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達卡(Mastercard)公司計劃在2030年前,取消在信用卡和扣賬卡上展示16位數字號碼,用於識別卡片的號碼將被代碼化(tokenisation)和生物識別技術所取代。
2022年,萬事達卡增加了生物識別選項,用戶只需微笑或揮手即可付款。而代碼化是指,將16位卡號轉換為儲存在裝置上的其他號碼或標記,當碌卡或使用手機付款時,卡片資訊不會共享。
這些無號碼卡將透過與AMP銀行合作首次推出,預計其他銀行也將在未來12個月內跟進。
無卡號的好處
2023-24年,澳洲信用卡詐騙共造成8.68億元的損失,高於上一財年的6.775億元。在影響大型和小型企業的重大資料外洩事件中,信用卡號和付款詳細資訊經常被洩露。
所謂的「無卡詐騙」,即騙徒在未實際獲取銀行卡的情況下進行未經授權的交易,佔澳洲所有信用卡詐騙的92%。信用卡背面的安全碼旨在確保進行交易的人手中持有實體卡,但這顯然是無助保障安全。
取消信用卡號碼是遏制詐騙的最新嘗試。除了令騙徒無法獲取交易付款資訊,也防止其他機構儲存付款資訊,從而降低資料外洩導致財務損失的風險。
無卡號的問題
對於經常使用手機的客戶而言,無卡號可能是一個簡單的過渡。然而,許多長者和殘疾人不使用網上銀行服務。
另外,取消卡號可能會將安全漏洞轉移到手機和電訊行業。
生物識別技術也有疑慮。與信用卡資料不同,可以在外洩時被替換,生物資訊是固定的。若生物資訊被盜,可能使受害者遭受持續的、不可逆轉的傷害。
儘管並不常見,但生物特徵資料外洩確實會發生。英國網絡安全平台BioStar 2曾洩漏了超過100萬人的指紋和人臉識別資訊。一間娛樂公司的供應商 Outabox 據稱洩露了超過100萬澳洲人的人臉識別資料。
相關內容
生物識別技術取代銀行卡密碼
能否取消使用實體卡?
除了取消卡號,新興技術可能會完全消除對實體卡的需求。
智能手機支付已成為常態,取代了碌卡的操作。GlobalData的數據顯示,2023年澳洲電子支付額增長58%,達到1,469億元,到2024年10月,44%的付款都是用電子設備進行交易。
亞馬遜創新的「Just-Walk-Out」技術也讓消費者無需攜帶實體銀行卡。該技術已在亞馬遜的自營商店以及美國、英國和澳洲多個第三方門店推出,包括體育場、機場、便利商店和大學校園。
該技術使用攝影機、重量感測器和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組合,使商店消費者無需在結帳時碌卡或觸碰卡即可進行購物。
目前,許多其他供應商也提供此類技術,包括Trigo、Cognizant和Grabango。該計劃也正在其他國際零售商中進行試行,包括連鎖超市 Tesco 和 ALDI。
儘管「Just-Walk-Out」消除了攜帶實體卡的需要,但消費者有時仍需要在手機程式中輸入他們的付款資訊。因此,為了完全避免使用卡片和數字,智能零售技術供應商正在轉向生物識別替代方案,例如人臉識別。
考慮到智能零售和支付技術進入市場的速度,實體信用卡可能很快就會變得多餘,並被生物識別技術的支付選項取代。
本文作者Gary Mortimer係昆士蘭科技大學市場學及消費者行為學教授。另一作者Cassandra Cross係該校創意產業、教育與社會正義學院(學習與教學)副院長。
SBS 中文堅守,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