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影響生命】雪梨香港移民助養13名貧困國家兒童

近日一名港人在Instagram意外揭發助養了十年的阿爾巴尼亞孩子生活奢靡,引起網民熱烈討論,甚至揚言從此放棄助養。不想愛心被利用?不妨看看現時助養13位貧困兒童的以斯帖 (化名) 分享她15年以來的助養經驗,以及對上述事件的看法。

聖誕節臨近,要知道快樂聖誕並不一定要出外旅遊、血拼或吃聖誕大餐;與親朋好友會面、甚至向遠方素未謀面的人送上點點心意和祝福,或許更能讓自己並他人帶來喜樂、平安與心靈滿足。畢竟,聖誕的意義在於分享「愛」。

以斯帖(化名) 在14歲時與家人從香港移民到雪梨,夢想長大後能飛黃騰達,深諳金錢就是權力之道,能控制萬事萬物。商科順理成章成為她大學的專業,畢業後的她很快被銀行獲聘為投資項目經理。

人生路可算平步青雲,是甚麼讓她毅然放棄高薪厚職,轉到慈善機構工作,並成為13位孩子的助養者呢?
「每個人的力量很小,開始時別著眼要改變全世界,哪怕只是從幫助一個人開始。不要小看『生命影響生命』的這股力量。」
回想起2006年的一天,以斯帖偶然在聚會上看到一個貧困兒童的短片,影片播放著瘦弱、飢餓的孩子在乾涸土地上,生命危在旦夕。在發展中國家成長的孩子,連生活的基本需要都不能被滿足,更枉說接受教育的機會,彷彿世世代代不能走出貧窮的詛咒。

由銀行工作到助養13名兒童

以斯帖深深受到這個短片感動,反思自己生活的富足和上天滿滿的供應,繼而思考人生的終極意義。生命從此改變,開始了她人生的助養旅程,至2009年加入義工行列,嘗試利用自己微小的力量去幫助別人。

她表示,每個人的力量很小,開始時別著眼要改變全世界,哪怕只是從幫助一個人開始。不要小看「生命影響生命」的這股力量。

直至2014年,她反思自己每天在銀行前線投資的工作看到同事們為了利益埋沒良知、人性的醜陋盡現。於是,毅然決定轉行,尋找人生的另一方向,最後輾轉成為一間澳洲慈善機構的跨文化事工及拓展主任。
非洲布基纳法索小鎮天真無邪的孩子
非洲布基纳法索小鎮天真無邪的孩子 Source: 受訪者
「我們每個月只是少吃一頓飯,或買少一對鞋,甚至一件衣服,就可以幫助孩子的成長,改變他的一生,何樂而不為?」
以斯帖慢慢透過工作,進一步了解到發展中國家兒童的需要,燃起了她「多胎」的助養計劃。她對自己承諾每一次加薪就會助養多一個孩子。

她說:「我們每個月只是少吃一頓飯,或買少一對鞋,甚至一件衣服,就可以幫助孩子的成長,改變孩子的一生,何樂而不為?」

直到今天以斯帖已經成為13個孩子的助養者。受助孩子分別來自泰國、菲律賓以及非洲的布基納法索、加納、盧旺達和烏干達。她曾親身探訪當中8位小孩。
孩子平日上課的課室
孩子平日上課的課室 Source: 受訪者

「風聞不如眼見」

以斯帖說在慈善機構工作後,看了無數次那些介紹發展中國家貧困兒童生活的短片,但遠遠不及每次飛到當地親身探訪孩子及其家庭。

旅程中不但可以體驗貧困地區的生活,實地了解發展工作的進展,並探訪助養孩子,親自送上祝福與關懷。她指,以生命去影響生命,最感動莫過於看到受助者長大後回饋社會,甚至回到慈善機構工作或做義工。

以斯帖曾到訪泰國、印尼、柬埔寨、菲律賓以及非洲的索馬里、布基納法索、加納、盧旺達、塞內加爾、烏干達、肯亞、摩洛哥等地探訪兒童,足跡遍佈亞洲和非洲。

每年她會收到各地孩子寄來的信件和慈善組織的年報、孩子的年度報告和照片。她笑說,丈夫起初擔心她會抗拒到非洲這些發展中國家,打賭她不會有下次,沒料到旅程並沒嚇退她,日後還感染丈夫一同踏足愛心之旅。
探訪非洲布基纳法索小鎮
探訪非洲布基纳法索小鎮 Source: 受訪者
「難道一個孩子的生命就只值20元?」
以斯帖記得有一年她跟丈夫到非洲烏干達探訪一個擁有7個孩子的家庭,到達後發覺他們年幼的女兒呆坐一角,隔了一會這個孩子突然嘔吐並不省人事。

他們知道在非洲一旦感染瘧疾,孩子就會喪命。非常擔心孩子的狀況。

他們向孩子的父母和慈善機構建議送孩子去看醫生,才知道他們財政上沒有能力支付這個費用。正當他們以為所費不菲,經過換算後發現才不過是澳幣20元。

他們立刻答應負擔這費用並一同送孩子到醫院就診,想不到就是這20元最後挽救了孩子的性命。

以斯帖說:「直至當天晚上回到酒店休息時,孩子昏倒的一幕仍在我的腦海中盤旋,整個晚上不停思索人生的意義,難道一個孩子的生命就只值20元?這個經歷至今難忘。」

事件同時亦帶出發展中國家一般家庭多產背後的其中一個原因 - 孩子在惡劣的環境下易受感染喪命,所以寧願保守地生多幾個。對於當地人,目睹孩子離世也是司空見慣。
探訪7個小孩的家庭  右一是事件中不省人事的女孩
探訪7個小孩的家庭 右一是事件中不省人事的女孩 Source: 受訪者

莫忘初衷:以生命影響生命

對於近日一名港人在Instagram意外發現助養了十年的阿爾巴尼亞孩子「又煙又酒又跑車」,生活奢靡引起網民熱烈討論,甚至揚言從此放棄助養,以斯帖表示由於慈善機構運作的模式往往需要跟國外發展中國家合作,營運架構牽涉很多落後地區小村落。

她指,當中這些社區負責人的操守非常關鍵,往往為跨地監管帶來一些挑戰。
助養者臉書上貼文
助養者在臉書上貼文 Source: Facebook
那麼有意助養貧困兒童的人士,應如何選取可靠的慈善機構?以斯帖根據個人經驗,建議考慮選擇一些規模較小機構,原因是規模越小的機構,在管理和監察上相對更容易亦更可靠。

她深信,不少機構近年都在監管上作出努力。此外,助養者除了金錢援助外,亦有責任定時寫信給助養兒童,甚至可以跟隨機構去探訪孩子,便能清楚了解他們的生活。

在過去15年,她親眼目睹不少助養兒童透過接受教育和學習謀生技能改變了人生,甚至改變整個家庭、以至村落的發展。她說成功的例子和感人的故事多不勝數。
「提醒大家勿忘初心,施比受更為有福。切勿放大事件,以一竹竿打一船人,嘗試祝福更多有需要的人。」
聖誕節是普天同興的大日子,正當大家預備節目和禮物之時,會否同時想到發展中國家的這班小孩子?以斯帖鼓勵其他人考慮成為助養者,幫助素未謀面的兒童,「成為彼此生命的祝福,以生命影響生命」。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


分享
Published 8 December 2021 8:14am
Updated 10 December 2021 3:43pm
By Natalie Yeu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