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
- 澳洲最新的年度通脹率達 7%,但對於某些糧油雜貨,實際的通脹升幅要高得多。
- 奶類製品價格上漲了近 15%,而麵包產品的價格上漲了近 12%。
- 有意見認為,政府需要為面貧困人士提供更多支持。
每次去超市都覺得張單又比上次貴,認為超市物價水平「節節上升」?那麼你並不孤單。
通脹和生活成本的持續上升,在過去的一年一直是困擾全國各地的難題。其中,食品和日用雜貨的開支升幅,是澳洲大眾的心頭大石。
周三(4月26日),澳洲統計局(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 ABS)公佈了最新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 CPI)數據。CPI 透過比較在若干時間之內,多種商品和服務的價格變化,換言之,也是用作通貨膨脹指標。
本年首三個月的 CPI 上升了 1.4%,使年通脹率達到 7%。
然而,對於一些日常用品,這個比率要高得多。
哪些雜貨升幅最高?
根據澳洲統計局的數據,食品和非酒精飲品是價格升幅最高的類別之一,僅次於住屋和文娛活動開支。
在糧油雜貨產品中,奶類製品的升幅最大,年升幅高達 14.9%。
麵包和穀物產品的價格也上漲了 11.8%,而其他副食品(未分類)則上漲了 11.3%。
年通貨膨脹率為 7%,但某些類型的食品雜貨的通貨膨脹率要高得多。 Source: SBS
庫爾南指出,「這是發生在我們當中的事情…人們不再購買新鮮農產品,而是購買冷凍農產品。」
「話雖如此,但對那些(已經)依賴冷凍食物的人士,他們不能夠輕鬆購得產品,因為購買冷凍產品的澳洲人越來越多。」
烏克蘭戰爭、新冠大流行的持續影響、氣候變化和生產成本上升等因素,都導致雜貨價格上漲。
但據澳洲研究所 2 月份的報告表示,部份公司加價的幅度言出實際需要。
庫爾南指出,Antipoverty Centre的一項調查發現,53% 的受訪者因生活成本上漲而選擇減少用餐。
他說:「很多人只是單純地『睇餸食飯』,別無選擇。」
如何才能在日用雜貨上省錢?
在緩解食品和雜貨生活成本方面,你可採取以下方法,盡量「慳家」。
消費者權益組織 CHOICE 發言人肯尼迪(Liam Kennedy) 建議大眾要仔細為每件產品「格價」,而非不加思索地購物。
他解釋,「其實我們都時不時地這樣做,從相同的品牌購買相同的東西…我們要更多地關注所購的產品,以及如何才能獲得更便宜的價格。」
「其中一個例子是通過比較產品單價 — 每 100 克的價格,這可以讓你比較不同克數包裝的不同價格。」
「同時,盡可能大量購買…東西通常更划算。」
庫爾南先生說,在不同的州和城市內,都有社區食品儲藏室、食品銀行和慈善機構,它們都可以為有需要的人提供支援。
最後,他更指出,政府應該增加對貧困人士的援助金。
「這正正是我們現階段可採取的行動,以確保大眾可生活在貧窮線上,並且能夠負擔得起日用必須品。」
「工資難以維持購買力,所以你會看到越來越多人的工時越來越長,而實際工資卻越來越少…越來越多的人將難以追趕通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