嗡嗡聲、刺耳聲、嘶嘶聲、水滴聲、咆哮聲......
對於耳鳴人士來說,不同的聲音都可能會在他們耳邊不斷響起。
對於來自阿德雷德的迪登科(Victoria Didenko)女士來說,這些聲音各種各樣。
她向SBS新聞說:「我覺得耳朵很重,所以我想不斷地彈耳朵。 」
「而且聲響的振動變得非常高,現在還伴隨著像心跳一樣的脈動。」
「我現在左耳也能聽到隆隆、隆隆的聲音,所以我腦子裡的聲音相當雜亂。」
迪登科在55歲時被診斷出有耳鳴,她說雖然這是可以控制的,但治療起來卻很困難。
她說:「這就像半夜裡滴水的水龍頭,總是不停地響。 」
「你只想關掉它,但你做不到。」
迪登科(Victoria Didenko )表示,她母親及祖母都出現聽覺受損。 Source: Supplied
耳鳴是甚麼?
耳鳴通常被描述為耳朵或頭部感受到的響聲,是在沒有外部聲源的情況下感知到聲音。
耳鳴可能是持續的或偶發性的、響亮的或柔和的、輕微的或嚴重的,可能在單耳、雙耳或頭部聽到。
耳鳴通常給人孤立和痛苦的體驗,可影響所有年齡和背景的人。
然而,聽力研究員、耳鳴管理工具MindEar的創始人瑞庫尼特(Matthieu Recugnat )博士表示,耳鳴在長者更為常見。
瑞庫尼特向SBS新聞指出:「我不認為耳鳴會發生在某個特定的年齡段。 」
「但它在年齡較大的人群中最為普遍,因為聽力損失和耳鳴有很大關係。 因此,年齡越大,聽力下降得越厲害,出現耳鳴的機率就越大。 」
「年輕人也可能出現這種情況。 當他們暴露於噪音時,比如去音樂會或聽太大聲的音樂太久時,也可能發生這種情況。 」
根據聽力健康基金會(Hearing Health Foundation)的數據,近一半75歲以上的人和大約三份一64至75歲的人聽力受損。
但聽力慈善機構 Soundfair的行政總監巴爾(Caitlin Barr)博士說,耳鳴在年輕人中越來越常見。
巴爾說:「我們確實有這種非常令人擔憂的變化,在18至35歲的年輕人中,耳鳴越來越常見。 」
「這主要出現在那些享受音樂和聲音的年齡組別。」
「因此,耳鳴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
澳洲聽力協會(Hearing Australia)的一項研究發現,在18至35歲的人,多達70%的有過耳鳴經歷,16%的人每周經歷一次以上耳鳴。
雖然耳鳴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加重,但對許多人來說,耳鳴的情況可以通過治療得到改善。
瑞庫尼特說,治療效果因人而異。
他指出:「科學證據表明,有多種方法可以應對或控制耳鳴,而且這些方法在不同情況下都證實有幫助,有時還可以結合使用。 每個人的情況不同,每個人的耳鳴也不同。」
迪登科說,她的母親和祖母都有聽力受損,這可能導致她的診斷。
但專家說,沒有明確的證據顯示耳鳴是遺傳的。
45%的耳鳴人士患有抑鬱症。
巴爾說,這種情況需要更多的關注。
「耳鳴人士很難尋求幫助。 因此,我們希望民眾通過討論耳鳴,讓這種無形的情況變得可見。 因此,你必須與人交談,尋求幫助,因為有許多不同的方法可以幫助處理耳鳴。 」
有關心理健康的更多信息及支援,請瀏覽 beyondblue.org.au 或致電 1300 22 4636。
更多內容
今日大事(2 月 9日 )
SBS 中文堅守,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收聽直播及節目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