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太平洋战争2.0:中美贸易战升级

这场贸易战也仅仅是中美之间太平洋战争2.0的一个序幕和局部战场,它是截至目前最炫目的局部战场。即便美国国内的政局演变,即便特朗普提前成为跛鸭总统甚或下台,美国也不会停止对华贸易战。

China says it has no choice but to respond to the US's new tariffs which will take effect on 24 September 2018.

China says it has no choice but to respond to the US's new tariffs which will take effect on 24 September 2018. Source: AAP

如果我们拉伸大历史的视野,跳出2000亿美元还是5000亿美元、加征10%还是25%关税这一城一地之得失,照着卓别林在《大独裁者》中所戏仿的样子拨动地球,就会发现,此次中美之间贸易战的实质,乃是一场2.0版本的太平洋战争。其地理范围,越出80年前那场美日太平洋战争的范畴,从西太平洋地区延烧至印度洋甚至南大西洋沿岸地区,又从海洋跳上欧亚非大陆,在东起喀什,经由古丝绸之路与郑和下西洋的传统海路两条线所围成的广大区域,一路向西到开普敦、达喀尔、直至拉美的广阔战线上到处交锋;其最终目的,自然是厘清这一广大地区的物质财富和消费能力以何种规则组织起来、并且最终流向北太平洋两岸的哪一侧。

因此,当特朗普选择在“九·一八”宣布对华加征关税,并且在9月24公布对华加征关税的细则时,大家就不应当感到意外;中国立刻回击,对美国600亿美元商品加征10%或5%的关税。令人略感意外的是,特朗普并未兑现他此前的反反报复威胁,按住另外2700亿美元中国进口商品不动,出了一个盘外怪招,借口中国军方从俄罗斯进口武器装备,对解放军相关部门及其领导者个人实施“精确制导打击式”的制裁;中国方面对此的反制更加令人意外——干脆直接宣布中止刘鹤副总理赴美谈判,中止中美两国的贸易磋商;这在11月份美国中期选举即将来临的情况下,颇有些“不以特朗普政权为谈判对手”的架势,等待美国国内政局出现变化。

中美贸易战作为一场2.0版太平洋战争的第一重内涵,就是对于全球生产链的扭曲效应;即,通过有意识地国家战略能力,主动地重塑国际生产和分工的链条,重新分配价值流向。

在此次贸易战以前,中国是毫无疑问的世界工厂,主导着全球制造业的供应链。但看起来,特朗普政权所主导的贸易战,正在使得事情悄悄起变化。荷兰合作银行市场研究主管认为,“(中美)两国经济的分道扬镳将导致供应链出现巨大变化。越南、泰国,也许还有印度将受益。墨西哥也是。美国将取得地缘战略上的胜利,像自己被掏空一样掏空中国,并将世界分裂成相互联系更为有限的中国和美国阵营。那将是美国实力的胜利。”

欧亚集团亚洲主管也认为,“美国官员的一个目标是利用关税激励美国公司将其供应链移出中国,当然这并非美国政府内部的统一观点。理想的结果是将生产迁回美国。哪怕美国公司并不回归,而只是迁往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由此使其供应链不是过度集中在中国,一些官员也会颇觉欣慰。就科技行业而言,这一点更是如此。”

日本经济研究中心在9月2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1~6月东南亚5个主要国家的制造业生产指数比上年同期上升6.2%,逼近已呈现渐减趋势的中国制造业生产指数的增速。看起来,将供应链从中国迁往东南亚或其他地区的“中国+1”趋势正在扩大,南亚、东南亚等国的基础设施开发开始显现出积极效应。但问题是,事情果真如此吗?
就在此次特朗普政权给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之前,8月20日——27日(6个工作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搞了一个听证会,目的是听取加征关税对美国本土企业的影响。 这个听证会来了358名企业代表,结果非常意外——超过95%的美国企业代表反对加征关税,6天听证会变成了美国版的“厉害了,我的中国”故事会。企业代表给华府的官员们描述了无数个选择中国企业作为合作伙伴的理由:完整的产业链、齐全的配套、高超的工艺、聪明而又勤奋的工人、发达的物流(有兴趣的观众可以去下载美国听证会记录)。 后来美国贸易办公室的官员干脆直接提问:能否把供应链转移到其它国家。结果美国代表的回答却非常一致——不能,全球其它国家找不到能替代中国的供应链,至少,在最乐观的情况下,相当长时间内都是不可能的。这真是一个令人忧伤的结果。事实上,2018年1~8月,双方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下,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反而创历史新高!

为什么美国事实上无法将产业链逼出中国?原因就是其他国家根本不不具备承接中国产业链的工业体系。一个完备的工业体系的核心基础,是以钢铁重工业加上“三酸一碱”为核心的化学工业,没有这个重化工业核心基础,连打火机和拉链都无法独立生产,就更不可能具备中国那样的产业链生产能力。要知道, 建立这套重化产业体系的门槛是非常非常高的——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除了中国,就没有一个能够跨过这道门槛。

一旦美国无法用强力改变生产链的空间分布,那么等于宣告美国已经无力左右国际生产和分工体系,无力主导价值的生产、分配和流动,紧跟着将要发生的,将是国际生产和分工体系本身对于美国在其内部所处位置的再定义。而这次2.0版太平洋战争的第二重内涵,则是表面上美国全面进攻表象下的中国战略攻势。纵观全局,这实在是一个中攻美守的战略态势。
China said it wanted to boost its auto industry
China said it wanted to boost its auto industry Source: AFP
在地缘政治理论中,历来有所谓制海权、制空权与制陆权之争,一部国际关系史,似乎就是海权国家与陆权国家沿着地缘分割的断层线全球斗争的历史。但是,归根结底,人类社会所赖以生存的物质财富,绝大多数都是依托陆地生产出来的;制海权、制空权说到底是围绕陆地上的财富而展开的,制海权、制空权归根到底要落实到对陆地财富的控制上去。历史上英美等海洋强权的崛起,无非是利用欧亚大路上内部交通不便,主要大宗商品的国际贸易依赖海运的有利条件,通过控制海洋运输线而控制贸易渠道,进而控制物质财富的生产和流向。但这一切随着铁路的出现而发生了改变,依托广袤陆上腹地的铁路网,可以便利地实现物质财富的空间再分配;一个依托铁路网将欧亚非大陆整合起来的统一陆地强权,一直是英美国家的噩梦。

这个噩梦最接近实现的一次,是1940年~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那两年里德国主导下建立了德意日同盟,借助武力,德国基本完成了对于欧洲大陆的整合,日本接近完成对东亚大陆的征服;而这两个版块之间由广袤的俄罗斯大地所连接,一旦苏联加入德意日同盟,形成柏林——莫斯科——“新京”(伪满“首都”长春)——东京轴心,一个完整的连通欧亚大陆的陆地同盟就要形成,这个大陆轴心完全可以向南瓜分大英帝国的殖民地,孤立美洲的美国,将其排出去欧亚大陆的经济整合。

实际上,国际局势也一度是朝着这个方向演进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使得柏林与莫斯科在欧洲的利益实现协调,两国瓜分了波兰和中东欧;同时1940年苏日中立条约达成,莫斯科与东京互相承认外蒙古与伪“满洲国”的合法地位,实现了两国在远东的协调。一个细节是,在条约签订后,斯大林破例亲自将日本外相松冈洋右送至火车站,亲切拥抱“吻别”,热情洋溢地对日本人说,说到底“俄罗斯人也是亚洲人”。一个柏林——莫斯科——东京轴心呼之欲出。这个轴心无疑对英美和中国都是极其不利的。在苏日密约中,双方甚至秘密约定,沿着长城——潼关一线建立各自的势力范围。这一切,只是在蹩脚的半个战略家希特勒的主导下,德国孤注一掷进攻苏联,才彻底扭转。美国避免了被孤立的命运,迎来了建立全球霸权的契机;中国的国运也终于触底反弹,彻底扭转。
US President Donald Trump
Donald Trump will proceed with plans for tariffs on about $US200b of Chinese imports, a report says. Source: AAP
这个大格局,发展到今天,就是中美两强迎头相撞,中国接过了拿破仑战争以降,欧亚大陆上的陆地强国整合欧亚大陆挑战海洋霸权的接力棒。在饱经大国争霸斗争洗礼的美国精英看来,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亚投行,上海合作组织集体安全机制等,说到底,就是整合欧亚大陆,这才是当今中美矛盾斗争的实质和要害。

9月19日,就在特朗普宣布即将对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税的第二天,中国与俄国就最大天然气项目“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达成合作协议,俄能源部长诺瓦克表示,中俄共建西线天然气管道的所有技术条件已基本达成,未来将就通过西线天然气管道每年向中国运输高达3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另一方面,据中国海关统计,2016年2月至2018年5月期间,近14%的美国LNG(液化天然气)船货是由中国买家采购。在贸易战全面升级之后,中国已大幅减少美国天然气的进口量。今年6月份,中国仅购买了一艘美国LNG船货,7月份则直接降到了。同时,中石油在冬季取暖季可能暂停采购美国LNG现货。

由此我们知道,中美此次的贸易战是由根植于国际政治的客观规律做决定的,而这场贸易战也仅仅是中美之间太平洋战争2.0的一个序幕和局部战场,尽管它还是截至目前最炫目的局部战场。那么随着美国国内的政局演变,即便特朗普提前成为跛鸭总统甚或下台,美国就会停止对华贸易战,重新回到过去民主党时代中美G2的格局中吗?经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这大概率是不可能的,美国如果不趁着中国将崛起而未崛起的最后的历史机会窗口遏制中国整合欧亚大陆的举动,它就永远没有机会这样做了。那么中美贸易战会演变成一场持久战吗?一个关键的时间点,是2020年;在那一年里,美国国内将有高达1.2万亿美元的债务到期,在当前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利率高企的大背景下,美国国内经济能挺过这道还债关吗?要等美国首先挺过她的还债高峰期后,才进一步谈得到中美贸易战会否演变为一场持久战。

声明:作者薛晓明,悉尼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研究生。
以上为嘉宾观点,不代表本台立场。

分享
Published 27 September 2018 2:23pm
Updated 3 October 2018 1:51pm
By Xiaoming Xue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