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最快明年年中才能来澳

政府會在明年年中開始,政府逐步恢復讓永居及臨時移民回澳。

政府會在明年年中開始,逐步恢復讓永居及臨時移民回澳。 Source: "Sydney Airport" by Simon_sees is licensed under CC BY 2.0

联邦财长费登堡昨晚公布任内第三份财政预算案, 亦是澳洲面对疫情后第二份财案,他在宣读财案时指出,澳洲在疫情期间的经济,仍然表现出色,而政府预计今个财政年度赤字为1610亿元,而到2021至22年的财政年度,赤字会降至1060亿元。


费登堡赞扬澳洲国民不论是在前线对抗疫情的医疗团队,甚至大小商企都能够支撑在疫情下的澳洲经济,发挥澳洲团队精神,他又认为大家都应该感到自豪。

其实政府在疫情初期对本地经济前景并不看好,因为当时政府预计澳洲失业率会达致百分之15,而经济亦可能收缩超过百分之20,并预计有200万澳洲人失业。但澳洲经济却在疫情期间做得十分出色, 甚至就业率更超过疫情前的水平, 而失业率就只有百分之5.6,连财长自己都表示,失业率比两党联盟政府上任时还要低。而比较其他先进国家,像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澳洲失业率属于偏低,所以,在这个有利情况底下,财长亦宣布会继续为超过1000万澳洲国民提供减税优惠。

费登堡表示: 『中低收入人士如果是单身, 最高可获得1,080元扣减,而如果是夫妇,最高可获得 2,160元扣减。所以他们会有更多金钱花在本地整体经济上和创造就业机会。』

不过,政府并无进一步进行经已立法的第三阶段减税措施,而该项措施的主要受惠者是高收入人士。

另一方面,小生意人士亦是今次财案的赢家之一,因为他们将进一步受益于政府4540万元、为他们度身定制的计划,例如改善一些数码科技。同时,政府亦会拨款800万元支持小生意和家庭企业人士,另外,亦会拨款约一百万,用于支持小生意人士的心理健康。澳洲小生意委员会的斯特朗(Peter Strong)表示,很高兴看到政府继续给予小生意人士即时扣税的方案,不过,他希望政府能够找到一种方法令更多工人可以前来澳洲,继续推动本地的制造业、建筑业和国内旅游业。

由于政府推出疫苗接种的计划受到批评,所以财案亦会拨出19亿元,用于测试、追踪以及设立治疗呼吸道诊所并扩大遥距诊症服务。

另外,未来四年,亦会额外斥资 132 亿元用于国家残障保险计划(NDIS),同时,基于早前有关老年护理服务皇家委员会对老年护理服务的建议,政府亦会在未来四年拨款 1,190 亿元用于老年护理服务,另外,会斥资177亿元改善老年护理系统, 并会额外拨款提供 80,000 个家居护理计划,并会增加护士及照顾者陪伴有需要长者的时数。

澳洲老龄化议会对政府增加拨款表示欢迎,但工人联合工会的发言人史密斯(Carolyn Smith)认为政府的拨款并不足够,同时亦来得太迟。

预算案亦提到住屋问题。费登堡表示,澳洲比以往过去20年建筑了更多的房屋,而他相信主要是因为政府推出的HomeBuilder计划。而在今次财案,政府会更进一步帮助国民实现居者有其屋的愿望

费登堡表示:『在今次预算案中,政府会进一步扩大对住房方面的措施,包括再帮助另外10,000名首次置业人士以百分之5的按金购买新房屋,亦会支持10,000名单身父母以百分之2的按金购买房屋。同时,亦会增加「首次置业者超级节省计划」 (First Home Super Saver Scheme)的金额从30,000元增加到50,000元。而两党联盟政府是会支持国民拥有自己的房屋。』

政府亦会拨出超过十亿元用于保障妇女安全,包括提供更多的紧急住宿、法律援助、辅导同财政上的支持。不过,澳洲退休金基金的行政总裁谢林克(Eva Sheerlinck)表示,预算案忽略了一些经已退休而活在贫困之中妇女的需要。至于托儿服务、精神健康、退伍军人服务和教育亦会获得额外拨款。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并无增加移民人数,只是将移民名额保持在160,000人,包括79,600个技术移民名额同77,300个家庭名额。至于以人道主义方式申请移民的名额亦与往年一样,维持在13750个名额。一些支持难民的人士对政府这个决定感到失望,因为他们认为移民对澳洲的经济复苏是十分重要。不过,财长就表示,由明年年中开始,政府会逐步恢复让永居及临时移民回澳。至于其他措施和各界对财案的看法,请大家留意今天的「财案专辑」。
在澳洲,所有人必须保持至少 1.5 米的社交距离。

目前可在澳洲多个地方接受新冠病毒测试。如出现伤风或感冒症状,应致电家庭医生或拨打 1800 020 080 致电「全国新冠病毒健康资讯热线」,以安排进行测试

联邦政府推出的追踪新冠病毒的应用程式 COVIDSafe 可在手机中的应用程式商店下载

SBS 致力为澳洲多元社区提供最新的新冠疫情资讯。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最新报导,请前往  



浏览更多最新时事资讯,请登上,或订阅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