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花园,我的菜地】家庭堆肥妙招:无臭、经济、环保

巧堆肥

巧堆肥 Source: Pixabay

疫情期间,隔离在家的朋友将一腔热情都投入了到了后院的一亩三分地上。您可能对厨余肥、有机肥有所涉猎。园艺高手张崇炎老师将和您探讨在家堆肥如何天然、环保、无臭味。


家庭做肥、堆肥的一个问题就是现成的有机肥成本太高。其实每家都有现成的有机垃圾可以用来制作有机肥,废物利用,变废为宝。

做有机肥的是把不能被植物利用吸收的大分子有机物通过发酵形式分解成植物能利用吸收的小分子无机物矿物质。发酵必须有各种细菌参与把有机物分解成矿物质被植物利用。这是大自然循环规律,没有细菌,世界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


 要点:

  • 利用厨余垃圾制作有机肥,需要了解如何培养细菌。
  • 做肥的材料必须碳氮平衡,推荐的比例是25:1
  • 添加发酵菌可有效的避免堆肥时所引发的臭味。

 做有机肥的方法就是养细菌,只有把细菌养好繁殖快才能充分发酵有机物成为优良的肥。要养好细菌必须了解细菌的需求和爱好,细菌的主要成分除了氧气和水分就是碳和氮。

有机物主要分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产生热量,蛋白质提供营养物质。如何区别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呢?容易腐烂变质的是蛋白质,如鱼、肉、蛋、黄豆、榨油后的豆饼等;不易腐烂的放在那里一两个月不会臭的是碳水化合物,如草碎、树叶、秸秆等,植物里面也有部分蛋白质。

经过发酵的蛋白质就是很好的氮肥。碳水化合物有大量木质素和腐殖质能改善土壤性能,疏松,透气,蓄水蓄肥。

如果要发酵快且充分,做肥的材料必须碳氮平衡,推荐的比例是25:1。如家庭条件不允许,也有一些简单的辨别办法:发酵容易发臭就是碳不够,需要增加干草、干树叶、糖;发酵很慢则是碳太多,需要加蛋白质含量高的材料。咖啡渣正好符合这一碳氮比,可以单独发酵。

细菌繁殖需要水分,一般调整在含水率60%刚好,有水分又能透气补充消耗的氧气。抓一把发酵材料捏紧能成团而不滴水为佳。另一种方法是把有机物泡水发酵,但容易发臭,因为不够氧气成为厌氧发酵,比如鸡粪泡水做液体肥就比较臭。

如何除臭

究竟在家建設菜圃有甚麼需要注意呢?
不同的花草種類所用的肥料又有甚麼不同? Source: Pixabay
家庭做肥如何能缩短发酵时间并且达到充分发酵,而且避免臭味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添加发酵菌是个很好的办法。

发酵菌可以在淘宝上买EM菌种,发酵床用发酵菌,也可以在Bunnings买Bokashi撒在堆肥或者厨余表面引进高效发酵菌。EM菌是日本教授研发的有八十几种不同菌种组合,发酵能力强大,适合范围广,加入EM菌可缩短发酵时间,发酵充分,减少臭味。在Bunnings买的bokashi是培养EM的米糠,在干燥状态EM菌处于休眠状态便于保存。做厨余肥时放一层厨余撒一勺菌糠,一个星期开始就有液体从厨余桶下面流出来,稀释后是很好的液体肥。如果用在做堆肥,由于体积大用量多,使用成本太高。

用半升左右菌糠加入10%的黄糖水培养把菌糠里休眠的菌激活成激活液,大约需要3-7天,然后再进一步把激活液和19升的10%黄糖水扩繁,大约一到两星期培养成使用的菌液。具体时间长短受气温影响——夏天快,冬天慢。做的过程会产生气体,需要每天松盖放气防止把容器涨破。如果发现产生气体减少,闻到有浓烈酒香味和酸味就说明培养成功,可以用来发酵有机物做肥。
Gardening
Source: grandpa online Getty Imagesfstop123
要注意,容器不能用玻璃的要塑料的,避免涨裂。容器必须清洗防止杂菌进入。

做20升的菌液只要花2元钱的菌糠加上2元钱的2公斤的黄糖,使用成本大大降低。用菌液做厨余或者堆肥和直接用菌粉一样效果,做的过程中每隔一星期表面喷一下消耗菌液能保持发酵效率。菌液平时也可以用来消除施肥时散发的臭味。

用高蛋白材料如鱼内脏、过期牛奶奶粉、豆渣发酵做肥,最大的问题就是发臭、影响环境、容易被邻居投诉。如果加菌液发酵就很少有臭味,甚至有点酒香味。有人在60升的塑料桶里面放满鱼内脏,放一升菌液搅拌后密封发酵半个月后再补充半升菌液发酵,大约一个半到两个月,鱼内脏基本化掉后就达到了无臭的效果。稀释后用在叶菜上效果绝佳。

与此同时,听友也提出了一些常见的园艺问题,比如说用广告宣传单堆肥时,其上的油墨是否会影响植株?马粪堆肥如何除臭?冬天韭菜遭虫害怎么办?

欢迎点击图片音频,收听张崇炎老师的详细解答。
澳大利亚人必须与他人保持至少1.5米的社交距离,查看您所在州或领地的最新社交限制措施: 


目前全澳各地进行广泛的冠状病毒测试。如果您出现感冒或流感症状,请致电家庭医生或全国冠状病毒健康信息热线1800 020 080安排测试

您现在可以在手机上下载联邦政府推出的冠状病毒追踪应用程序COVIDSafe

SBS致力于用63种语言向澳大利亚多元社区报道最新的COVID-19新闻和信息,详情请前往:

更多信息前往,您同时可以收藏该网站关于

关注更多澳洲新闻,请在Facebook上关注,或在微博上关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