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出生的澳洲名人 你認識幾個?

有人說,屬牛者生性老實,有忍耐心,為人謹慎執著,勤勉獨立。本台趁牛年將至,找出一系列屬牛的有名澳洲人和華人,介紹他們的生平和成就,你覺得他們是不是真的有共通的屬牛命格和性格呢?

Li Cunxin

Li Cunxin Source: ABC Australia

著名華人

1841年出生——Andrew Leon Chong

昆州凱恩斯如今沒有唐人街的痕跡,但原來當地曾經有兩成人口是華人。故事要追溯到最早一批移居昆州北部的華人——Andrew Leon Chong

Andrew生於中國,年輕時曾在古巴學過種植甘蔗。他在1866年移居昆州,但由於歷史久遠未能知曉他從事何業,只有記錄顯示他在三年後與一位白人女子結婚。

1870年開始,他投資過一些金礦。

到1876年,他舉家移居凱恩斯,並開設了當地最早的甘蔗種植園,大獲成功,1884年最高峰時聘用了200名華工。

國際蔗糖價格暴跌,迫使這位「蔗糖大王」賣掉種植園。但Andrew天生的經濟頭腦讓他的投資繼續風生水起。

1887年農曆新年期間,他主持修建的寺廟列聖宮落成。可惜的是,他的事業並沒有延續下去。其唯一的兒子回鄉後,因白澳政策實施,從此骨肉分離;名下商舖幾經易手,寺廟也在1966年被拆除。

1853年出生——鄺仕德

在達爾文Cavenagh唐人街有一間知名的「石屋酒吧」,是達爾文唐人街僅存的19世紀建築。建造這間石屋的是1875年移居澳洲的華商鄺仕德(Kwong Sue Duk)。
Kwong Sue Duk
1875年移居澳洲的華商鄺仕德。 Source: ABC Australia
不過,鄺仕德首先落腳的地方是昆州,受淘金潮吸引,他在1882搬到北領地,發家致富。

1897年,達爾文遭颱風吹襲,經濟蕭條,他舉家遷回昆州,之後在Townsville和墨爾本等地做藥材生意。

1929年去世時,他已有4名妻子和24名子女,如今後代近900人,遍佈十餘個國家。

1982年起,鄺氏後人每兩年舉辦一次聚會。他們三年前首次回到達爾文聚會,驚奇地發現當地還有他們擁有業權的土地。

1865年出生——Chin Kaw

華人經紀如今比比皆是,但一百多年前,這職業還非常罕有,特別是在華人不多的塔州。華商Chin Kaw便是當時從事經紀事務的華人之一。

Chin Kaw在1877年隨家人移居塔州,在東北部的錫礦附近開雜貨舖。由於當地礦業繁榮,加上對華人移民的限制和歧視都比澳洲其他地方少,他便逐漸從事引入華工、安排工作住宿等仲介業務。

1890年,他開始設立自己的公司,開創塔州產的煙草貿易,之後還投資錫礦、銀行,成為塔州華社僑領。

1925出生——黃如彩

於2005年創立的新州州長華人社區服務獎,每年表彰服務社群的本地華人。四個獎項中,其中一個是以西澳華人黃如彩(Jack Wong Sue)來命名的。
Jack Wong Sue
華人退伍軍人黃如彩。 Source: ABC Australia
黃如彩在柏斯出生,18歲便參加澳洲空軍,作為敢死隊成員赴婆羅州作戰。他多次深入日軍後防執行破壞任務,以及拯救戰俘和搜集情報,獲澳洲及美國嘉獎。

1946年退役後,他轉做生意,開設了西澳第一間潛水用品店。晚年他寫書《血染婆羅洲》記錄當年戰事。

黃如彩已離世12年,但他作為華人退伍軍人的代表之一,精神長存。

1961出生——李存信

他,曾經是中國第一批公派赴美的留學生,卻製造了國際震驚的外交事件;曾經是享譽全球的芭蕾舞蹈家,卻為養家轉行股票經紀。他的人生似乎跟隨著滾滾的時代洪流,卻是憑藉個人努力改變的結果。

出生在山東農村、在北京學習芭蕾舞的李存信(Li Cunxin),一生做過幾次改變人生的抉擇。1981年,他作為藝術留學生赴美期間,為了自由和愛情決意「叛逃」。

經過中美外交斡旋,他終於在被困中國領事館21小時後獲得自由,也開創了芭蕾舞事業的傳奇。

1995年,他隨妻子移民墨爾本,因為經濟壓力而毅然把對投資的興趣轉變為職業。

2003年,他出版英文自傳《毛澤東時代的最後舞者》,風靡澳洲,以作家身份再度揚名世界。
Li Cunxin, known as Mao's last dancer
《毛澤東時代的最後舞者》作者李存信。 Source: AAP
李存信的跌宕人生,是他自己爭取而來的華麗舞姿。

1973出生——Samuel Pang

主流播音行業,華人並不常見。而Samuel Pang能在電台、電視台做遍體育、音樂、清談、喜劇節目,可謂華人在主流媒體擔任主持的業界標杆。

Sam出身澳式足球員,是墨爾本球隊Collingwood的青年軍。他28歲時突然萌生了電台工作的念頭,直接走進一家電台求職,從前台做起,逐漸成為節目主持。

運動員經歷讓他對體育報道得心應手,先後在ABC和SBS擔任過奧運會和世界盃的節目主持。隨著視野進一步拓展,他獲得更廣闊的電視台和其它內容節目的機會。
Sam Pang and Julia Zemiro
Sam Pang(左)曾在SBS擔任主持人。 Source: SBS
如今,Samuel Pang繼續活躍在主持界。下次打開電視,不妨留意一下這位混血華人的表現。

1973出生——楊寶玲

「出得廳堂,入得廚房」是良妻賢母的形容詞,不過對於化妝師兼大廚楊寶玲(Poh Ling Yeow)而言,這句話卻是她事業的寫照。

楊寶玲出生於馬來西亞,9歲時隨家人移民阿德雷德。大學畢業後她從事設計和化妝,名氣漸響,隨之開始了她的藝術生涯。

她最出名的繪畫作品是《The Girl》系列,她喜歡用不同的中華文化元素來裝點這個貌似自己的女孩。

此外,她也涉足烹飪電視節目,是《MasterChef》第一季的亞軍。她還獲SBS等傳媒邀請開設自己的烹飪節目。
A supplied undated image obtained Tuesday, Oct. 30, 2012 of celebrity TV cook Poh Ling Yeow. Yeow is keen for more Australians to try her native Malay cuisine and is giving her recipes away. (AAP Image/Malaysia Kitchen) NO ARCHIVING, EDITORIAL USE ONLY
化妝師兼大廚楊寶玲。 Source: MALAYSIA KITCHEN
在25歲那年,楊寶玲捨棄自己的英文名Sharon,從此以Poh Ling的名字示人。華人的身份認同一直植根她的心中。

1973出生——Cathy Freeman

你也許聽說過澳洲首位在英聯邦運動會奪金的原住民運動員Cathy Freeman,但你知道原來她有中國血統嗎?

讓我們重溫Cathy的故事:她5歲起便接受體育訓練,以16歲之齡代表澳洲參加1990年英聯邦運動會,奪得4乘100接力跑金牌。

儘管之後數年在多項國際賽事飽受挫折,但她沒有放棄,終於在1994年開始迎來生涯光輝時刻——英聯邦運動會贏得200米和400米跑的個人冠軍、96年奧運會400米摘銀、97和99世錦賽400米奪金,更在2000年雪梨奧運會成功贏得400米桂冠。
Cathy Freeman
Cathy Freeman after winning gold in the 400m in the 2000 Sydney Olympics. Source: Getty
儘管主流媒體經常忽略,但原來Cathy的高祖父(祖父的祖父)是在19世紀末到昆北甘蔗農場打工的華人。北京申辦奧運時,她還發聲支持。

如今,Cathy設立自己名字的基金會,為原住民服務和發聲。無論是原住民還是華人,都能作為澳洲社會一員作出貢獻。

1985出生——錢信伊

如果你對錢信伊(Ronny Chieng)這個名字比較陌生,可能你會記得電影《我的超豪男友》中的勢利表哥,或者是在美國電視節目《Daily Show》中串爆Fox News種族歧視的一幕。
Ronny Chieng: You Don't Know What You're Talking About
Ronny Chieng: You Don't Know What You're Talking About Source: SBS
錢信伊在馬來西亞出生,在美國和新加坡讀書成長,之後來到墨爾本大學攻讀金融和法律學位。

不過,他在大學期間對棟篤笑產生興趣,畢業後便走上全職表演的道路,迅速走紅,更在澳洲、紐西蘭、新馬等地巡迴演出。

2015年,他受邀加盟美國電視節目《Daily Show》,作為亞裔時事評論員。他以諷刺幽默口吻針砭時弊,深受觀眾歡迎。

從墨爾本的酒吧,去到紐約的電視台,不變的是錢信伊一把為亞裔發聲的詼諧風趣的聲音。

1985——Jessica Gomes

早前有位名模從海外返回澳洲,獲准居家檢疫,卻違規周圍走,被網民鬧爆。相比之下,另一位從美國回雪梨的名模Jessica Gomes,就乖乖地住酒店隔離14日,非常負責。
Jessica Gomes
Australian supermodel Jessica Gomes at a casting call for David Jones in Melbourne. (AAP) Source: SBS
混血兒Jessica在雪梨出生,在柏斯長大。她小時從未想過當模特,是在母親的堅持下參加各種模特班和模特比賽,終於在20歲被看中簽約美國模特公司。

她的亞裔身份為她帶來很多亞太地區的機會,她也連年入選「全球最受歡迎女性」和「全澳最美女性」排名,被視為亞裔名模一姐。

Jessica的父親是葡萄牙人,母親是在新加坡長大的香港人。目睹女兒的成就,相信母親也深感安慰。

著名澳洲人

1949出生——Daryl Braithwaite

歌手Daryl Braithwaite是澳洲傳奇樂隊Sherbet的主音歌手,先後以團體和個人身份入選澳洲唱片協會(ARIA)名人堂。
Daryl Braithwaite performs at One Electric Day Music Festival.
Australian music icon Daryl Braithwaite was inducted into the ARIA Hall of Fame. Source: AAP
Daryl在墨爾本一個工人家庭出生,小學時便參加合唱團,中學時移居雪梨,經常參與當地流行音樂團體活動。

20歲時,他已完成父親安排的工匠資格,但決意走上音樂道路,翌年加入成立不久的Sherbet樂隊。在他帶領下,樂隊漸漸打響名堂,並在1972年贏得全國樂隊總決賽。

此後十年,樂隊不僅火遍澳洲,更在歐美打響知名度。期間Daryl亦有單飛出歌,同樣大受歡迎。

Sherbet樂隊在1990年入選澳洲唱片協會音樂獎的名人堂,而Daryl本人也在2017年入選。

1949出生——John Farnham

澳洲最著名的搖滾流行歌手John Farnham,演藝生涯超過半世紀,是唯一連續五次雄踞澳洲唱片十年銷售榜榜首的歌手。
John Farnham performs during the Fire Fight Australia bushfire relief concert at ANZ Stadium in Sydney, Sunday, February 16, 2020. (AAP Image/Joel Carrett) NO ARCHIVING
John Farnham performs at a Bushfire relief concert in February. Source: AAP
John在英國出生,10歲時隨家人移居墨爾本。他中學時已與朋友夾band,一次在為一名歌手的演出伴奏時,被歌手的經理人發掘。1967年,他以單曲《Sadie》一炮而紅,迅速成為流行音樂偶像。這首歌開啟了他獨佔澳洲唱片十年銷售榜的紀錄。

從60年代到新世紀,澳洲每十年的唱片銷售統計,冠軍都是他的歌曲或專輯。

John的標誌性作品《You're the Voice》家喻戶曉,廣為傳頌,被大量外國歌手翻唱;《Dare To Dream》則成為雪梨奧運會主題曲。 

1961出生——吉拉德

第27任澳洲總理吉拉德(Julia Gillard),2010年至2013年在任,是澳洲第一位女性總理,也是澳洲史上惟一一位牛年出生的總理。
Julia Gillard in Parliament House in 2013.
Julia Gillard in Parliament House in 2013. Source: AAP
吉拉德在英國出生,1966年隨家人移民阿德雷德,25歲時在墨爾本大學畢業,成為律師。她在學生時期已加入工黨的俱樂部,參與左翼團體。1996年,她成為工黨維州領袖的秘書長,兩年後首次代表工黨參加聯邦大選便勝出。2001年,她進入影子內閣,躋身工黨領導層。

2007年,吉拉德作為陸克文的副手,幫助工黨在連輸四次大選後翻身上台,出任澳洲首位女性副總理。

2010年,工黨支持度下滑,她逼宮陸克文(Kevin Rudd)成功,成為澳洲首位女性總理,並在2010年大選保住執政地位。然而,黨內鬥爭白熱化,令她在2013年失去黨魁地位而離任,隨後退出政壇。

卸任後,吉拉德致力女性平權運動,積極主張女性參與政治與社會。

1961出生——蘇班斯基

澳洲演員、節目主持和作家蘇班斯基(Magda Szubanski),生於英國,1966年隨家人移居墨爾本。
Magda Szubanski is seen at a marriage equality rally in South Melbourne in Melbourne, Sunday, September 17, 2017.
Magda Szubanski is seen at a marriage equality rally in South Melbourne in Melbourne, Sunday, September 17, 2017. Source: AAP
蘇班斯基與電視結緣,始於10歲時參加兒童問答節目。1985年,她在墨爾本大學修讀美術時,在表演中獲電視台製作人賞識,受邀參加喜劇節目。之後,她參與不同類型電視節目、電影和音樂劇的劇本撰寫、表演和製作,成為澳洲著名藝人。

職業之外,蘇班斯基也支持慈善和同性戀者平權運動。在澳洲同婚討論期間,她大力倡議為性小眾爭取權益。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分享
Published 14 February 2021 1:42pm
Updated 14 February 2021 1:44pm
By Koma Cheng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