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連鎖超市宣佈在未來一年逐步停止派發膠袋,改為出售可重複使用的膠袋。事實上,南澳、塔州、北領地及澳洲首都領地早已禁用膠袋,而昆州亦將於明年七月開始推行禁令,令全澳未有實施有關法例嘅州份剩下新州、維州及西澳。根據其他地區的經驗,雖然停用膠袋的政策,能有效減少一次性膠袋的數量,但不少人亦改為使用更多可重複使用的膠袋,令問題未能真正地得到解決。
自1902年維也納工廠使用化學品聚乙烯,發明了製造簡單而且使用方便的塑膠袋,一百多年來為全球的人類帶來方便,亦為我們帶來沉重的代價。據統計,全球每年的膠袋產量約為一億噸,當中每年廢棄膠袋的重量大約佔15%,即1500萬噸。在英國,在實施膠袋收費前,英國七大超級市場一年派發70億個膠袋,總重量達到6.1萬噸。至於澳洲,現時每年的塑膠袋使用量亦達到70億個以上;假如包括其他包裝食物的膠袋,澳洲每年的膠袋使用量則會高達140億個。單在新州,217家超市每年用作包裝新鮮蔬果的塑膠薄膜及包裝材料高達230噸。
製造大量塑膠袋,除了造成浪費外,亦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有調查顯示,澳洲污染海洋的垃圾中,有80%屬於塑膠製品。另外,據澳洲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以及英國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的研究指出,現時有超過60%海鳥的體內存有塑膠製品;調查人員預料,到2050年,有關比例可能先至99%。研究人員保守估計,每年有超過十萬隻海洋生物由於被膠袋纏住或誤食塑膠物料而死亡。
除此以外,究竟如何處理廢棄的膠袋,至今依然是環保工作的難題之一。由於塑膠袋無法在堆填區自然分解,焚燒的話又會釋出大量有毒物質,有可能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損害肝臟及腦功能,導致肝病甚至癌症;因此現時兩個主要處理廢棄膠袋的方法,都似乎並非最佳的處理模式。雖然有部份國家會將膠袋回收再利用,但在加工的過程中仍然會釋出廢氣,污染環境。
有見及此,多個國家多年來已相繼限制膠袋用量。英國、日本及美國通過膠袋徵費,或積分折扣獎勵等方法,鼓勵顧客自備購物袋。在南韓,有商場以100韓元提供購物袋;消費者將購物袋用至殘舊的時候,可以以相同價錢向商場售出購物袋,或以舊換新。韓國在1999年實施膠袋禁令後,膠袋用量減少了60%。至於中國大陸在9年前開始限制膠袋用量,累積減少使用了140萬噸塑料購物袋。
然而,「限制塑膠」變成「買賣塑膠」的現象卻不容忽視。舉例說,在法國及中國,實施限制膠袋的政策後,真正不提供膠袋的超市其實不多,大部份只是將免費膠袋改為收費。在中國,有不少商場及購物中心每年僅出售塑膠袋便能賺取成千上萬人民幣的盈利。有澳洲人作過統計,本地超市假如將現時免費的膠袋以三仙的價格出售,每年便可節省超過1.7億澳元的成本;而假如超市以一毫半仙的價格出售可重複使用的膠袋,更可每年賺取高達7100萬澳元。有人因此認為,與其說膠袋徵費的做法是出於支持環保,倒不如說是超市節省成本甚至提高收入的渠道。
有專家指出,較為環保的膠袋替代品生產成本過高,是令現有塑膠袋使用量一直不能減少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製造環保購物袋的技術至今仍然不夠成熟,一些有機材料所製成的購物袋,仍然含有有害的化學成份。看來要做到完全環保,仍然有一大段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