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中美贸易协议,两国孰赢孰输?

中美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特朗普总统认为美国赢了,中国坚持说是“互利共赢”。这一局,究竟谁是赢家?

U.S. and China Reach Initial Trade Deal

(The New York Times) Source: The New York Times

近日中美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特朗普总统认为美国赢了,中国坚持说是“互利共赢”。中国国内舆论分成两极,学界认为结果不错,网民则认为这个协议丧权辱国,甚至为刘鹤送上“刘鸿章”之名。但国际主流媒体表达的看法却让人眼镜碎了一地:美国输了,而且是从战略上输了。

协议确有“城下之盟”之嫌

中国签署这一协议,明显是为了避免特朗普在去年12月15日宣布的新一轮加征关税上路。协议中,中国承诺在2020-2021年两年内进口总额为200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与服务,其中近500亿为农产品,其余为能源、制造业产品。在这一贸易协议里,美方没得到北京经济结构性改革的承诺,中国也没能让美国撤销所有加征关税,约3600亿美元销美货品被加征的关税仍在。除了最实质的关税条款之外,其余的条款大都是意向性的,特朗普也知道得等11月美国大选之后再说。

既然协议没达到双方期待,两国为何要签?那是因为双方都有解套的需要。

以美国拥有的绝对优势(实力与知识产权方面的道义),最后却因中国的“大豆战略”而师疲无功。出于非常实际且必要的政治考虑,特朗普必须休战,第一阶段协议关于农产品与能源购买的条款,正是特朗普此刻稳定票仓之需。这也是民主党以务求全胜为借口,力反签署协议的原因。

中国在这场贸易战中更是疲惫不堪,正如我在《美国之胜:将中国从进攻逼回防御状态》(2019年12月25日)一文中所分析的那样,美国已经取得三重胜利:中国对外扩张成收缩之势;全球产业链重置,中国贸易峰值期已过;知识产权方面,斩断了中国“千人计划”的偷窃之手,唤醒全球对中国的防范之心,一条反华国际战线已经隐然成形。
中国的麻烦远不止这些。2019年香港反送中运动持续数月,其间警察的暴行引发全球人权组织对中国的谴责,催生了美国的《香港民主与人权法案》,让中国局部回到了加入WTO之前的状态:香港每年的最惠国待遇,得视美国国务院对香港人权状态的评估而定。更兼经济下行,外资撤离,失业问题非常严重,对中国政府的维稳形成极大隐患。在此情况下,如果硬抗下去,增加的关税将成为压垮不少中国外贸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中国必须止损解套。

双方都需要战略迂回空间。这就是协议内容未达到双方预期,但双方都愿意签署这一协议的原因。除此之外,中国还有一重考虑,特朗普2020胜选连任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既然如此,美国农产品与能源本就是中国需要之物,签署协议既缓解了关税压力,让国内外贸型企业能够存活;还可以卖给特朗普一个人情:采购这么多农产品,帮你稳定了农业州选民基本盘,连任成功后可以留点商量余地。

但一众看客却很不高兴,只是不高兴的缘由各不相同。

一众看客有说法

市场一直怀疑中方每年采购400-500亿美元美国农产品的承诺,认为中国没有这么强的消化能力,因此极有可能无法兑现承诺。特朗普对此的做法是邀请庞大的“观战者”见证签署仪式。这一仪式美中双方参加者为52:10,美方52位“观战者”当中,32位是来自阿肯色州、蒙大拿州、爱荷华州、堪萨斯州、北卡罗来纳州、北达科他州、得克萨斯州等农业州和能源州的参议员、众议员和州长等,这些州是2016年特朗普的主要票仓。特朗普这样做的目的不言而喻:作为总统,我已经为兑现竞选承诺尽了最大的力。如果中国没做到,那是中国不守承诺。
President Trump Participates In Signing Ceremony For Trade Deal With China
WASHINGTON, DC - JANUARY 15: U.S. President Donald Trump and Chinese Vice PremierLiuHe Source: Getty Images North America
BBC于1月15日发表《高举胜利旗帜退却的特朗普 抑或已近终极的“第一阶段”》,该文的判词是:“从战略的高度看美中贸易战的第一阶段,无论是政治经济评论人士还是商家,一个普遍的看法是,美国已经输了,而且可能已经失去了扳回来的机会”。作者重复了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CSIS)高级研究员甘思德(Scott Kennedy)的看法:美国为了“短暂而有限的获益”,付出了“(对美方)有着深远的实质性代价”。甘思德的看法一直被广为征引,可以归纳为四条,一是中国无法继续从外部取得基础技术,要继续成功前行会越发困难。二是美国资本进入中国的机会将下降,寻找与中国人就诸如气候变化等紧迫的区域和全球问题进行合作的方法将变得更加困难。三是美国的单边主义破坏了与欧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朋友和盟友的关系。四是自二战结束以来,美国一直在培育的全球经济体系如今遭受到最严重的破坏,首先是中国的腐蚀,其次是特朗普使用关税战。

甘思德的看法有代表性。自美国发动贸易战以来,盟友基本不支持,全球化的推手机构,比如IMF、世界银行、WTO也全都不支持。不支持的理由也很简单,特朗普要通过贸易战改写世界经济格局,而盟友们一直在搭美国的便车,现存经济格局更是上述国际机构几十年持续努力促成的结果。如今不想当世界总统的特朗普总统觉得美国太亏了,要让美国重新伟大,所以就只能孤军奋战。

早在2019年11 月传说中美双方将达成第一阶段协议之时,联合国贸易发展大会(UNCTAD)发表一份《美国对中国关税的贸易和贸易转移效应》专题报告,指出了谁是中美贸易战的受害者,谁又从中美贸易对垒中获得了最多好处。

报告分析了相关贸易数据后指出,而受中美贸易战冲击最大的行业包括中国的化工、家具制造业和电子机械制造行业。美国加征关税后,2019年上半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下降了350亿美元,关税增加导致的商品价格上涨绝大部分被转嫁到美国消费者身上。与此同时,中国厂家最近开始降低出口商品价格,部分承担了关税成本。

该报告还指出一个事实:进口中国产品关税的增加,导致美国转向其他市场。在中国减少出口的350亿美元中,其中约六成(210亿美元)被转移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其中42亿美元转到了台湾。中美贸易战的其他得利者者还包括墨西哥、欧盟、越南、韩国、加拿大和印度,他们都争取到更多出口美国的份额。

联合国贸发会的结论是:中美贸易战两败俱伤,不仅损害了中、美双方,而且还危及全球经济稳定和未来的增长。
这个结论的矛盾在于:既然有那么多得利者,其结论只有一半是对的,即中美双方受损,全球经济失之桑榆,收之东隅,除了联合国贸发会认定一点:中国经济的稳定是全球经济稳定的压舱石,只有中国的利益才能代表全球的利益。

就上述报告公布之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去年10月发布对全球经济的展望预测:中美贸易战拖累全球经济增长,到2020年将累计使全球GDP减少0.8%,换算成美元高达7000亿,相当于瑞士的经济规模。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最近表示,在贸易战中,“每人都是输家”——这个每人,当然不是指人而是用人指代国家。说这话时,她忘记了联合国贸发会列举的那些得利国家。

一个谬传:美国消费者承担了增加的关税

在贸易战开打的近两年过程中,“美国消费者承担了增加的关税”成为国际媒体的共识。美国消费者有三亿多,没有机构做过相关调查。但关税对消费者利益的影响,最后会通过通货膨胀率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这两个数据反映出来。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经济学家对通货紧缩的恐惧感一度高于通货膨胀,他们认为适当的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有好处。2012年,美联储出台一规定,如果通胀率高于2%,就加息;如果低于2%,就减息。而2019年上半年,关税没有引起通胀率升高以及消费价格指数(CPI)的上涨,以个人消费支出(PCE)物价指数来衡量的通胀率仅为1.5%。

美国的CPI指数在2019年12月达2.3%,相较于11月的2.0%有所增长。从美国历史数据来看,这算中等偏低数值。据历史数据,1948至2019期间平均值为2.8%,该数据的历史最高值出现于1980年3月1日,达14.6%;历史最低值则出现于1949年8月1日,为-3.0%。可以说,这两个数据并未呈现出美国消费者利益受损。

最后,关于美中两国孰赢孰输,我的结论是:中国输了,并非输在战术上,而是输在实力上,一个技术、资源都高度依赖国际市场的国家,与美国比拼,最终会输,而且时间越长,输得越惨。目前签协议止损,是明智选择。美国的输并非现存事实,现实是美国经济形势很好,连一向唱衰特朗普的华尔街也在去年12月承认,股市涨势将会延续至2020年。IMF、联合国贸发会、甘思德认为美国输在未来,那是用全球主义者的眼光看待这问题,他们习惯了美国牺牲本国利益成全他国,并认为世界各国搭美国便车为理所当然。如今,盟友与中国经济下行,而美国经济一枝独秀,不肯再帮扶盟友与发展中国家,那就是输,输了世界领导者的风范。只是特朗普主张美国优先,与国际主义者是完全不同的两套价值评判系统。如果特朗普连任,这一局面还会继续下去。

作者:何清涟,中国经济学者,现居美国。
以上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台立场。



分享
Published 17 January 2020 4:51pm
Updated 17 January 2020 5:00pm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