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
- 敗血症在澳洲引起擔憂,同時用於治療的抗生素,耐藥性不斷提升。
- 每年有55,000澳洲人患上敗血症,其中8,000人死於其併發症。
- 研究人員發現,某些類型的大腸桿菌的突變可能觸發敗血症。
墨爾本居民彭曼(Danielle Penman)在生下女兒幾天後就險些死去,因為致命的敗血症反應使她的身體不堪重負。
彭曼在引產後接受會陰切開術,但縫合幾小時後,疼痛令她難以忍受。
手術後幾小時內,醫生發現了她有大面積瘀青。
手術後幾天內,她出現了敗血症徵狀,例如發燒、無法排尿和疼痛。
如果不及時治療,敗血症可能致命。 在嚴重情況下,出現敗血症的患者可能需要截肢。 Source: AAP
彭曼說,她對排不出尿液的擔憂被置之不理,也沒有人問及她可能患敗血症的問題或擔心她患上了敗血症。
感染源未有確定
彭曼被送回家,但當天她大出血,被送回醫院。
她告訴醫生,她無法排尿,醫生在她的膀胱里發現了 750 毫升尿液。
她向澳聯社表示:「我說:『請再量一下我的體溫,因為我知道我被感染了』。」
醫生此時發現她發燒並患有敗血症。
彭曼說:「幸運的是,我出現了大出血,然後回到醫院,他們在糟糕的事情發生之前發現了敗血症。」
她患敗血症的根源未被確定。
全澳每年有55,000人患上敗血症,每年有8,000人死於這種疾病的併發症。
此病不僅會致命,而且倖存者可能會要截肢並患上創傷後應激障礙。
新研究點燃新希望
敗血症可能是由大腸桿菌引起的,這種細菌會在體內擴散。
大腸桿菌是一種可以無害地存在於體內的細菌,但不同類型的大腸桿菌可能會引起嚴重的疾病。
昆士蘭大學(University of Queensland)的研究人員發現,「壞」的大腸桿菌有一種突變,此時將無法產生纖維素。
纖維素就像包圍細菌的罩子,令其對身體無害。
沒有了纖維素的保護罩,大腸桿菌的有害因數就會暴露出來,刺激身體對炎症的免疫反應,破壞腸壁,進入血液,傳播感染。
通過發現腸道中良好細菌和有害細菌之間的差異,研究人員希望能因此帶來更有針對性的抗生素,並能幫助解決抗生素耐藥性的問題。
Research from 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has found that mutations in E.coli bacteria, which causes the bacteria to have no cellulose may play a role in why some kinds of E. coli may cause sepsis. Credit: BSIP/Universal Images Group
敗血症引起重大關注
昆士蘭大學研究員舍姆布里(Mark Schembri)教授說:「我們對怎樣破壞此病的機制或用抗生素針對治療此病有了更多的瞭解,並會嘗試去確保限制抗生素是對有害細菌產生作用,而不是對我們體內有益細菌產生作用。 」
舍姆布里教授表示,敗血症是澳洲的一個主要擔憂,尤其是對該病的抗生素耐藥性不斷提升。
他說:「這些感染造成的死亡人數正在上升,而且如果我們不採取措施,這種情況還將繼續惡化。 」
彭曼對這項研究突破表示歡迎。
她指出:「這是一項至關重要的工作。 因為對於敗血症,如果抗生素不起作用,你基本上就無法救治。 」
SBS 中文堅守,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收聽直播及節目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