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test

墨爾本媽媽家中開設「非官方慈善廚房」幫助社區

隨著生活成本持續上漲,墨爾本一位母親在家中開設了她所稱的「非官方慈善廚房」,幫助她所在社區中一些買不起食物的家庭。

Composite image of a women with dark hair and a box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米勒 (Rebecca Millar) 使她的家化身成為「非官方慈善廚房」,為社區中有需要人士提供食物。 Source: Supplied / Bec Millar

米勒(Rebecca Millar)每周去雜貨店購物時,她不單止為她的家人,同時亦凜她的鄰居們儲備一些生活必需品。

自去年年底以來,米勒在注意到許多人難以得到溫飽之後,就開始向女兒有需要的同學提供「食物箱」。

米勒的家現在更成為她口中所言「非官方慈善廚房」,她每周定期為七個家庭提供食物箱、一些必需品和家常飯菜,同時亦提供給其他社區成員。

這一切由米勒準備的一個額外午餐盒說起——讓她的女兒帶到學校給那些沒有午飯吃的同學。

「我的女兒試著在班上與一些朋友分享她的午餐;但回到家時,她們真的很餓,所以我開始額外準備一些食物。」

「我會為她們準備一個額外的午餐盒,這樣她們就有更多的東西與那些並無午餐的孩子分享。」
學校曾經開辦早餐俱樂部為孩子提供早餐,但這一個項目在 2023 年已經結束。

米勒女士指,許多孩子因此一整天都沒有進食。

她說:「這就是行動升級的開始。」

由於她在學校附近參與志願工作、而且住在學校附近,因而女兒不少同學與同學的父母都認識她。

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前往米勒的家,於是她為孩子們準備了額外的零食點心,讓他們帶回家或第二天帶回學校。
如今這些食物箱的內容更多,其中包括:麵條、通心粉和芝士,或者為那些需要在家吃晚飯的人所準備湯,以及新鮮農產品和一些由她大批烹煮而食的食品。

米勒說:「現在大約有七個孩子常來,他們會與他們的家人或班上其他孩子一起分享(食物)。」

米勒還在她的浴室裡放了一箱經期用品,並鼓勵來她屋企的孩子領取她們或者家人可能需要的東西,當用品不足時,她會補充存貨。

食品成本通脹帶來經濟壓力

米勒決心盡力支持她所在的社區,但通脹對她能夠做的事造成很大影響。

她最近一次在雜貨店的購物用了 260 澳元,卻只能滿半個箱。

她說:「我希望東西能維持一星期......但它甚至維持不了半個星期。」

「所有東西都加價了。」由於食品價格一直在上漲,為了滿足更多的孩子的需求,她已經開始接受網上捐款,讓她有更多資金去準備食品箱。

她說:「這是一個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的地區,人們購物真的很困難,因為很多相較便宜的品牌都沒貨了。」

「在過去的兩三個月裡,我買的東西很多都沒有變,但是雜貨花費增加了大約120 澳元。」

「感覺像是一場無休止的戰鬥」

五年前米勒被診斷出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她說這既帶來了挑戰,也給她動力,去幫助其他處於困境的人。

她說,在她的社區裡,許多人身患殘疾,並為生計而掙扎。

她表示:「我認為,有一種誤解,就是人們認為如果你有殘疾,你就會自動得到支持,但事實完全不是這樣。」
米勒知道有些人無法獲得殘障援助津貼或並不合符全國殘障保險計劃資格,而不得不去找工作,這意味著他們需要履行相互義務,以獲得福利金。

她說:「這感覺像是一場無休止的戰鬥。」

「他們被迫陷入他們所處的境地,這不公平,他們甚至沒有基本的東西;他們在冬天不能打開暖氣,他們買不起食物,他們也支付不起看專家的費用。」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SBS 中文堅守,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

分享
Published 11 May 2023 5:20pm
By Jessica Bahr
Source: SBS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