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onel Diao在2009年與家人移居澳洲,當時他14歲。搭乘飛機緩緩降落墨爾本時,他看著比家鄉低矮而平整的房屋,意識到自己需要適應一個完全不同的社會。
儘管在中國上海接受了國際學校教育,但他坦言,剛來澳洲時發現自己「有些脫節」,在學習、生活、與同學交流方面都感受到了截然不同的兩種期望。
「特別是當時我的學校非常希望男生參與體育,我被分到了澳式足球隊,教練對我的文化衝擊其實很大。」
「有一天決賽日,所有同學都戴了他們支持球隊的圍巾,只有我戴了學校的領帶,我問大家:『這個是甚麼? 』然後所有人都以一種非常詫異的眼光看我,說:『你怎麼可以不知道AFL?』」
Lional Diao認為,作為1.5代移民,他面臨不同的期望。 Source: SBS
「很多澳洲學校很注重連續性——很多同學不但自己在這裡讀書,他們的爸爸、爺爺也是,這是對學校教育理念的認同。這不是我能理解的,因為我們的家長在選學校時,更在乎的是高考排名。」
「左右不逢源」
新南威爾士大學(UNSW)社會科學院高級講師李耀泰(Yao-Tai Li)表示,儘管學界對「1.5代華人」的定義存在爭議,但大致可以理解為在青少年或更小年齡移民,「不斷探索身份,同時感受到原生國家和移入國家影響」的群體。
第一種是傳統意義上的ABC,出生於澳洲;第二種是我願意相信是比較中立的代名詞——『FOB』——就是foreigner的意思,是外來者。
「當時我在學校裡是為數不多的華人,大家開玩笑時,別人叫我FOBs,我也相應叫回去,但玩笑背後難免有刻板印象。」
來自台灣的王千毓(Amy Chien-Yu Wang)在8歲時移居紐西蘭,後來移民澳洲。她也感受到了「1.5代」移民在文化間的「左右不逢源」。
「我的第一語言是福建話,再學國語,然後學英語。」
「很長一段時間我覺得我是台灣人,可後來回家探親時,成為了阿姨、姑姑,然後慢慢沒有人記得你是誰了;所以逐漸覺得也許我的文化歸屬在我移民的國家,可是有時候別人看著你的東方面孔、你的做事講話方式、思維模式,他們又不覺得你屬於他們。」
王千毓認為,1.5代移民的認同是複雜的。 Source: Supplied / Amy Chien-Yu Wang
她說,身為兩孩之母,她感受到東方傳統文化對女性角色的期待與西方對職業媽媽的定義之間的拉扯,這甚至一度讓她的心理健康亮紅燈。
「我是1.5代移民,我並不十分傳統,可多少還有一些傳統價值。很多華人會覺得女性婚後需要好好扮演妻子、母親的角色,但我對自己的期待不是賢妻良母,而對職業有更高的期許。」
「我一度因為必須要進入傳統東方女性的角色而拋棄自己,我一度覺得我殺死了我自己。背負這些文化包袱,我不知道該怎麼做。」
她又表示,與長輩相處時,有時會感到無所適從,卻又不自覺地被影響。「我不知道怎麼處理與上一代的緊張關係。我們從小被教導要孝順、要聽話、要敬老尊賢,不能挑戰上一代對你的要求——即使這讓你不快樂。而當了父母之後,我們有時還是不自禁用同樣的方式要求孩子。」
我們在澳洲受教育、工作、成家立業,但有時還是會不自覺地學習父母對待我們的方式,然後加註在我們孩子身上。
「比如做一切可能的事,給他們好的機會讀書、去好的學校、花很多錢、付出很多心血。
Lionel坦言,在參加一代移民的聚會和活動時,他經常感受到話題和交流方式的疏離,讓他感覺到被「排除在文化圈外」。
「1.5代」的獨特優勢
從事法律行業的Lionel表示,他的成長經歷讓他在了解澳洲和中國文化的同時,具有雙重語言優勢,這助長了他的職業發展。
「在這個年代,許多華資企業像雨後春筍在澳擴展,他們的主理人也都是華人,需要一個和自己三觀契合、溝通便利的律師。作為1.5代華人,我們知道中國待人接物的方法,使我們能對接這方面的業務。」
Lional Diao從教師轉行律師,在這個行業找到了自己作為「1.5代移民」的優勢。 Credit: Lional Diao
「我以為可以沒有任何問題適應西方時間,但一開始還是有很多傳統的思想包袱,不知道怎麼在職場上讓大家看到我的真正能力。經常花了無數心血去做,可是沒有人注意到。」
但經過了30多年人生的嘗試和摸索後,她現在找到了一種「比較舒服的狀態」。「跟華人社群在一起,你可以懂他們的想法,知道如何與他們相處,有共同的語言和文化,比讀過哪些書、看過哪些點數據;與西人在一起也知道怎麼從他們的角度思考。」
Lionel說,儘管在澳洲生活多年,他身上的總有一部分屬於根源文化,但澳洲教育讓它更注重個人主義。「我會更大膽地向我的上司說出我想要甚麼......我會去爭取。」
「東亞人往往是『只要我認真做事,領導就會看到我』,但澳洲社會不是這樣的。在東亞文化中久了,為自己驕傲這件事,我們可能會覺得羞恥。其實我們應該為自己鼓掌。」
李耀泰認為,儘管無法對「1.5代移民」下概括性定義,但他們往往在文化和認同上表現出一定的彈性。 Source: Supplied / Yao-Tai Li
「更具彈性」的認同
李耀泰博士認為,與移民二代相比,「1.5代」已經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原生國家的影響;而相較於第一代移民,他們又處於當地教育和文化體系中,所以他們對自我的認同往往「更有彈性」。
「這往往與他們在澳洲的時間長短有關。如果他們還保有原來的文化習慣,那在澳洲的多元文化社會,他們會有語言上的優勢。而如果15、16歲過來,文化習慣已經比較定型。」
在研究中,他發現「1.5代移民」家庭更容易走向兩個不同的方向。「許多家庭會更傾向於特地跟孩子說中文,保有根源文化和原生國家的連結;也有家庭相反,盡量不保持這個鏈接,讓孩子說英文,融入本地文化。」
「儘管如此,比起二代,1.5代往往傾向更認同根源文化,往往不太排斥說中文,也相較之下會更認同華人的歷史和文化。他們對於原生國家比較認同,也往往會支持例如華人參政議政,也更關心中國和澳洲關係。」
「而二代更可能認為自己的澳洲人,中國是另一個國家,與自己沒有太大的關聯。」
SBS 中文堅守,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收聽直播及節目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