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健谈】撕开MBTI自我标签 舒适圈也能“越来越大”

TypeTable.png

Source: Supplied / 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

MBTI人格测试虽有参考价值,但也并非自我认知的万能“金钥匙”。专家建议年轻人不要过于拘泥标签、敢于挑战自己,才能真正提升自我认知并发掘自身潜力。点击 ▶ 收听完整节目。


点击 ▶ 收听播客。

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信息传播的加速,MBTI人格测试——全称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东亚地区,掀起了一股热潮。

但在上期节目中,注册心理咨询师陈慧菱指出,MBTI心理测试虽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并非万能的“金钥匙”。在追求自我认知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和批判性思维。

另一方面,如今许多年轻人将自己的MBTI人格标签视为一种“社交资产”,有相同“属性”的人们在网络上“抱团”,MBTI也驱动了人们满足归属需要、进行社会比较甚至参与共享文化体验等等行为。
Lin Tan.jfif
澳大利亚注册心理咨询师陈慧菱。
然而,自我认知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议题,需要我们用心去探索和发现。在这场MBTI热潮背后,我们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性的态度?

本期《圆桌健谈》节目,听听陈慧菱怎么说吧!

勇于尝试挑战 不拘泥自我标签

慧菱指出,群体自我归类能激发个体动力。

她解释说,自我归类是将自己纳入某个群体或类别的过程,这通常基于文化、价值观等因素。

例如,热爱小动物的人在与同样喜欢小动物的人相处时会感到特别有力量;同样,喜欢骑自行车的人参加相关俱乐部也能获得驱动力。

然而,陈慧菱也警告说,很多人对自我归类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给自己贴标签的层面,这是有问题的,可能会限制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比如,有些人做了性格测试后发现自己被归为“内向”,于是就认为所有外向人能做的事情,如上台演讲或社交活动,自己都做不好,从而避免尝试。

她说:“那一种就是自己给自己设限,设下了这个框框,那其实是弊大于利的。”

因此,她建议人们不要过于拘泥于自我归类的标签,而是要敢于尝试和挑战自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掘自己的潜力并实现个人价值。

如何科学有效提升自我认知?

对于寻求自我认知的年轻人,慧菱提出了多种建议。

首先,她强调了通过多角度反思来增进自我了解的重要性,这包括倾听身边可信赖的人,如朋友、家人、同事或长辈的意见。

因为他们的看法可能更为客观,有助于避免依赖模糊或一般性的描述。

慧菱还提到了自我反思的方法,比如每天写日记,记录自己所学到的东西,以及对自身的反思。

然而,她也强调,在反思过程中,理性思考和求证同样重要。

比如,当个人认为自己在工作中表现不佳时,应该询问自己是否有具体的投诉或不满反馈,而不仅仅是单方面的自我否定。

此外,她还鼓励年轻人勇于尝试新事物和接受变化

她指出,心理测试可以揭示一个人的舒适圈,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不能尝试超出舒适圈的活动。
我们不应该被心理测试“框死”,跳出舒适圈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舒适圈也会逐渐扩大,原本陌生或困难的事情会变得越来越容易。

她说:“很多这些东西,比如说演讲,或者是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些都属于技能,都是可以去学习并且成长的。慢慢的你的舒适圈肯定会越来越大……多做几次,就会一回生二回熟,就很容易了。”

寻求专业帮助 有助厘清困惑

总而言之,慧菱建议年轻人在寻求自我认知的过程中,应该保持开放和多元的视角,勇于尝试和反思,同时理性思考和求证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对于那些在自我认知上仍感迷茫的朋友们,她最后表示,寻求专业帮助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她指出,如今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知已经发生了转变,不再将心理咨询视为只有心理疾病患者才需要的服务。

实际上,当你感到困惑、焦虑或无法自我理解时,与心理师进行对话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他们或许能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你理清思绪,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她说:“其实呢,我有疑惑,我想找人说说,聊聊心里特别困扰我的地方,也可以去找心理师聊聊的。有时候有些东西,可能不需要经过测试或是评估,通过一定的对话就有一定的了解。”

“有时候通过对话,就可以有一定的自我认知。”

点击收听完整本期节目。
LISTEN TO
mandarin_250324_MBTI.mp3 image

【圆桌健谈】撕开MBTI自我标签 舒适圈也能“越来越大”

SBS Chinese

25/03/202410:38
欢迎下载应用程序SBS Audio,关注Mandarin。您也可以通过苹果播客、Spotify等播客平台随时收听和下载SBS普通话音频故事。请在  和 关注SBS中文,了解更多澳洲新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