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獲獎香港反修例紀錄片《寧化飛灰》在澳上映 導演:冀以前線記者角度紀錄事件始末

Alan and Nancy, the director and producer of a Hong Kong documentary "Rather Be Ashes Than Dust".

香港反修例運動紀錄片《寧化飛灰》導演劉健倫Alan(左)及聯合製作人Nancy(右)接受SBS廣東話節目訪問。

香港「反修例運動」5周年,一齣紀錄了這場運動始末的紀錄片《寧化飛灰》剛在新西蘭Doc Edge Festival 2024得獎。紀錄片最近在澳上映,今集的【星期日專訪】,我們請來紀錄片的導演劉健倫Alan,以及聯合製作人Nancy,分享為何選擇以前線記者角度來製作這紀錄片,以及種種經歷。


2019年香港反對修訂逃犯條例引發的政治運動,外界一般稱為的「反修例運動」,在2019年上旬開始,由最初多場的和平示威抗議,演變成最終激烈的警民暴力衝突,事隔多年,這一幕幕畫面再次在這紀錄片《寧化飛灰》重現出來,在上周日(6月30日)在澳洲墨爾本上映,座無虛席。

反修例一方指責香港政府及警方濫暴,政府則將運動定性為「反政府動亂」。當年有份在香港街頭紀錄這一幕幕鏡頭的攝影師兼導演Alan,講述他當初原本只是以「自由身」攝影記者身份,為德國一間電視台每日拍攝當天發生的新聞片段,但眼見當時事態發展日益嚴重,在記者本能反應下,那段期間,每當有大型示威衝突,他都「趕到現場」紀錄下來,一拍便拍下1,000多小時的新聞片段。
Rather Be Ashes than Dust
香港反修例運動紀錄片《寧化飛灰》最近在澳上映。 Source: Supplied
促成製作這紀錄片的是Alan的恩師Nancy,她是資深紀錄片製作人,早年任職香港無綫電視負責拍攝紀錄片,其後亦在香港及美國任教紀錄片製作,她在反修例運動最激烈期間已離開香港,她指,有天收到Alan這1,000多小時的新聞片段,他們二人亦不希望這些珍貴片段有天會被消失,於是便立即建議 Alan將這些片段剪輯成紀錄片。

反修例運動過後,曾先後有幾齣紀錄這場運動的紀錄片誕生,包括《時代革命》及《理大圍城》等,他們均指,這些紀錄片已十分全面,如何可以讓觀眾有多一個角度去看這場運動的始末呢?Nancy便想出,用Alan在現場的第一身前線記者角度出發,冀讓觀眾更立體地了解這場運動的經過。

用前線記者角度剪緝這紀錄片,對一直以第三身角度拍攝紀錄片Alan來說是第一次,亦是一種挑戰。在採訪運動後期的激烈衝突期間,Alan指他與其他前線記者一樣,「中過無數催淚彈」及胡椒噴霧,當時香港警方被指濫用暴力,而港府及警方亦召開多次記者會被傳媒問及有關問題,均一一否認警員濫用暴力,並曾回應就指,「警察向記者噴射胡椒噴劑是要製造安全距離」等,這些同樣在紀錄片中呈現出來。
Photo of Rather Be Ashes than Dust
《寧化飛灰》紀錄了2019年的香港反修例運動,由最初的和平示威,到最終的暴力衝突的始末。 Source: Supplied
經歷過猶如戰地的多場激烈衝突,Alan卻從來沒有戰地採訪經驗,採訪過後,他患上了創傷後遺症,但仍然堅持完成剪輯這紀錄片,原因是希望「讓世界各地觀眾知道2019年香港所發生的事」。

不過,自紀錄片完成製作後的所有放映會,Alan卻「不敢再看」。他坦言,有去看過心理醫生,並曾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唯有就是「不再去接觸」當中的片段,才有助「抒緩」這個創傷。

縱然「傷口」仍未癒合,Alan卻沒有因此而放棄拍攝紀錄片,他其後曾到烏克蘭,採訪香港人如何協助當地的烏克蘭人抗爭。

Nancy亦讚揚Alan相當勇敢,同時希望這紀錄片能帶出當中有不少前線記者同時患上了創傷後遺症這個信息,以及這段歷史真相的重要性。

他們在澳放映後,並會前往比利時、英國及瑞士等歐洲國家的電影節參展,同時計劃到美國及加拿大舉辦類似的放映會,希望能讓更多人以多角度了解這場運動的背景及結果。

有關Alan及Nancy的足本專訪,可以按此收聽。
按此收聽
20240707 Sunday Interview (Alan and Nancy) Full image

【專訪】獲獎香港反修例紀錄片《寧化飛灰》在澳上映 導演:冀以前線記者角度紀錄事件始末

SBS Chinese

07/07/202421:12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

,或訂閱

SBS 中文堅守

,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