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蚵丰村》的故事发生在台湾南部嘉义的沿海渔村,当地的村民每隔四年都会举办一次名为“死亡船”的祭典,希望天上的将军会下凡抓恶鬼。渔民会将祭祀用的船载到海边点火焚烧, 而蚵丰村的故事就此展开……
在外受挫多年的儿子假装衣锦还乡,等待他的是坚守传统产业的父亲,从未离乡的儿时玩伴,以及日益地表下沉的村庄。 导演林龙吟说,“这是一个关于回家的故事”。
离乡背井是这个时代特有的故事
林龙吟曾在捷克布拉格学习生活七年,与在这个大时代下离乡背井的人一样,林龙吟也有过相似的迷思:没法完全融入新的社会,又似乎与家乡断了连接,不知何处是归属。
林龙吟说,离家太久难免会“里外不是人”。
《蚵丰村》的故事正是这样的一个缩影: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人想回来。所有人逃不过的是传统信仰与外来文明的冲突,但又似乎在不知不觉中重复着世代交替的轮回。
Ohong Village Source: by Taiwan Film Festival
信仰是什么?
现实与期待能否一致呢?导演在影片中抛出了这样的疑问。影片里,人们求神问卜,将理想与好运寄托于一座安放在沙滩上的济公神像。
可是在地表下沉的渔村,神像的处境似乎也并不乐观。四周满是塑料废物,上涨的海水似乎早晚要把整个村落连同神像一起吞没。与之下沉的还有村庄的生机,人们的斗志与期待。“台湾南部海边由于在过去抽取了太多的地下水,地层下陷是很普遍的现象,连带着人们的居住价值也往下沉。连神像都在这样的境况下自身难保,那些抽象的期待的本身意义到底有多扎实?又有多少是靠得住的呢?”
Ohong Village Source: by Taiwan Film Festival
林龙吟说,信仰不应该只是一个外壳。为了表现这样的主题,他将影片里的济公神像设计成空心,并让脸裂开,“像个被遗弃的大神相卡在沙滩上”。
16毫米胶片的心意
在捷克学习电影时,林龙吟养成了使用胶片拍摄的习惯。他说在视觉上,胶片的色彩比数码影像更浓郁,更有颗粒感,这与《蚵丰村》故事本身充满野性的粗糙风格很搭。不过与可随意删减的数码拍摄不同,胶片拍摄的成本要高出很多,“10分钟的胶片跑过去,几百美金就没了”。
Ohong Village Source: by Taiwan Film Festival
本着不浪费精神,每一场戏都变的得要格外珍惜。
“当整个团队知道拍摄成本是有价值的、是一去不复返的时候,大家便会进入更专心的状态。专注力和完成的精致程度也会大幅提升”。《蚵丰村》将作为今年雪梨台湾电影节的开幕影片在澳洲首映,届时导演林龙吟也会亲临现场与观众会面。
Ohong Village Source: by Taiwan Film Festival
了解更多详情,请关注雪梨台湾电影节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