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的象徵之一鴨嘴獸,因為棲息地遭到破壞,以及氣候問題的威脅,正步向「滅絕邊緣」。
科學雜誌「生物保護」刊登的一項研究顯示,自歐洲人殖民澳洲以來,鴨嘴獸的數量減半,而預計50年後,到2070年,野生鴨嘴獸的數量,可能下降66%。
研究報告認為,澳洲氣溫上升,嚴重乾旱,土地清理以及堤壩興建,是令野外的鴨嘴獸大幅減少的原因。
研究報告主要撰寫人,新南威爾士大學生態系統科學中心研究員比諾博士(Gilad Bino)表示,按照目前的環境情況,鴨嘴獸正步向滅絕。
Aussie Ark conservationists found dead platypuses and turtles after bushfires swept through New South Wales. Source: Aussie Ark
鴨嘴獸是夜間出動,棲息在澳洲東部以及塔州,為數不多的有毒哺乳類動物,雄性鴨嘴獸的後肢有尖刺,可分泌有毒物質。此外也是少數擁有電磁感應的哺乳動物,能夠通過感應獵物的電場來探測其位置。所以鴨嘴獸在潛水時,會閉上眼睛和鼻子,耳朵也聽不到聲音,完全依靠電磁感應來捕食研究報告另一撰寫人,新南威爾士大學生態系統科學中心主任金斯福德教授表示,由於在梅里達令區(Murray Darling )以及大分嶺區(Great Dividing Range)棲息地受破壞,「導致鴨嘴獸前景黯淡」。
The platypus, along with echidnas, are the world's only monotremes. Source: AAP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最近將鴨嘴獸的保育風險,下降到「近威脅」級別。
「雪梨晨鋒報」引述金斯福德教授說:「如果澳洲河流不再有鴨嘴獸,大家會說,什麼政府政策會容許這個情況出現?」
「雪梨晨鋒報」報道,聯邦環境部長李蘇珊(Sussan Ley)的發言人說:「在進行這項研究之前,尚未收集到任何信息表明鴨嘴獸受到威脅,因此尚未對鴨嘴獸進行評估。」
維州環境處發言人說:「正在與聯邦政府合作,以決定是否應將鴨嘴獸列為國家一級的瀕危物種。」她補充說,也在考慮是否列為維州的瀕危物種。
新州環境局一位女發言人說,政府「確認目前長期乾旱情況加劇等一系列因素,可能使鴨嘴獸種群的長期生存能力面臨風險」。
她說:「現階段,新州政府的科學家及生態學家認為,獵人區(Hunter),新英格蘭(New England)以及中西部(Central West)地區是最令人擔憂的地方。」她又表示,採取的應對措施包括控制狐狸的數量,以及將鴨嘴獸搬離乾旱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