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由澳洲國立大學 (ANU) 及墨爾本大學極端氣候卓越研究中心(ARC Centre of Excellence for Climate Extremes)合作進行的研究發現,澳洲或很快會出現持續 20 多年的特大旱災,災情或比澳洲近代歷史上所有其他乾旱都更嚴重。
過去24年來,美國西南部地區的嚴重乾旱狀態,本地的新研究表明,同樣情況未來好可能會在澳洲出現。
由兩間大學共同研究的氣候模型顯示,「特大旱災」雖然是澳洲氣候自然變化的一部分,但全球氣候變暖等問題,令極端天氣事件出現的可能性更大。
報告的主要作者之一、澳洲國立大學的法爾斯特博士(Dr. Georgina Falster)擔心,未來的潛在旱災可能比澳洲以往的乾旱情況更嚴重。
「我們利用許多不同的氣候模型、來研究澳洲未來乾旱的可能性。」
LISTEN TO
華人經營農場學「百般武藝」 歷數年天災悟「看天做人」
SBS Chinese
20/12/202223:01
「一方面,我們發現自然發生的特大旱災可能持續數十年。」
同時,澳洲亦面臨全球氣候變化的問題,情況往往亦會令乾旱時間更長—特別是在澳洲西南部和東部。澳洲國立大學的法爾斯特博士
「而且由於氣溫升高,乾旱的程度也變得更加嚴重。」
報告亦建議當局要採取緊急行動,迅速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並盡快轉向使用可再生能源。
而總理艾巴尼斯表示,澳洲在可再生能源方面一直發揮領導的角色。
「澳洲的願景是,利用可再生能源、為本地的先進製造業提供動力,從而在澳洲生產更多同類產品。
「以清潔能源為動力、將國家定位為全國可再生能源的超級出產大國、這都是工黨政府的願景。”]]
兩間大學合作進行的研究還發現,由於氣候變化,澳洲部分地區—包括「梅利達令盆地」—已錄得比以往更長的乾旱,而預計未來降雨量可能會減少。
該報告建議澳洲政府要制定有效的儲水和管理計畫。
自 1860 年代以來,澳洲已發生約 10 次嚴重旱災,其中包括 2001 年至 2009 年的發生的所謂「千禧旱災」(Millennium Drought)。
法爾斯特博士說,她記得當時的情況,以及它對梅利達令地區造成的損害。
「我一直在南澳長大,亦在所謂的「千禧乾旱」時期成長,當時在阿德雷德有非常嚴格的用水限制。」
「而梅利河的河水,在到達南澳邊境時,已幾乎停止流動。」
「而在之後的近十年裡,我們一直對河道進行疏導的工作。因為問題對依賴梅利達令河流、或在河流附近棲身的本地植物及動物、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LISTEN TO
澳洲東南部多地創紀錄高溫 澳洲入秋仍如盛夏
SBS Chinese
11/03/202407:09
法爾斯特博士表示,她的研究既是一個警告,但同時也提醒澳洲人,要把握改變的機會。
「『特大旱災』這個詞很可怕,亦十分令人擔憂。」
「但因為知道這些特大旱災,是遲或早有可能發生,我們進行並發表的這份研究,是希望澳洲人可以做好準備,以防發生這種情況惡化。」
環境部長普莉貝絲(Tanya Plibersek)表示,目前當局對梅利—達令盆地計畫擬定的修訂案,目的就是要處理水資源問題。
「當局不能袖手旁觀,讓問題影響澳洲物種、河流、濕地以及依賴這個河流系統獲取飲用水的三百萬人。」
澳洲不能夠繼續對下一個乾旱期毫無準備。環境部長普莉貝絲
但並非所有人都認為修改後的計劃會達到所需的效果。反對黨的議員戴維 (Perin Davey) 就是其中之一。
「眾所周知,由於氣候變化導致極端事件增加,即會出現更多的洪水,及更多的乾旱。」
「但是當發生乾旱、或根本無雨水時,由當局去簽發的許可證,控制持份者可以持有多少食水,其實根本解決不到問題,因為所講的水源根本並不存在。」
「過去澳洲經歷了乾旱,甚至試過歷史性旱災,所有人都知情況會帶來極大的破壞性,但政府的計劃本身—甚至在修正後—均沒有提出興建管理極端天氣情況基礎設施的安排。」
而Barrosa Valley的葡萄種植者奈特以及他的同行,不但仍然要擔心降雨不足、而家還要受水源分配的方式影響,令他們要面對更惡劣的經營環境。
原住民群體亦擔心,他們多年來用於保護河流的知識,沒有被充分的運用去改善問題。
但南澳的副州長兼氣候部長克洛斯堅稱,更新後的梅利達令盆地計畫將幫助所有人。
「這並非政治自豪感的問題...而是要實現一個可持續的梅利達令盆地。」
「因為正如我們看到洪水的問題一樣,接下來澳洲將同樣會經歷乾旱。如果我們沒有做好準備,所有南澳大利亞人和所有澳洲人都將因此而受苦。」
「而避免旱災造成最嚴重影響的唯一方法,就是有效地分配水源,使河道及水源,在最艱難的時期能保持健康的平衡。」
詳情請聽足本錄音:
LISTEN TO
【本地科學家驚人預測】澳洲或快將現廿年「特大旱災」
SBS Chinese
04/04/202405:26
SBS 中文堅守,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