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對「伊斯蘭恐懼症」歧視行為?

Hate crime stock

Source: Press Association

最近公佈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接近四份一澳洲人在日常生活中遭受嚴重歧視,包括曾經被人冠以花名及被人不尊敬對待,頻率達到最少每星期一次。與此同時,一份報告亦指出,針對伊斯蘭信徒的歧視行為及攻擊,數量在過去數年錄得上升。究竟目擊者一旦遇上有關事件應如何作出應對?余睿章在今集「時事百寶箱」為大家探討。


2019年11月,發表第二份兩年公佈一次的,分析了2016-17年期間登記處接獲匯報的349宗伊斯蘭恐懼症事件。

結合第一份報告公佈的數字,登記處合共在四年內記錄了592宗在網上或面對面發生、針對伊斯蘭教及穆斯林的偏見、仇恨及非理性的恐懼的事件。但事實上,數字所呈現的卻僅是問題的冰山一角。
查爾斯史都華大學(Charles Sturt University)伊斯蘭研究與文明中心高級講師爾納(Derya Iner)博士及伊斯蘭研究學系副教授奧扎爾普(Mehmet Ozalp)表示,,澳洲確實存在伊斯蘭恐懼症,而且亦是一個持續存在的社會問題,當中絕大多數的遇事者均屬女性,主要原因是她們頭戴頭巾而容易被人辨識為穆斯林。而更令人震驚的是,在公共場所發生的恐懼症事件不僅繼續定期發生,發生的次數及頻率更有所增加。
一些有人看管的公共場所(如購物商場、火車站及其他人多擠迫的地區)較無人看管的地點,發生歧視事件的次數高出六成,較上一份報告公佈的數字增加30%。其中,購物商場是最經常發生伊斯蘭恐懼症事件的地點,佔所有有舉報事件宗數的25%。

這可能是由於人流多的公眾場所一般給予公眾更多接觸穆斯林的機會;但顯然公共場所的閉路電視、人群及保安員的存在,並未有阻止歧視性行為出現。
Islamophobia
Source: Pixabay
學者表示,在澳洲,被起訴的機會相當細小,加上目擊事件的旁觀者甚少作出干預或介入以及社會普遍對伊斯蘭教的負面觀感,犯事者似乎因此變得膽大妄為。

但事實上,公眾輿論是防止此類型事件發生的最重要因素。若伊斯蘭恐懼症事件目擊者願意插手介入,將極有效地制止犯事者及其他心存類似仇恨情緒的人士作出冒犯性行為。
故此,若在公共場所目擊針對伊斯蘭教信徒的歧視行為,首要的應對方法就是直接向保安人員舉報,保安則可將肇事者帶離現場。此外,目擊者亦可向警方及伊斯蘭恐懼症登記處匯報;事實上,由目擊者舉報的個案佔所有面對面發生的案件41%之多。

除此以外,目擊歧視行為發生亦可安慰受害人。一般而言,受害者遭遇伊斯蘭恐懼症事件後均會受到非常大創傷,亦會感到被人嘲笑及極之失望。目擊者可向受害者微笑,並向對方說:「不要擔心,這裡是一個屬於你的國家,就像其他所有澳洲人一樣。」

最後,目擊者亦可作出介入。在大多數情況下,身處在現場的人士若能作出干預及制止,並給予受害者支援,作出歧視行為的肇事者很快就會停止進行攻擊、離開現場。
What to do if you witness racism on the bus
Source: All Together Now
另一方面,警察的協助亦是解決有關事件的關鍵因素。調查顯示,大部份受害者均表示,即使有關事件不會招致刑事起訴,當有警員表示對他們的情況有所理解,他們都對澳洲及支援機構充滿信心並感到安慰。

但儘管如此,在一眾向警方報告的22%伊斯蘭恐懼症個案中,只有一半事件獲派警員前往現場處理情況;而在部份情況下,警方更表示,澳洲保護言論自由,因此他們均對此無能為力。

此外,在所有有警察介入的案件中,亦只有11%的事故得到警員具有建設性的應對,包括安撫受害者。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