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四條化骨龍】華裔媽媽分享「多仔」生活憂與樂

2021年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澳洲有超過一萬戶華裔家庭有4個或更多孩子。SBS中文訪問了各育有4名子女的兩位華人母親,她們分享了充實而繁忙生活中的快樂和辛苦。

翁女士(Sammy Weng)一家住在墨爾本。早上8點不到,他們家裡就傳來了各種琴聲,有鋼琴、小提琴還有大提琴。 演奏者來自於翁女士的四個孩子,分別是11歲、9歲、 8歲的哥哥們和5歲的小妹妹。

同時,翁女士與先生準備好孩子們的早餐和午餐。然後由爸爸開著七人座汽車送4個孩子上學。
all4kids.jpg
翁女士的4個孩子。 Source: Shan Kou/SBS
這是翁女士家的日常。翁女士笑言,當年「完全沒有想過我會有可能生4個」,完全是「順其自然」。

翁女士是獨生子女。她說小時候很孤獨,爸爸媽媽工作的假期亦只能跟祖父母一起度過,很羨慕有兄弟姊妹當玩伴的同學。
身為獨生子女,父母年邁的時候孩子要承擔的責任很大。如果有兄弟姊妹,可以一起分擔一下,然後小時候也會有陪伴不會太孤單。
C0384.MP4.00_28_43_17.Still002 (2).jpg
翁女士。 Source: Shan Kou/SBS
無獨有偶, 墨爾本華人江女士(Jessie Jiang)同樣育有4個孩子。她在接受SBS中文採訪時,也表示他們夫婦倆並沒有事先做好計劃,但是「孩子來了也開心接受」。

江女士的四個孩子分別是6歲、4歲半、2歲半和1歲半。 來自福建的江女士也是移民,和翁女士一樣也是一位全職母親。

因為孩子多,家事也不免很多。 翁女士表示,4個孩子一放學就得圍著他們轉,一刻都停不了。所以她很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用「榜樣的力量」 ,讓大的孩子來帶領小的孩子做事。

而江女士則表示她的理念是最大限度地精簡家務。為此她的家居擺設十分簡單,家中的遊戲廳只有一個大攀爬架,遊戲廚房、幾個玩具收納桶和一台鋼琴。
Jessie.jpg
江女士。 Source: Shan Kou/SBS
4個孩子的生活需求和吃穿用度都很大,兩位女士都有自己的「持家之道」。

例如在選擇興趣班方面,翁女士表示,只能根據每個孩子的個性有所篩選,並且所有的興趣班都在距離家車程5至10分鐘以​​內。 而江女士家裡的東西都十分簡潔,唯獨有很大的食品儲存空間。她表購物方面也是大量購入來節約開銷。

養育四個孩子有非常多的美好時刻。翁女士說全家一起出門的時候常常有很多陌生人會給予他們讚許和鼓勵,這也給了她很多前進的動力。

江女士也為自己沒有錯過孩子成長的每個瞬間而覺得「以後老了不會後悔」。 但兩位媽媽都坦承,養育孩子也有感到非常辛苦的時刻。翁女士說,自己自結婚以來還沒有好好地為自己旅行, 每次出門玩都是孩子要的,希望將來能有機會「玩自己想要的」。

江女士覺得最難的就是要「放下自己對職場的追求」。她希望現在帶孩子是一種休息,為自己充電,為未來重返職場做準備。
DSC00143 (2).JPG
江女士和4個孩子。 Source: Shan Kou/SBS
根據2021年澳洲統計局人口普查數據,像翁女士和江女士這樣有4個或更多孩子的華裔家庭(包含以普通話和廣東話為母語的家庭)總共有超過一萬個。

數據顯示有2個孩子的普通話家庭比例在10年期間不斷上升,從2011年的20.8% 升至2021年的26.36 %。有1個孩子、3個孩子或更多的孩子的家庭比例基本上維持不變。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官網​​在2022年刊登了一篇關於生育與經濟的分析。當中指出事業與家庭的兼容性才是高收入國家女性最重視的主題。

這篇分析提到,女性生兒育女非常重視能否獲得負擔得起的育兒替代方案。育兒替代方案包括幼兒園、家人尤其孩子父親的參與度等。近年來,中國內地「喪偶式帶娃」這一用語流傳於網絡。這個詞彙形容在對孩子的教育和照顧中,某一方、尤其是父親角色的缺位的育兒狀況。
《歐洲社會保障雜誌》2017年3月9號刊登了一篇關於父親的育嬰假和參與度的文章。其中指出,在全球範圍內, 父親所付出的育兒時間少於母親的一半。

但澳洲是父親參與育兒時間最多的國家之一,每天超過1小時。翁女士的丈夫來自於香港,是一位中醫師。她表示,夫妻共同早起準備早餐和孩子出門的東西,家裡孩子接送、洗衣和園藝各種家務活都是爸爸在做,不需要她操心。

江女士的先生是馬來西亞華人。他經常在家工作,這讓江女士在最小的孩子睡覺時,可以陪同第二個和第三個學齡前孩子去圖書館和戶外遊樂場。晚上孩子洗澡、家裡的修補和園藝也是爸爸負責。

兩位丈夫在受訪時,都表示會配合妻子做家務,並且在妻子需要幫忙時盡量參與育兒。
丈夫要愛妻子多過愛事業,並且要跟妻子思想步調一致才能有利於育兒。
江女士的丈夫
墨爾本怡康全人發展中心的社工潘鳳賢,已從事此行業20多年。她指出,夫妻感情、家人支持和教育環境是華裔對家庭組成的考慮的一些重要因素。

潘鳳賢認為,在生育觀念上,因為生活背景各有不同,各地的華裔移民想法不盡相同。儘管兩位受訪的母親表示盡量自己「帶娃」,但潘鳳賢觀察到許多澳洲普通話家庭在育兒過程中會有老人來幫忙,即使是短期的。甚至有年輕父母因為工作太忙,會暫時把幼小的孩子送回中國請祖父母撫養,等到孩子快到幼兒園或適學年齡再接回澳洲。

在夫妻感情基礎好的情況下,潘鳳賢認為澳洲的生活環境和相對輕鬆的教育體系也是一些華裔媽媽們在生育孩子時的最重要考量。

正像一句英文的諺語所說,「養育一個孩子需要一個村莊」。人們生兒育女,與社會的各種複雜因素息息相關,但都需要家庭和社會各方面的合力才能做得更好,而非僅僅某一方的責任。
WechatIMG135.jpeg
社工潘鳳賢。 Source: supplied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  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

分享
Published 13 December 2023 1:55pm
By Shan Kou
Source: SBS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