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通货膨胀席卷澳大利亚,物价飞涨何时能止?

最近一段时间,不少英文和中文媒体都报道了澳大利亚境内物价上涨的新闻,这一次不仅仅是房价涨了,油价最近也涨疯了,甚至本地出产的牛羊肉、蔬菜水果也都涨了。事实上,通货膨胀确实正在整个澳大利亚境内发生,并且很可能会继续保持不短地时间。

finance

Source: Getty Images/jayk7

如果从最权威的数字来看,在澳大利亚统计局在1月底发布的官方数据显示,在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一年中,澳大利亚广义通胀率(即消费者价格指数CPI)飙升至3.5%,突破了市场预期的3.2%;而核心通胀率也达到了2.6%,不仅超过市场预期的2.3%,更是较澳联储(RBA)官方预测提前数年达到目标。 

核心通胀是澳联储首选的通胀变化衡量标准,此前央行锁定的目标为2%至3%,并认为至少要到明年下半年才能实现目标。而联储货币政策的核心目标就是控制通胀,因此物价如此快速的增长所带来的压力,立刻使得市场对未来的澳大利亚利率变化时间预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此前的2023-24年提前到今年之内,甚至最激进的看法是5月份就可能加息。这也立刻引发了本地资本市场的震荡,比如澳大利亚股市ASX连续多此出现了明显的波动和下跌,无法再现去年一路上涨的牛市场景。 

那么澳大利亚通胀究竟会持续多久,物价飞涨的年代真的到来了吗? 

事实上,这一次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疫情所引起的国内外供应链锻炼导致的。尤其是新一轮的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疫情,让刚刚有所恢复的国际供应链再次受到重创,并且由于澳大利亚本地疫情大增使得本地供应链也第一次受到打击。除此之外,此前为了应对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各国央行——包括澳联储采用的宽松政策也给市场和消费者提供了大量额外流动性,同样助推了通胀上升。 

因此,要判断目前的通胀会维持多久,主要需要判断的是一下几个主要因素: 

首先,国内外供应链何时能恢复正常。从目前的情况看来,全球供应链的恢复速度肯定会慢与澳大利亚本地供应链。随着澳大利亚本地疫情的好转,特别是新病例和住院率的快速下降,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回到工作岗位上。而全球疫情情况却没有那么乐观,尤其是在过去两年中受到疫情干扰导致的供应缺口,会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得到弥补。不过最新已经有一些早期数字显示,全球供应链最差的时间可能已经过去,比如非常重要的,代表大宗商品运输成本的“波罗的海干货指数”(Baltic Dry)在去年年末开始明显下降;此外,反映全球集装箱船租市场价格发展情况的HARPER shipping指数也有见顶的迹象。因此,供应链问题虽然还会持续,但开始有好转的迹象。 

其次,政府政策收紧速度。由于目前已经有比较多的国家开始加息,而且澳联储也已经明确了转向收紧政策的倾向,于最近宣布提早结束QE政策,并且不排除在年内开始加息的可能。而金融市场更是已经彻底转向加息周期的预期,从股市下跌到国债收益率飙升,因此宽松政策带来的流动性过度问题将会很快得到解决。 

最后,也是最有可能导致通胀长期难以得到抑制的问题,是澳大利亚劳动力市场吃紧的问题能否解决。由于长期关闭国门,导致澳大利亚本地人口增长出现明显下滑,本地自然增长远远跟不上劳动力的市场需求。再在疫情导致更多人的病或者隔离,甚至是出门工作意愿减弱的冲击下,导致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严重的供不应求。这很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导致工资上涨压力增大,而工资价格粘性比价高的特点,决定了其上涨趋势一旦形成,将会带来更多种长期的通胀效应。 

因此,综合以上这些因素,笔者有以下几个判断: 

第一,澳大利亚的通胀压力不会立刻消失,因为除了货币政策转紧之外,其他的核心通胀因素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消退。

第二,中期通胀有可能会出现好转,主要是预计澳大利亚本地供应链问题再二季度就可以开始好转,而国际供应链断裂的问题有可能在2022年下半年开始有所修复。

第三,澳大利亚通胀最大的威胁和不确定性来自于移民的严重不足,导致的劳动力短缺。由于长期关闭国境,导致澳大利亚移民甚至出现负增长,尤其是短工签证和技术移民签证人数大跌,正在严重影响本地经济恢复。而更长期的问题则来自于留学生的严重短缺,使得这一问题可能会成为澳大利亚经济未来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综合来说,澳大利亚的通胀上扬至少会维持到今年二、三季度,但只要供应链情况有所好转,则全球以及澳大利亚通胀有可能会在今年底到明年初有所缓和。而澳大利亚通胀,乃至澳大利亚经济在未来几年中将会面临的最核心挑战,则来自于劳动力的严重短缺问题。

(本文作者魏睿昊Julius Wei为SBS特约通讯员、澳大利亚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分析人士,转载须经SBS许可;本文观点仅代表嘉宾观点,不能代替理财建议,不代表本台立场。)

SBS致力于用60种语言报道最新的COVID-19新闻和信息,详情请前往:sbs.com.au/coronavirus。


分享
Published 23 February 2022 3:12pm
By Julius Wei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