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多個西方國家都擔心新法例將進一步削弱香港公民的自由,但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則表示,新法例將有助於香港有效防範、制止和懲治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和活動,包括外部勢力的滲透及破壞的活動。他又表示,法例可以有效地對付推翻現政府的一些所謂「顏色革命(非暴力抗議)」和一些港獨分子。他更形容,香港是等待了26年8個月和19日先至出現這個歷史性時刻,而他亦指出,香港現時是可全力聚焦發展經濟及改善民生。
至於中國國務院港澳辦、中聯辦及駐港特派員公署亦分別發聲明表示支持。不過,英國外相卡梅倫則對此發表聲明,指香港立法會匆忙通過新法例,將進一步損害香港所享有的權利和自由。卡梅倫指,法例對有關國家安全和外部干涉的定義十分廣泛,將會令在香港生活、工作和經商的人面臨更多的困難。聲明又指,該條例亦不能為一些像外交使團等的國際組織提供確定性,並且加深了香港社會目前的自我審查文化,令言論、集會和媒體自由持續受到侵蝕。聲明亦指該條例也破壞了香港履行具有約束力的國際義務,包括《中英聯合聲明》和《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卡梅倫敦促香港當局,尊重《基本法》賦予香港的權利和自由,維護高度自治和法治,並按照國際承諾和法律義務行事。
不過,中國外交部駐港公署則認為卡梅倫的言論抹黑23條立法,貶損特區民主法治和詆毀一國兩制,貶損特區民主法治,並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發言人亦表示,通過有關條例,是要進一步落實香港特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憲制責任。又指立法程序嚴謹規範,符合國際法和國際通行慣例,並充分保障香港居民享有的權利和自由和使香港營商環境更穩定和明朗,為香港長治久安和保持長期繁榮穩定保駕護航。
與此同時,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帕特爾亦對通過23條立法作出回應,對條例獲迅速通過表示擔憂。他又認為,條例有可能令香港曾經開放的社會加速封閉,又批評條例中概述的罪行定義不明確,而且極度模糊,美國亦正分析條例對美國公民和美國利益所帶來的潛在風險。
至於中國外交部此前亦指美國自己亦推出了大量維護國家安全的法例,但卻對香港基本法第23條立法貼標簽,是赤裸裸的政治操弄和虛偽雙標,敦促美方尊重中國主權,恪守國際法原則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停止干涉中國內政。
另外,來自多個國家的78名跨黨派國會議員和政界人士,亦透過在英國成立的組織「香港監察」發表聯署聲明,譴責條例進一步打擊香港的自治、法治、權利和基本自由,損害香港作為開放國際城市的角色,呼籲各國政府追究香港和北京官員的違法行為,亦促請各國推行支援海內外港人的政策。 聯署人包括前港督彭定康、前英國外相聶偉敬、美國參議員魯比奧,以及其他來自英國、美國、加拿大、歐盟、南韓和馬來西亞等地的政界人士。
另一方面,中國官方新華社則發表評論員文章,指立法標誌著香港特區在履行維護國家安全憲制責任上取得重大進展,補足特區維護國家安全制度機制的漏洞,為香港加快實現由治及興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是新時代新征程「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重要里程碑。香港國安條例的制定實施,必將進一步鞏固香港發展的安全根基,推動「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
其實,香港基本法第23條的內容,是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應自行立法禁止任何叛國、分裂國家、煽動叛亂、顛覆中央人民政府及竊取國家機密的行為,禁止外國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在香港特別行政區進行政治活動,禁止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與外國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建立聯繫」。這跟2020年中實施的香港國安法有分別,因為港版國安法是《基本法》的附件,但並未取代基本法,當中只是涵蓋23條中的分裂國家以及顛覆國家政權罪,《基本法》23條還有5種罪名未被國安法涵蓋,包括叛國,竊取國家機密,煽動叛亂,禁止外國政治組織或團體在香港進行政治活動,以及禁止香港政治組織或團體與外國政治組織或團體建立聯繫。新法的重點是要擴大港府權力,排除所有可能威脅政府的行為和組織,新法對於叛國與煽動罪的懲罰是相當嚴厲,最高可處以無期徒刑。另外,一些像間諜罪,一經定罪,最高可判20年監禁,而且新法也允許港府追訴海外的犯罪行為。
對於和外國政府或政治組織往來的香港民眾,同樣可能面臨嚴刑,例如法案規定,與外部勢力共謀,破壞公共基礎設施、意圖危害國家安全者等,如果一旦罪成,可能要面臨20年、甚至囚禁終生。
一些金融界人士認為,他們經常需要處理一些敏感資訊,同時,一些外國企業亦擔憂,新法生效後他們將很難保護自己所屬國家的機密。一些外國企業界人士表示,要遵守新法例的成本太高昂,恐怕將導致投資人把資金轉移到其他地方。
其實,中國外長王毅亦會於今天與外長黃英賢會面,今次亦是他自2017年訪澳後再次踏足澳洲,相信貿易和區內的安全問題將會成為主要議題,詳情請收聽鄺美玲和許蓓茵的報道。
SBS 中文堅守,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