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test

【澳洲中醫發展維艱】業界冀中西醫結合向鄉鎮和醫院拓展

數據顯示,澳洲每10萬人僅有17名中醫師。有從業者認為,中醫尤其是針灸獨到的減緩病痛方式,適合在澳洲的鄉鎮和公立醫院,配合現代醫學一起聯合治療。

acupuncture_SC.00_06_11_04.Still021.jpg

中醫師葛青在墨爾本一間全科醫生診所擁有自己的診室。

在墨爾本一間全科醫生診所,一位醫生正忙著準備出診。她的診室擺滿了一些尋常家庭醫生沒有的「小玩意」: 透明的玻璃拔罐瓶,厚重的刮痧梳,小巧的艾灸器,還有一包包整齊排列的一次性銀針。

這間診室的醫生是中醫師葛青,擅長用針灸的方法治療患者,她會用中醫針灸、中藥、拔罐、艾灸等方法去「幫大家解決問題」。

轉行讀中醫

她接受SBS中文時表示,初次親身接觸中醫是十幾歲時患有長期的慢性濕疹,但看皮膚專科都是用激素類的藥物去控制,效果不彰。「我讀到了一些關於艾灸來治療濕疹的這樣一些文章,就開始自己嘗試了。」

沒想到,這次嘗試不僅治好了她的濕疹頑疾,還誤打誤撞地治療了自己的經痛的問題。而她多年後學習中醫時,也找到了相關的穴位原理,讓她覺得這是個「很神奇的體驗」 。

本身是會計的葛青,來到澳洲之後想 「轉換生活環境,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於是修讀中醫。一開始她只選修了一門課,慢慢地轉成全職學生,最後徹底轉行。
在澳洲中醫學習是個很小眾的專業,許多人都是經歷了挫折或生理上的病痛才來轉行學習中醫。
經歷了5年的本科學習和之後的從業經歷,葛青如今有了自己的診室,成為一名註冊中醫師、針灸師。雖然已經成功轉型,她坦言在澳洲,從事中醫之路並不好走。

語言的困難、醫學專業的高標準要求和來自於家庭的責任,都給她的學習和轉型帶來很大挑戰。

「在從事和醫學相關的(職業),對學生要求都是很高的。 我之前學會計的碩士,相比學醫,這個難度大很多。」
C1626.MP4.02_38_10_15.Still001.jpg
葛青在為病人施針。 Credit: SBS 中文/ Shan Kou

澳洲中醫現狀

澳洲是第一個將中醫納入國家衛生職業監管體系的英語國家。但截至2024年6月,全澳僅有4,853位註冊的中醫執業者,相當於平均每10萬人才有17位。而當中98%為針灸師。

澳洲中醫管理局(Chinese Medicine Board)認證委員會列出5間獲得國家認證的,其中僅有兩所是公立大學,分別是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RMIT)和西雪梨大學(WSU)。

2021年,。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也已從去年起停止中醫系招生,預計2030年停辦。

來自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中醫專業的鄭真教授認為,中醫在澳洲就業前景是好的,從業醫師的人數遠未達到飽和。「我們很多研究都表明,雖然可能在大城市裡中醫是多了點,但是在小城市、鄉鎮地區,中醫師還是很少的。」
我們常常鼓勵學生去鄉鎮地區從事中醫,但是很多學生都不願意離開大城市。
她告訴SBS中文,鄉鎮地區本身就有大量病患的門診率需求,但是卻資源有限,正適合中醫聯合治療來減緩症狀。

她舉例說,有一次,她在新州偏遠地區做家庭醫生的學生,深夜接診了子宮大出血的病人。由於資源匱乏、時間太晚,無法將病人送到200公里以外的醫院。剛學針灸的他只能用鉛筆壓在相關穴位上,結果成功止血,到第二天早上順利將病人送去醫院繼續救治。
西醫很多時候需要各種檢查來給病人治療,雖然這些現代醫學科技也很重要,但是有些情況下,中醫不需要這些(檢查),也能幫助減緩症狀。
鄭真教授一份對三間醫院的醫護人員進行調查,收到421份有效問卷,當中14.3%為醫生,72.9%為護士或助產士。

調查發現,超過六成受訪者認同,澳洲醫院應該將針灸和指壓常規納入手術期護理 (perioperative care) 。

雖然醫護人員對針灸和指壓持正面態度,但鄭真表示,他們對相關知識或個人經驗較少,並且讓中醫師進入正規醫院醫療系統有很多阻礙。「一個新的治療方法,不是你覺得有證據就可以用的。」

「(醫院的回饋)是不知道甚麼人可以實施針灸,不能讓我們的醫生和護士去。如果僱用註冊針灸醫師,他們的薪金誰來付? 因為註冊中醫師做的針灸,還沒有進入國家醫保。」
C1620.MP4.02_25_42_02.Still001.jpg
葛青在為病人進行拔罐治療。 Credit: SBS 中文/ Shan Kou
中醫沒有被列入國民保健(Medicare)系統,葛青也表示遺憾。

「我們都很希望有更多的中西醫合作的機會。但是就現在的情況來說,確實是不太有。我目前去過的幾個診所,我們(中西醫)都是其實都是分離開來的,這個是很可惜的。」

「病人要自費自己掏腰包(來看中醫)......另外就是轉介系統,我們沒有被納入。所以轉介下面那麼多名目,各種醫療從業人員,但是我們都沒有跟他們產生很好的合作機會。」

她相信,中醫和其他各種聯合治療方法一樣,只是一種醫療手段,可以跟各種其他醫療手段結合,而不需要「打對台」。

鄭真教授也表示:「我們的病人需要更多的選擇和更多的措施,而現在我們只能用藥。非藥物治療,對病人非常重要。所以我們應該讓更多人知道,很多時候有一些非藥物治療效果也很好。」

「最重要的是醫院要給你這個選擇。」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SBS 中文堅守,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

分享
Published 16 January 2025 9:30pm
By Shan Kou
Source: SBS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