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
- 一項全球首次進行的研究顯示,海底的塑膠垃圾量比海面的多出達到 100 倍。
- 這項研究發現,海底被 300 至 1,100 萬噸塑膠污染。
- 估算是透過遙控車收集的數據的預測模型得出。
1997 年,摩爾 (Charles Moore) 船長在一次橫渡太平洋的比賽結束後回程途中,在海洋的偏遠之處有個令人震驚的發現。
他面前是一片龐大的漂浮物,其中大部份是塑膠垃圾,他稱之為「太平洋大垃圾帶」。
目前已知的類似垃圾帶,遍佈於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上的全球所有五個海洋環流中 — 這是社會上塑膠用量有增無減的確據。
但在海浪之下和海底的波濤之間,到底是甚麼情況?
澳洲聯邦科學及工業研究組織 (CSIRO) 和加拿大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攜手進行一項世界首次的最新研究顯示,情況基本上相同,只是更差。
他們認為,全球海底的塑膠垃圾量比地表海面多 100 倍 — 有300 萬至 1,100 萬噸屬有毒物質。
聯邦科學及工業研究組織高級科學家哈迪斯蒂 (Denise Hardesty) 有份參與研究,並透過巧妙的比較來解釋這些數字。
她說:「之前的估計顯示,海洋表面漂浮著逾 5 兆件塑膠,按重量計算,比 11 座自由神像加起來還要多。」
「我們在海底發現的塑膠,比這個數量多出 10 到 100 倍。」
哈迪斯蒂表示,這是保守估計,但顯示了這個無形問題的嚴重程度。
她說:「雖然以往曾經估算過海底的微塑料量,但這項研究著眼於更大件物品,從網、杯到膠袋,以及諸如此類的一切東西。」
一次用完即棄塑膠對南太平洋上無人居住的小島Henderson Island大有影響。 Source: AAP / Jennifer Lavers
這項估算是透過遙控車收集的數據的預測模型得出的。
估計有一半的塑膠量是處於200 公尺以下的深度。
多倫多大學研究員 Alice Zhu 是這項研究的主管,她指研究有助於填補長久以來的知識空白。
她說:「了解深海中塑膠料的流動和積累的原因,將有助提供減少來源和環境修復的信息,從而減少塑膠污染可能對海洋生物構成的風險。」
聯邦科學及工業研究組織以往進行過研究,估計海底有 1,400 萬噸微塑膠— 長度不到 5 毫米的微小碎片。
有大量的科學證據可以證明,塑膠污染危害所有環境下的人類、動物和植物的健康。
儘管如此,全球塑膠產量每年仍高達 4.3 億噸,其中三份二用於製造壽命較短的產品,這些產品最終會進入環境,繼而進入人類食物鏈。
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 在 2022 年表示,預計到 了2060 年,全球產生的塑膠垃圾量將增加近兩倍,其中不到五份一可以循環再造。
不過,哈迪斯蒂希望,全世界簽署一項具約束力的條約來結束塑膠污染,只要消費者渴望做得更好,將會帶來更好的結果。
她說:「我們正處於一個前所未有的時代,不僅在塑膠料生產和使用方面,在締造和實現改變的機會方面亦然。」
「消費者需要明白,海底漸漸成為普遍作短暫用途的塑膠製品的最終安息之地。」
「消費者也要明白,他們擁有真正能力去締造改變。」
SBS 中文堅守,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收聽直播及節目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