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侬墙:抗争、打气、艺术

Emotional support walls.

Source: Quartz

香港政府提出「逃犯条例」修订触发全港各区举行游行集会外,不同地区亦不断出现一幅幅贴上大量便条纸的「连侬墙」,写上各地市民的诉求及为香港打气的字句。究竟为何称之为「连侬墙」?余睿章在今集「时事百宝箱」为大家介绍。


2019年,香港,夏天。为反对政府提出的「逃犯条例」修订,兼要求特首下台、重启政改落实真普选、就警察镇压示威者的行动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等,香港市民连续多个星期在全港各区自发组织示威游行,表达诉求,可谓「遍地开花」。他们佩戴安全帽、雨伞、口罩、眼罩等,以防警方接二连三使用胡椒喷雾及催泪弹驱散。

但遍地开花的,亦包括一个全新的「抗争武器」- 。这些便条纸写上为香港加油打气字句,以至马丁路德金等民权运动领袖的着名金句,甚至是针对警察「过度使用武力」的行为提出控诉,在全港各区出现,形成一道道大大小小的「连侬墙」。
Portion of the wall. 1993
Source: Wikimedia/ Infrogmation of New Orleans (CC BY 2.5)
这些「连侬墙」,取名自一幅位于捷克首都布拉格修道院大广场中的一道同样称为「连侬墙」的墙壁,原本属于「医院骑士团」(或名为「马耳他骑士团」)。

1980年,英国披头四乐队(The Beatles)成员之一连侬(John Lennon)被刺杀后,将连侬的肖像及部份乐队作品的歌词涂鸦在该幅墙上。

1988年,连侬墙成为捷克民众发泄对当时共产主义政体愤怒的源头;大批捷克青年在墙上书写不满的标语,导致当地发生一场学生及警察之间的大规模冲突,涉及数以百计学生。他们被称为「连侬主义者」,甚至被捷克当局称为酗酒者、精神病患者、反社会份子及西方资本主义间谍。

墙上原先的连侬肖像早已被新的涂鸦所覆盖。即使当局曾经专门找人前来进行重绘,但每次不足两天便会被鲜花图案及歌词所填满、覆盖。连侬墙,已成为今时今天青年抗争、对抗极权的一个象征性标记。
The John Lennon Wall in the summer of 2014, shortly before it was destroyed in November 2014
Source: Wikimedia/ Spaul57 (CC BY-SA 4.0)
2014年香港「占领中环」运动进行期间,有市民在金钟夏慤道香港政府总部一道墙壁上,贴上数以万计的便条纸,并写上金句语录、歌词、字句、图形等,甚至包括以英文写成的「来自布拉格,我们支持你,香港」字句。

占领行动结束后,大部份位于「占领区」内的艺术品被清拆以作为历史记录,而不少示威者后来的一部份艺术品,甚至引发出因在墙上以粉笔绘画花朵图案而被捕的事件。
Hong Kong Umbrella Movement protests; Lennon Wall @ Central Government Offices 21 October 2014
Source: Wikimedia/ Underbar dk (CC BY-SA 4.0)
2019年,香港政府提出修订「引渡条例」触发200万人上街抗议,,并伸延至周边位置中信桥及夏慤花园平台通道;其后,有市民更自发在全港各区设立「连侬墙」,让各区市民可以留言、为香港打气、表达反对修订「逃犯条例」的心声及对示威者的支持。

然而,各区「连侬墙」接二连三发生冲突事件,有不少地区之「连侬墙」甚至纵火,,亦有人自发轮流到场保护「连侬墙」免受破坏。

同时,亦有不少怀疑支持政府提出修例的人士前往部份「连侬墙」所在位置,不满区内市容遭到破坏,撕走墙上的便条纸,与在场的反修例人士爆发
Tai Po Market Station underground tunnel Lennon Wall
Source: Wikimedia/ Wpcpey (CC BY-SA 4.0)
香港传媒引述指出,食环署会评估「连侬墙」所产生的环境衞生问题,如有相关投诉局方将作出跟进。

则指,设立「连侬墙」或会触犯《公众衞生及市政条例》第104条,而自行撕毁「连侬墙」则可能触犯《刑事罪行条例》第60条。
Cassie Chan with her daughter, who wrote words of encouragement for Hong Kong on a Post-it.
Source: Quartz/ Isabella Steger

浏览更多最新时事资讯,请登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