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傳媒何去何從?

A radio studio

Source: SBS

澳洲以至世界各地的媒體產業正在經歷不少變化。日新月異的科技技術及市民對傳統媒體越趨不信任或不感興趣,令不少媒體機構都需要爭相吸引受眾的眼球。但在政府修改監管傳媒法例的同時,這個新趨勢將如何影響傳媒行業及其受眾?余睿章在今集「時事百寶箱」為大家探討。


傳媒,一般被稱爲社會中的「第四權」。雖然大眾廣泛認知的「第四權」是指在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之外的第四種制衡的力量,但事實上「第四權」最初的意涵是指神職人員、貴族及平民以外的「第四階級」。然而,不論首三權所代表的人誰屬,有分析認為,今時今日傳媒產業正逐步失去這種制衡力量。當中最大的威脅,是來自互聯網、社交媒體及即時通訊軟件的興起,令消費者可在網上得到越來越多的免費資訊。在澳洲,政府最近修改擁有傳媒機構的法例及削減公營廣播機構的撥款,令這情況更為嚴重。

話雖如此,最近出現的情況則令部份評論家認為,傳媒的影響力實在過份強大。2018年10月,雪梨電台名嘴阿倫鍾斯(Alan Jones)雪梨歌劇院行政總裁赫倫(Louise Herron)拒絕新州賽馬會(Racing NSW)在歌劇院外牆投射廣告,其後插手事件,要求歌劇院推翻決定。在此兩個月前,在聯邦自由黨出現逼宮事件後,前總理譚保及其支持者表示,將譚保逼宮下台的黨員,是受煽動,包括阿倫鍾斯。
除此以外,另一個令人關注針對媒體的威脅則是政府針對公營廣播機構澳洲廣播公司(ABC)的干擾指控。ABC前董事局主席米爾恩(Justin Milne)被指曾經受政府高層人員指示,要求公司解僱兩名資深記者;他在2018年9月辭去職務,但否認有關指控。墨爾本La Trobe大學新聞系的卡森(Andrea Carson)博士表示,兩個政府撥款運作的公營廣播機構ABC及特別廣播服務(SBS)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公共資產,而兩者之編採準則應受保護,政府官員應與公司的運作保持一定距離。

與此同時,ABC及SBS的經費近年遭政府多番削減或凍結撥款,甚至有人推動將兩間公營廣播機構合併或私有化,以節省公帑的開支。聯邦反對黨工黨承諾,一旦在下屆大選中勝出,將阻止兩間公司被私有化,並將重新注資8,300萬元,以作補償。澳洲最大媒體工會媒體、娛樂及藝術聯盟(MEAA)發言人麥肯納莉(Katelin McInerney)表示,澳洲人倚賴兩間公營廣播機構所提供的中立新聞資訊;一旦兩間公司遭私有化,很可能會有如其他私營媒體般以營利為重,不斷進行成本削減、縮窄業務,以致其營運模式亦遭受威脅。

前總理譚保在2017年通過有關擁有媒體的新法例,造就最近九號電視台及費法斯媒體的合併計劃,再次引發社會對媒體多樣性的爭論。有政黨憂慮,媒體擁有權過度集中,會導致社會部份人的聲音被遮蓋或埋沒。墨爾本大學推進新聞中心(Centre for Advancing Journalism)高級研究員穆勒(Denis Muller)博士表示,他看不見合併計劃會帶來任何好處,因為情況顯示澳洲媒體市場只剩下三個主要媒體聲音,即ABC、新聞集團及九號娛樂事業集團,因此媒體擁有者集中的程度將較以往更為嚴重。

至於各地媒體在社會上的公信力,均則正面臨越來越低的情況;不論是所謂「假新聞」以迅速的速度傳播,抑或是真實的消息被人冠以「假新聞」的標籤,都令社會大眾越趨不信任新聞媒體。一項在2018年進行的研究發現,澳洲人對媒體的信任程度已跌至破紀錄31%的新低。但La Trobe大學的卡森博士卻深信,這個數字將在未來逐步回升。她說:「將有越來越多有質素的傳媒機構,向公眾展現出他們有對消息進行核證。這樣將有助挽回公眾對媒體的信任。」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