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
- 調查顯示,每五個澳洲人就有兩個曾幫助過經濟困難的人。
- 受訪者當中有27%向有需要的人贈給食品雜貨。
- Z世代是最慷慨的,逾半數幫助過面臨生活開支問題的人。
物價上漲令多數澳洲人要勒緊褲頭,但也無阻許多人繼續盡其所能幫助他人。
格價網站 Finder 於4月份對 1,080 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每5個澳洲人當中就有2個(39%)曾向遇到財困的朋友、家人、同事甚至陌生人伸出援手。
超過四分之一的人(27%)曾經向有需要的人贈給雜貨,而每十個人之中就有一人(9%)曾為其他人支付家庭費用賬單。有8%為伴侶繳交差餉或免費提供服務,7%幫助支付醫療費用,4%交學費和大學費用。
有8%的人免費讓其他人入住自己的房屋或投資物業,2%的業主會減租。
澳洲人行善的主要形式。 Credit: SBS
她又稱,為人提供減免租金的容身之所尤其是「重中之重」,因為這是「每個人都面對的最昂貴賬單或開支」。
她說:「我們說的不僅是支付零星的雜貨賬單或支付Uber車費。為人提供容身之所實際上是一份非常難能可貴的禮物,可以改變人的生活。」
Z世代是受訪者之中最慷慨的人,有55%曾幫助過面臨生活開支問題的人。其次是Y世代(44%)、X世代(35%),嬰兒潮一代(26%)則最少。
梅根遜表示,年輕一代的「真正慷慨精神」尤其可貴,因為他們可能收入較低、工作不穩、資產較少。「我想這是因為他們身同感受。」
「也可能會是相互的,如果我現在向你伸出援手,當我遇到困難時,你會記住這一點,也許會回饋我。」
Z世代的年輕人比其他年齡段更為慷慨。 Credit: SBS
然而,雖然有能力捐款的人少了,但捐款卻多了,今年籌款活動的平均捐款比去年增加了 8%。
「令人振奮的是,即使在過去 12 個月裡發生了震撼社區和城市的災害,但受影響的社區仍然繼續回饋社會,為需要紅十字會緊急援助和社區支援的人共襄善舉。」
其他慈善機構,如食物銀行、尋求庇護者資源中心和錫克教義工組織都曾向SBS表示,能夠提供經濟或物質援助的人數有所下降。
除了這些經濟物資援助,梅根遜表示,以其他方式提供幫助同樣難能可貴,比如幫助要上班的親友接送子女,幫他們「保住飯碗」。
「因應你的情況,也許可以主動為一些朋友煮飯做菜。」
「如果你是一名修理雜工,而你有朋友需要家居維修,或者如果你擅於修理汽車,當有朋友的汽車遇到問題時,你可以幫忙——諸如此類都可以幫人省卻花錢請人幹活。這和你捐出50元贈給他們食品雜貨同等重要和有用。」
SBS 中文堅守,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收聽直播及節目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