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極右政黨躋身主流政壇 為何澳洲可獨善其身?

極右勢力在全球多地選舉中獲勝。專家指,選民支持左翼和右翼民粹主義各有原因。

A graphic of Anthony Albanese and a host of populist leaders, including Donald Trump.

政治學家經常將民粹主義的興起,歸因於經濟衰退和社會改變引發失落感,例如移民問題。 Credit: SBS News

要點
  • 歐洲和阿根廷政壇極右派候選人的勝利,引發了民粹主義興起的言論。
  • 工黨已被警告,其選民基礎也無可避免地受民粹主義威脅。
  • 選民投票給以往所謂的邊緣政黨(左翼和右翼),原因錯綜複雜。
工黨餘下的任期不到兩年,已被警告可能會失去新一代年輕選民。

與工黨立場一致的智庫科廷研究中心 (John Curtin Research Centre) ,最新一份報告的作者戴倫科夫 (Nick Dyrenfurth) 寫道:「蠢才,問題在於經濟!如果我們工黨繼續認為,這些年輕選民是問題所在——絕對是蠢才——他們會懲罰我們,這是罪有應得。」

一般人認為選民懲罰的威脅來自該黨的左翼,即綠黨,但戴倫科夫表示,還有另一個擔憂:年輕人湧向右翼民粹主義者。

他寫道:「(許多人)對經濟和進步主義感到憤怒和疏離——他們認為經濟體係是與他們作對,進步主義的文化痴迷是忽視了他們的基本需求。」

換句話說,工黨和澳洲總體上,無可避免受近年來世界各地興起的民粹主義的影響。
政治學家經常將民粹主義的興起,歸因於經濟衰退和社會改變發失落感,例如移民問題。然而,每個人如何看待這種失落感,背後錯綜複雜。性別、年齡和一個國家的歷史,都會左右人傾向於哪一類民粹主義。

為何有些國家左傾,而有些則右傾?為何年輕男女有不同的投票意向?澳洲的民粹主義到底是怎樣?

選舉結果引發討論

上個月,兩個國家出現了令人震驚的選舉結果,引發了新一輪關於全球右傾的討論。

在阿根廷的總統選舉,作為政治素人的極右翼民粹主義者米萊 (Javier Milei) 當選。在接近七成29歲或以下選民的支持下,米萊的得票率超過 55%。

米萊是一名毫不掩飾的自由主義者,他譴責氣候變化是「社會主義的謊言」,承諾將醫療保健私營化、結束免費教育,並認為強制推行性教育破壞了傳統家庭。
A man and a woman posing for a photo.
阿根廷總統米萊 (左) 得到年輕選民大力支持,是他在大選中勝出的關鍵。 Source: AAP, EPA / Juan Ignacio Roncoroni
阿根廷的經濟與一個世紀前的澳洲不相伯仲,但現在背負著全世界最多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債務,約有六成年輕人生活在貧窮線以下。

美國研究中心 (United States Studies Centre) 副教授史密夫(David Smith)表示,年輕人選擇米萊,表示他們在經歷了數十年的經濟失敗後,「非常渴望作其他嘗試」。

「我懷疑對許多阿根廷人來說,他們認為不應該出現這情況,他們並非注定是個窮國。」

幾天後,在一場以移民問題為主導的競選活動之後,荷蘭年輕人成為威爾德斯 (Geert Wilders) 上台的關鍵——他曾宣稱「我討厭伊斯蘭教」。

荷蘭的選舉結果延續了整個歐洲的趨勢;2022 年,意大利年輕人傾向源自法西斯的梅洛尼 (Georgia Meloni) 的政黨;同年,極右翼的瑞典民主黨抓住移民問題不放,成為該國最大的政黨。
A man in a suit
威爾德斯被稱為荷蘭的特朗普。 Source: Getty / Horacio Villalobos

年輕人易受民粹主義影響

通脹和多國的住房危機,損害了全球經濟,亦助長了極右派勢力不斷興起。但經濟不景只是其中一個問題,解釋不到為何男性更有可能投票給極右翼人物。

史密夫指出,美國的失業率相對較低,但許多現存的工作——尤其是對未受過教育的年輕男性來說,「沒有成就感」。

結果導致他們失去社會地位——失去一個人在社會中的「主導地位」的感覺。

史密夫副教授說:「民粹主義不僅是對經濟環境的回應,更是對這些環境的解讀。當有一種被背叛的感覺,一種你擁有的東西給了別人的感覺時……就很容易受影響。」

「許多年輕男子……想回到一個狀況,相信自己在世上擁有更高地位和更多未來。」
Joe Rogan hosts Spotify's most successful podcast.
男性次文化,包括名嘴羅根的粉絲,被認為助長推動年輕男性傾向民粹主義。 Source: YouTube / Youtube: PowerfulJRE
隨著婦女和第二代移民得到權力地位,不斷變化的社會秩序,成為了右翼民粹主義者肥沃的溫床。

史密夫表示,移民問題是民粹主義者的一個重要議題,營造出一種被雙方「擠壓」的感覺——「奸詐的精英榨取每個人的利益」,並利用廉價外勞來「撐起」自己的權力。

這種情緒亦盛行於以男性為主導的次文化,史密夫指,像羅根 (Joe Rogan) 和彼得森 (Jordan Peterson) 這些名嘴的「目標是……(將年輕男性)帶入民粹主義陣營。」

另一方面,即使同樣面對經濟不景,女性受影響的程度較低。

史密夫謂:「相對上,更加多有世俗想法的女性,不會回顧黃金時代並心想『以前好得多』。」

當女性支持極右派時,就像在美國一樣,她們的動機往往是出於宗教。「許多有虔誠信仰的女性,感到她們的價值觀受衝擊。當這些價值觀受到衝擊時,社會就會受到衝擊,根基就會被摧毀。」

殖民主義如何影響民粹主義

儘管最近都柏林的種族騷亂上了頭條新聞,但愛爾蘭和北愛爾蘭的政壇似乎正在傾左。

民主社會主義者新芬黨 (Sinn Fein),歷史上是愛爾蘭共和軍 (Irish Republican Army) 的政治產物,在兩地政壇都有巨大進展。

一個和愛爾蘭共和軍有聯繫的政黨,其崛起尤其引人注目。對北愛統一和共和兩派相爭而釀成的流血事件,即所謂的「The Troubles」,許多選民仍然記憶猶新。

新芬黨在2022年的北愛選舉中勝出,隨後又在重要的地方議會選舉中大獲全勝,英國廣播公司 (BBC) 今年將此結果喻為「海嘯」。

在另一邊廂的愛爾蘭,新芬黨在年輕人的支持下亦處於強勢,得票率幾乎是兩大政黨的雙倍。
Ireland’s Leader of the Opposition and Sinn Féin President Mary Lou McDonald is seen speaking in Canberra.
由麥克唐納領導的新芬黨,在愛爾蘭和北愛取得巨大進展。 Source: AAP / Mick Tsikas.
新芬黨領袖麥克唐納 (Mary Lou McDonald) 的政綱,針對的是經濟問題。

雖然愛爾蘭共和主義——統一全島並使北愛脫離英國統治——仍然是新芬黨的主要目標,但隨著愛爾蘭的租金飆升,麥克唐納宣佈,住房是她的「首要任務」。

為何苦苦掙扎的愛爾蘭選民,似乎在扭轉右傾趨勢?史密夫認為,主權受到威脅的感覺,是民粹主義的核心。

「問題是:威脅來自哪裡?像愛爾蘭這樣的國家,有著悠久的殖民主義歷史,以及強大的外國勢力干預,更容易受到左翼民粹主義的影響。」

右翼民粹主義卻有不同的動機。「歷史上一直處於主導地位國家的(民粹主義者)……相信他們的精英已經放棄了這種權力地位,而他們曾經主導的這些國家,正透過移民進行報復。」
縱觀歷史上佔主導地位的國家,右傾趨勢的跡像顯而易見。

特朗普 (Donald Trump) 在2016年的選舉結果令人震驚。當年,在此前幾個月,英國在一場充斥著反移民言論的活動後,投票決定脫離歐盟,令舉世震驚。極右翼民粹主義者勒龐 (Marine Le Pen),進入了翌年的法國總統大選最後一輪。

澳洲不易受到右翼民粹主義的影響?

儘管史密夫認同,許多澳洲人對藍領勞動力減少和社會漸漸改變感到憤怒,但他表示,澳洲歷史上缺乏殖民力量,「壓制」了民粹主義在這裡發展。

「沒有完全消除,但會是另一類民粹主義。是更溫和的民粹主義,目標也更溫和。」

這裡的生活開支壓力迫人,年輕人難以負擔住屋。事實上,工黨和兩黨聯盟的基本票持續下降,尤其是年輕人,在去年的聯邦大選為綠黨帶來前所未有的選舉結果。
Former Australia prime minister John Howard
史密夫說,何華德這類政客「吸收」了右翼民粹主義者的一些言論,有助抑制極右翼的政治崛起。 Source: AAP / Mick Tsikas
史密夫表示,右翼方面,民粹主義政黨受到限制,因兩黨聯盟在需要時「吸收」了他們的訊息,鸚鵡學舌地表示社會改變已經「走得太遠」。

他說,澳洲在邊境問題上沒有像美國和歐洲部份地區那樣受壓,而且其主流的保守黨派已成功解決了確實存在的問題。

他說:「(前總理)何華德 (John Howard) 在很多方面都是個非常出色的民粹主義者。艾保德 (Tony Abbott ) 則是個不太出色的民粹主義者,但他絕對試圖過扮演這樣的角色。」

「我認為達頓 (Peter Dutton) 也在很多方面試圖扮演這個角色,但這並非一種威脅建制的感覺,因為所有這些人本身就是建制人物。」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SBS 中文堅守,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

分享
Published 26 December 2023 3:41pm
By Finn McHugh
Source: SBS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