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以一頭非洲草原大象 Margaret 為例,當 Margaret 聽到某個同伴的叫聲時,她會有反應。
但當 Margaret 聽另一段叫聲時,則沒有任何反應。
一些科學家說,這證明了大象有直接和個別大象溝通的本領。而這種「點名」的溝通方式,在野生動物界中非常罕有。
大象喜歡群居,牠們有些特徵和人類非常相似,例如牠們會哀悼死去的親屬。 Credit: Pexels / FUTURE KIIID
研究結果,剛發表在《自然·生態學與進化》(Nature Ecology and Evolution) 科學期刊上。
來自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的 Dr George Wittemyer 是這份報告的作者之一。
分析 469 個大象叫聲樣本
Dr Wittemyer 指出,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在肯亞兩個地區錄製的 469 個野生非洲大象的哮叫聲樣本。這些錄音,更橫跨了 36 年。
研究人員利用 AI (即 人工智能) 去做分析,結果他們在大象的叫聲中,發現了一種類似名字的獨特叫法。
他們稱這種獨特叫法為聲音標籤 (vocal label)。
當這些叫聲重播時,某些大象會積極地回應那些針對牠們的聲音標籤。
那麼,甚麼的叫聲中,會包含更多的聲音標籤呢?
大象比小象更多使用聲音標籤
原來當大象作長距離交流時,又或是成年大象與小象作交流時,這些聲音標籤會較常出現。
而成年大象又比小象多用聲音標籤,這又表明大象可能需要 一段時間,才能學會用名字互相稱呼的伎倆。
雖然以叫聲溝通這情況極為罕見,但大象並不是唯一會使用名字的動物。
原來鸚鵡也可以利用名字來作溝通,不過,牠們和大象有一個很大的區別 — 鸚鵡以模仿想要作溝通的對方的獨特叫聲,但大象所用的名字是隨機的,不用模仿。 Credit: Pexels / Magda Ehlers
但這些動物跟大象的溝通方式,有一個主要區別。至於是甚麼區別,請點擊收聽溫楚良這節報道。
SBS 中文堅守,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收聽直播及節目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