地華人,母親是愛爾蘭裔。他曾留學英國,並從事投資銀行工作。加入國家黨後,他於1990年被任命接替參議院議席,成為澳洲首位非移民的華裔國會議員,他亦以24歲之齡成為最年輕的當選議員,該記錄直至2017年才被打破。

1993年,阿志在大選中連任,成為國家黨在參議院的黨鞭,並當選移民和多元文化事務政策委員會主席,直至1999年敗選。

退出政壇後,他繼續自己運動生涯。1989至2002年期間,他作為澳洲鋼架雪車(Skeleton)國家隊成員,參加多屆世界盃和世錦賽,並創下澳洲選手的最佳戰績。

1965年出生——楊恆均

近年澳中關係改善,但在華被拘的澳籍華裔作家楊恆均一直是坎培拉向北京施壓的焦點。

楊恆均又名楊軍,出生於湖北,據報曾在中國國安部工作,並以外交官名義調任過香港和美國。2000年,他舉家移民澳洲,開始從事文學創作,並進入傳媒行業。期間他經常往返澳中兩國,並發表民主言論,一度因涉嫌參與2011年“”茉莉花革命“”而被中方拘留數天。

2019年,楊恆均以涉嫌危害中國國家安全活動被拘留,8月被捕,翌年正式起訴間諜罪。經非公開審訊後,他於2024年,緩期兩年。澳洲政府多次就其案件和健康向中方施壓,但他至今仍身陷囹圄。

1977年出生——梁珍妮

2023年新州議會選舉,僅有兩名現任華裔議員當選,其中之一便是綠黨的代表梁珍妮(Jenny Leong)。

梁珍妮生於阿德雷德,父親是馬來西亞華人,母親是英裔澳洲人。她19歲移居雪梨,就讀雪梨大學期間已加入綠黨並積極投身政治。她在2004和2007年兩次參加聯邦大選皆墨。2015年,新州議會設立Newtown選區,梁珍妮首次當選,成為新州首位華裔女性下議員後,之後更兩度連任。

政界之外,她也曾為國際特赦組織、人權法律資源中心等機構工作,在世界各地為人權事務奔走,包括香港。她也大力支持澳洲原住民權益。

1977年出生——溫子仁

若你喜歡電影,必然聽過有恐怖大師之稱華裔導演溫子仁(James Wan)。

溫子仁生於馬來西亞古晉,7歲隨父母移民珀斯。他11歲開始就懷抱電影夢,在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畢業後,開始從事劇本創作。他第一個作品就是紅遍全球的美國恐怖片《恐懼鬥室》(Saw),之後也以導演、製片等身份,參與該電影的續集系列。

之後,溫子仁除了恐怖片,還涉獵其他主體的電影,包括在2018年執導《水行俠》(Aquaman)。他未來能否帶來更多好作品?電影愛好者必定要拭目而待。

1989年出生——曹麗君

榮獲2012年度「澳洲年度傑出青年」獎的華裔機器人專家曹麗君(Marita Cheng),是業內極少數的女性之一。

曹麗君在昆州凱恩斯出生,在墨爾本大學學習工科和電腦科學期間,就已創立公司,透過電話和短訊來提醒患者吃藥,又成立學生組織Robogals,支持學習機器人科學的女性學生。畢業後,她先後創立Aubot和Aipoly等科技公司,研發電腦和人工智能技術。

創造性的工作加上服務社群的抱負,為曹麗君帶來很多獎項和榮譽,包括先後獲得維州和澳洲的年度傑出青年獎、全球50大科技女性、全球30位30歲以下傑出人士,更在2019年獲澳洲政府頒發AM勛銜。

2001年出生——Amy Sayer

有關注澳洲國家女子足球隊 Matildas 的球迷可能聽過Amy Sayer的名字,但不知道原來她有一半的華裔血統。

她在雪梨出生,從小展露足球天賦,多次代表澳洲青年軍出戰國際賽事。2017年,她的職業生涯從Canberra United開始,作為攻擊球員表現出色,2018年首次獲得成年國家隊征召。2020年,她獲美國史丹福大學錄取,參加美國大學聯賽,表現超班。畢業後她重返職業球壇。

Amy曾在一次訪問中透露母親是華人:「我的身份認同很大一部份是半個中國血統,從小我就對這感到非常自豪。對我的人生來說,它是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著名澳洲人

1893年出生——Raymond Dart

解剖學家和人類學家Raymond Dart,知名於1924年在南非發現了非洲南方古猿——一個已絕滅的人族物種——的化石。

他生於布里斯本一個小商販之家。成績優異的他原想在雪梨大學讀醫,並作為醫生前往中國傳道;但新成立的昆士蘭大學給他獎學金,在父親要求下,他在昆大修讀地質學和動物學。他成為昆大首位榮譽學位畢業生後,再實現雪大學醫夢。

一戰期間,他作為軍醫隨澳軍前往英國和法國。戰後他留在倫敦大學學院(UCL)從事研究。1922年,他受邀前往南非的金山大學(University of the Witwatersrand)設立解剖學系,正是在當地有了偉大的發現。

此後,他主要在美國和南非繼續教學和研究生涯,於1988年在約翰尼斯堡去世。

1929年出生——霍克

澳洲前總理霍克(Bob Hawke)曾四度帶領工黨贏得聯邦大選,是迄今任期最長的工黨黨籍總理。
Bob Hawke
給「六四」一代中國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前總理霍克。 Credit: Keystone/Hulton Archive/Getty Images
霍克生於南澳Bordertown,叔叔是時任西澳州長。他曾留學牛津大學,完成學業後便加入澳洲全國總工會(ACTU),並於1969年成為工會主席,又在1973年當選工黨全國主席。

1980年,霍克當選國會議員,初涉政壇即民望高企。1983年,離聯邦大選不足一個月,他被推舉為新的反對黨領袖,最終成功以壓倒性優勢贏得大選上台。

執政13年期間,他推動國企民營化、確立國歌、成立最高法院並從英國獲得終審權、提出建立亞太經合組織(APEC)——而對華人最深刻印象的,是他在國會追悼「六四」死難者時當場灑淚,並宣布為澳洲境內所有中國留學生提供政治庇護。

1991年,霍克在時任財長基廷挑戰下失去黨魁地位,翌年辭去議員職務,前往澳洲國立大學教書。他在2019年去世。

2001年出生——麥姬安

還記得去年閃耀巴黎奧運會的澳洲女飛魚麥姬安(Kaylee McKeown)嗎?

她生於昆州Redcliffe,幼時即隨姐姐Tracy練水,年僅15歲就入選國家隊,並在2017年世界泳聯錦標賽獲得首塊成人賽事獎牌。2020年,她首次在200米背泳項目打破世界紀錄。
Swimming - Olympic Games Paris 2024: Day 4
麥姬安在巴黎奧運會上奪得2金1銀2銅。 Source: SIPA USA / Jari Pestelacci/Just Pictures/Sipa USA
麥姬安在2021年的東京奧運迎來豐收,斬獲3金1銅並打破100米背泳紀錄。此後繼續稱霸世錦賽、英聯邦運動會、世界泳聯錦標賽和世界盃的背泳項目。去年巴黎奧運,她再斬獲2金1銀2銅,不但打破兩項紀錄,還成為史上首位衛冕100米和200米兩項背泳金牌的女泳手。

年僅24歲的麥姬安,未來仍有望打破前輩麥姬昂(Emma McKeon)總共6塊奧運金牌和單屆奧運會贏得4塊金牌的紀錄。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SBS 中文堅守,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

分享
Published 31 January 2025 4:00pm
By Koma Cheng
Source: SBS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