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的过去两年可以说是加速了“数字钱包”在澳大利亚的普及,现在几乎有近半数澳大利亚人在使用手机付款。无论是网购的线上支付,还是实体店出于防疫考虑采取“无接触”支付,都令得全澳人民熟悉了Apple Pay、Afterpay、甚至是Alipay(支付宝)。
随着澳大利亚支付系统每日交易量攀升至6500亿澳元,硅谷的互联网巨头、中国的支付企业等等争相“吞噬”传统银行所占据的支付市场份额,澳大利亚政府和监管机构却开始对这些支付巨头们出手。
联邦财长乔什·弗莱登伯格(Josh Frydenberg)在2021年12月正式宣布,在2022年通过立法迫使苹果等互联网支付巨头坚守本地监管,同时降低科技巨头占有率攀升所带来的金融稳定性风险。澳联储行长菲利普·罗伊(Philip Lowe)公开表示赞同,并认为要确保央行跟上市场快速变化的步伐,此举非常必要。
事实上,澳大利亚的大银行们对苹果支付的抱怨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去年早些时候,联邦银行首席执行官马特·科明(Matt Comyn)就表示,Apple Pay占到全澳数字钱包支付市场的80%份额,而银行使用这一功能就必须向苹果支付费用,因此用科明的话说,“谁也竞争不过苹果”,有着严重的垄断问题。
而除了被针对的苹果以外,澳大利亚政府同样计划将Google数字钱包以及被美国支付巨头Square(现更名为Block)以290亿美元收购的Afterpay等其他产品纳入监管。
此外,由于中国互联网支付巨头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澳大利亚拥有不少客户和使用网点,也可能被纳入监管范围。
政府潜在收紧监管的逻辑在于,此举可为本土银行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便于这些机构为国内支付基础设施提供资金,而不是将收入拱手让给不受同等监管约束的硅谷巨头。
用财长本人的说法是:“澳大利亚必须保留对我们支付系统的主权。如果我们不改革当前的框架,硅谷将决定我们支付系统的未来。”
从个人消费者的角度出发,一旦政府对不同的支付公司采取更加严厉的监管措施,意味着支付方式选择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甚至一些线上支付方式的成本有可能会变高。但这一系列监管措施也确实有对本国金融体系稳定性进行风控的重要意义,事实上,目前全球政府都开始针对数字经济和互联网企业的数据收集进行更加紧密的监管,因为这确实牵涉到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的命脉。
(本文作者魏睿昊Julius Wei为SBS特约通讯员、澳大利亚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分析人士,转载须经SBS许可;本文观点仅代表嘉宾观点,不能代替理财建议,不代表本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