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百宝箱】共享单车已告失败?

Ride sharing bikes at Waverley Oval, Bondi Road.

Source: SMH/ Lucie Billingsley

近期多间共享单车服务公司宣布结束营运。事实上,共享单车计划在其他国家(包括中国及美国)都实行得相当成功。但为何共享单车在澳洲却面对百般挑战?而这个行业又能否「死而复生」?余睿章在今集「时事百宝箱」为大家讲解。


共享单车企业去年在雪梨及墨尔本等城市急速扩展业务,推出「无泊位」共享单车。但由于市面共享单车泛滥、骑单车者数量不足、墨尔本实施新停泊守则,令共享单车公司根本难以营运。中国公司「ofo」最近宣布全面撤出澳洲;「oBike」新加坡公司则在七月初宣布清盘并撤出墨尔本市场;本地企业「Reddy Go」亦终止在雪梨的业务,并免费向顾客派发单车。究竟澳洲这股共享单车热潮是否已经过去?
目前的现实是多间共享单车服务公司都未能从中赚取利润,包括「oBike」、「ofo」及在全球200个城市都有共享单车业务的「Mobike」。除了投资者注资外,这些公司都依赖用家每程车程的费用及向顾客收取按金以获取收入。但根据共享单车服务供应商向雪梨各市议会提供的数字,截至本年二月,雪梨注册使用共享单车的人数只有14.2万人,而他们整体平均每天只使用共享单车6,600次。
这些公司失败的原因,归根究底或由于共享单车计划可靠度不足。澳洲广播公司分析指,顾客要求的是一个可靠的共享单车网络、一批安全可用的单车及头盔、容易且方便找到的单车停泊点。曾经在美国纽约使用当地共享单车服务的骑单车人士黑德尔(Paul Hindle)表示,雪梨的共享单车计划令他非常失望。他说:「无泊位的共享单车系统意味用家需要随意在任何地方停泊单车;但同时亦表示, 用家每早上班、踏出家门时,未必能够找到一辆停泊在合理距离的待用单车。」此外,澳洲骑单车组织「单车网络」行政总裁理查兹(Craig Richards)亦指出,共享单车计划若得适当的公众教育、服务公司与地区政府或监管部门互相协调等方面之配合,事实上是可以成功的。

其实,建设有固定泊位的共享单车服务虽然较为昂贵,但这个形式却在多个城市都造就较为显着成效,包括纽约、巴黎、伦敦,甚至是布里斯本。在纽约,市政府与美国银行花旗集团合作推出的「Citi Bike」共享单车计划,是全美国规模最大的共享单车服务;用户可以在其中一个停泊点取用单车,用后亦可在任何一个停泊点交还单车。雪梨科技大学管理学教授约瑞安(Emmanuel Josserand)表示,假如共享单车公司得以垄断或寡头垄断市场,并与政府的政策相配合,共享单车或可大有作为的。研究亦指出,共享单车服务需要成为城市交通网络的其中一环,才能得以发挥作用。而骑单车组织「单车网络」行政总裁理查兹则仍然深信,共享单车有潜力在澳洲盛行。他说,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共享单车未来将可成为本地交通网络的重要一环。
Bike-Share
After nearly a decade of operation, Brisbane’s CityCycle scheme still needs to be subsidised. Source: Ash Kyd/flickr, CC BY

浏览更多最新时事资讯,请登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