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曾說,劉鶴對他非常重要;但劉鶴上任後未有機會施展主張,就要面對中美貿易糾紛帶來的重重難關,至今未有具體建樹。
這次劉鶴趕赴美國談判的任務與壓力,比二十年前,1999 年 4 月中國前總理朱鎔基率團與美國談判中國入世更沉重。
曾救火失敗
這並非劉鶴第一次赴美,2018 年初他與美國的多番磋商中,已先後見過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科恩、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及後中國外交部稱,中美官員同意在北京繼續磋商,但白宮發言人強調中美沒有就磋商一事達成一致意見。
當時劉鶴也未能與美國總統特朗普會面,然後美國就拋出關稅措施,被批評赴美「救火」失敗。
學者型官員主張擴大開放
其實早在中美貿易糾紛加劇前,劉鶴本來就主張開放,很多中國的學者型官員認為,在壟斷行業引入外資競爭,是挽救中國經濟結構問題的好辦法,但劉鶴主張的開放程度到何種地步,則不得而知。
例如劉鶴主張將銀行與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外資有單一與合計持股比例限制擴大至 51%,數年後完全不設上限。劉鶴也曾表明,中國的銀行、證券、保險等領域都會擴大開放,同時會加強保護知識產權和擴大進口。
劉鶴一方面想引入外資來改革壟斷行業,但同時不想將西方國家的金融業本末倒置的現象引入中國,他認為這種現象令西方經濟經常陷入危機。
擁有哈佛學歷
劉鶴是哈佛大學金乃迪政府管理學院公共管理碩士畢業,並在中國人民大學工業經濟系任教。 2015年,他的論文《兩次全球大危機的比較研究》被授予中國國內經濟領域最高榮譽獎項 — 孫冶方經濟科學獎。
劉鶴先後在國務院、國家計委任職,2013年升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之後於中國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上當選國務院副總理,從幕後走到台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