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南極旅遊】本年度逾十萬遊客 但代價是甚麼?

今年10月末至明年3月,南極預計將迎超過10萬名遊客。南極旅行是否可持續?遊客活動會给南極带來怎麼的影響?兩位與南極結緣的華人提出了他們的看法。

要點
  • 根據統計,從今年10月到明年3月,預計有超過10萬名遊客前往南極。
  • 南極旅行在疫情後經歷反彈,中國是成長最快的客源國。
  • 南極旅行主要依靠產業的自我監管,監管措施能否有效保護極地生態引發爭議。
隨著南半球夏季的到來,南極將迎來短暫的旅遊旺季。

根據國際南極旅遊組織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ntarctic Tour Operators ;IAATO)的預測,今年10月底至明年3月,預計將有超過10萬名遊客前往南極洲旅行。

這片冰雪大陸是否能承擔數萬名乘客的到訪? 人類應該與南極應該保持怎樣的關係?

兩位與南極結緣的華人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南極旅行是怎樣的體驗?

曹建西是中國南極科考站崑崙站的前副站長,曾四次前往南極考察,目前在澳洲從事極地旅遊業。

曹建西向SBS中文指出,主要有兩種方式遊南極。 遊客可以選擇搭乘郵輪前往南極海域,在船上完成所有行程;亦可以選擇踏上南極大陸,登上橡皮艇觀光,還可以進行獨木舟、潛水、露營等活動。

他說,根據不同的旅行計畫,南極郵輪觀光的行程約為10到14天。

「上船之後,先會進行法律規定的安全演習,然後船就會離開港口。接下來兩天都在海上航行,穿過德雷克海峽,到了第四天,一般一覺醒來就能看到南極的冰川了。」

接著船會在南極停留四至七天,每天到訪不同的地方,遊客也可以選擇搭乘橡皮艇下船觀光。
1.jpg
曹建西曾四次前往南極科考。 Credit: Jianxi Cao
2022年9月,《南極條約》締約國通過不具約束力決議,反對在南極洲建立永久性的旅遊設施。

曹建西表示南極並沒有飯店,亦沒有餐廳。 無論哪一種旅行方式,遊客的住宿、吃飯和其他服務都會在船上進行。

根據國際南極旅遊組織協會的統計,在過去的31年,船上觀光一直是南極半島最主要的旅行方式。當中98%的遊客都是在為期七個月的南極夏季前往這片冰雪大陸。 而大部份旅客都會從阿根廷烏斯懷亞(Ushuaia)出發,也有少數人會從南極條約區以北的其他港口出發,乘船抵達南極。

在2021至2022年間,共有236班船前往南極,為這片極地帶來約23,000名遊客。
CJX_2458.jpg
Credit: Jianxi Cao
塔斯馬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Tasmania)海洋與南極研究學院博士趙晨也曾從事南極旅行的相關工作。

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趙晨曾擔任極地嚮導,在船上向遊客講解南極知識。

在旅程中,很多人會選擇停留在利馬水道(Lemaire Channel)。 而這裏也是趙晨在南極最喜歡的地方。 她表示,這就是南極魅力直擊人心的例證。
IMG_4934.JPG
Credit: Chen Zhao
趙晨來自中國河南的一個距離海洋十分遙遠的城市,「只見過冬天的雪」,從未見過冰川。

「就像你認識了很久的一個人,但從未見過它。突然有一天你見到的時候,它還是那麼陌生,因為這太美了,給你自然的、安靜的震撼。」

誰在前往南極?

曹建西向SBS中文指出,近幾年來,他看見南極遊客人數正在快速增長。

根據國際南極旅遊組織協會的統計,1992年至2020年間,前往南極的遊客人數增加了十倍,並且有持續增加的趨勢。 2020至2021年度,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只有兩艘遊艇停靠在南極大陸,共15名遊客在南極半島活動。

2021至2022年,雖然南極旅客人數有所反彈,但仍顯著低於疫情前的水平。
IAATO data.png
2012至2021年前往南極遊客來源國前十名統計 Credit: IAATO
疫情過後,南極再次吸引了全球遊客的目光。 根據統計,約有超過10萬名遊客在南半球夏季前往南極,這包括32,000萬名郵輪遊客和71,000萬名下船遊客。

曹建西提到中國遊客數量的增長。
像中國遊客的話,10年前可能每年不到100人。 但後來我從事這個行業的時候,差不多上升到每年1萬人,所以是100倍的成長。
曹建西
國際南極旅遊組織協會的數據也顯示這項趨勢。 根據統計,十餘年來,到訪南極的前十個國家排名基本維持不變:美國、中國和澳洲是三大主要到訪南極的客源國。

新冠疫情之前,中國是南極遊客來源中增幅最大的國家。 2018至2019年,共有8,149名中國旅客前往南極,較2010至2011年上升了十倍。

在2022至2023年度,超過一半(53%,54,415人)的遊客來自美國,其次是英國(7,585人)和澳洲(7,571人)。

南極旅行有監管嗎?

南極洲不屬於任何主權國家,因此南極旅遊業不能被單一國家監管,需要高度自主性。

目前,擁有超過106名成員的國際南極旅遊組織協會,負責管理南極旅行的主要產業,針對南極旅遊業規範。

該協會規定,所有業者都應該遵守《南極條約》和《南極條約環境保護議定書》等國際公約和協議。
CJX_2838.jpg
在南極,遊客可以選擇乘坐橡皮艇登陸。 Credit: Jianxi Cao
但是,旅行機構在南極運作並不強制要求成為國際南極旅遊組織協會的會員,這意味著,南極的旅遊業仍然保持自我監管。

曹建西表示,由於協會影響力擴大,因此遊客「更願意購買已成為國際南極旅遊組織協會會員的公司的船票」。

協會對旅遊業者制定了一系列規則,對上岸人員數量和行為、工作人員和乘客比率、安全應急計畫等各方面皆做出了詳細的規定。

但是,每年南極旅客的人數並沒有設上限。 該協會透過其他方式控制南極旅行的客流量。

曹建西表示,「例如登陸人數規定,不能超過100人。」他解釋「超過500人的船,是不能登陸的;500人以下則需要分批登陸。有些地方甚至限制每次只能60人登陸。」
DSC04509.jpg
IATTO數據顯示,絕大多數遊客會乘船抵達南極。 Credit: Jianxi Cao
這些規定會透過郵輪公司傳達給遊客。 曹建西說,「例如使用吸塵器清潔裝備,以防止外來物種進入」和「與企鵝最少保持五公尺距離」等,都是由國際南極旅遊組織協會制定的規定。

南極旅行可持續嗎?

顯示,除企鵝外,南極冰原是苔蘚、地衣、水熊等1,142種陸棲和湖棲物種的家園。

1991年《南極條約環境保護議定書》對南極環境和物種多樣性的保育提供了制度架構。

然而,蒙納殊大學的研究表示,高度生態保護只適用於特定領域,並不能使南極免於人類活動帶來的干擾、污染和引入入侵物種的影響。

南極旅遊業一直是充滿爭議性的議題。

趙晨向SBS中文表示,當看到關於成千上萬隻皇帝企鵝因冰川融化而死亡時,她開始進一步從專業角度思考。

「一方面我覺得南極非常純粹,人類不應該來到這個地方打擾它。但另一方面會希望更多人來到這裏,看到南極是這樣的;冰川在崩解,冰在融化, 所以需要更多行動來保護南極。」
我不希望我的孩子以後看不到南極的美景。
趙晨
從科學考察工作者轉成旅遊業者後,曹建西認為儘管需要進一步協同努力,但南極旅遊的前景仍是樂觀的。
2.jpg
曹建西認為,適度的南極旅行能喚起大眾保護生態、應對全球暖化的意識。 Credit: Jianxi Cao
曹建西指出,「南極旅遊可以打造一個很好的群眾基礎。很多人到了南極之後,會對生態環境更重視,他親眼看到了甚麼叫氣候暖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他表示:「他們透過朋友圈、自媒體展示給身邊人,就像一個傳播大使,這比簡單的說教更有用。」

曹建西認為「南極旅遊是地球上要求最嚴格的旅遊形式,能有效限制人類活動對生態的影響。 除了人數限制、徹底清潔,遊客還被要求每次登陸後消毒,」避免登陸點之間的微生物串流。

「在岸上,你絕對不會看到遊客留下的東西。每次登陸都不能帶食物,只能帶水。因為即使是餅乾、朱古力,碎屑可能掉在地上,鳥類、企鵝可能會吃到,這是非常嚴格的規定。」
CJX_4035.jpg
曹建西說,南極夏季降雨可能造成小企鵝大規模死亡。 Credit: Jianxi Cao
另一方面,曹建西也呼籲大家正視氣候暖化對南極的影響。

「我們看到的這些冰川,其實很多底下已經融化,因為海水更溫暖,所以它們被掏空了。」

曹建西說,由於南極寒冷乾燥,所以降雨量極少。 但近年來,他覺得下雨越來越頻繁。

「老(科學考察)隊員都說南極不會下雨,但我過冬那一年,南極半島附近卻下雨了。」

「小企鵝是受不了下雨的。它出生時只有絨毛,沒有成年企鵝那一層防水羽毛——因此成年企鵝能下海去捕磷蝦。小企鵝要靠大企鵝投餵,直到二三月份,才換羽脫毛,才能防水。」
如果南極夏天下雨,這時候沒有長出小羽毛的小企鵝會凍死,就有可能出現大片的死亡
曹建西
探究氣候暖化對南極的影響是人類的共同課題。

身為全澳唯一專注於以數位模式大尺度模擬南極冰蓋的團隊領導人,趙晨正在研究南極冰蓋每年的流失速度,它們如何流入海洋,加劇海平面上升。 她希望這項研究能為政策制定者提供依據,減緩全球暖化,保護極地生態。

antractica chen zhao.png
趙晨的團隊正在模擬南極冰川流速的變化。 Credit: Chen Zhao
在科學研究中,趙晨用數位模型模擬南極冰蓋的流動。 模擬影像的顏色越紅,表示冰川流速越快。 黑色部份代表接地線,它的退縮也顯示南極的冰正在向海洋流失。

趙晨說:「我們(科研人員)預測,到本世紀末,海平面可能上升0.71米,(這是)在高碳排放的情境下。如果一些缺失的機制補充進去後,這個數字可能變成2米。」

「從0.71米到2米,普通人可能無法感受到其中的差異。」

「一個簡單的分析是,如果上海的海平面上升1米,有相當大的沿海區域會被淹沒。」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SBS 中文堅守,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

分享
Published 5 November 2023 1:30am
By Olivia Yuan, Tianyuan Qu
Source: SBS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