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来澳的华人移民沈毅俊(Roger Shen)在墨尔本从事教育咨询行业已有十余年,为来自多元文化背景的移民提供服务。
他表示,经过多年从业观察,他发现华人移民家庭的教育理念相较其他多元文化背景家庭来说,有其独特之处。
华人家长的“练小号”心态
沈毅俊的许多客户会找到他的团队,希望能够让孩子进入顶级私校就读,咨询男校事宜的客户相对更多。
华人教育顾问沈毅俊。 Source: Supplied / Roger Shen/Linkedin
谈及“为何咨询男校事宜的家长有那么多”这一问题时,沈毅俊表示,其背后的原因与中国人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无关,其最大的原因还是男女校比例的失衡。
但他同样表示,据观察华人家庭大多对最小的孩子最为上心。
他指出,近一代从中国大陆移民来澳的家庭,脱离了独生子女政策后,往往愿意再多要一个孩子。而对于更小的孩子,家长往往寄予的期望更大,就像许多二胎甚至三胎华人家庭在网络上调侃的那样,“大号练废了练个小号”。
“如果第二个娃比第一个娃小很多的时候,那么可能家长因为第一个孩子在抚养过程当中并没有特别好的经验可循,或者也觉得自己可能有一些教育不当的地方,(又)或者说当时自己比较忙,没有更多的精力照顾第一个孩子,那么在第二个孩子身上就往往特别的重视,或者说特别地上心。”
“虽然也不知道怎么样去关心他/她,但是希望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资源。”
因此,希望孩子接受最优质教育的许多华人家长会希望孩子能入读顶级学校,男孩女孩都一样。
不过,沈毅俊也指出,华人家长对男校的趋之若鹜,还与华人的“精英校友情结”有关。
希望孩子“光宗耀祖” 注重学术成绩
社区里面无形当中给到男子学校一种更加传统、有名望的感受。
“数量少是一方面,另外一个(原因)呢,可能是一些男校里面出来的校友在整个澳洲的影响力角度来说,对于这个国家或者经济的贡献度还是有蛮大比重的,”他说。
“华人群体往往更接受精英教育的思维模式,更希望……传统的华人来说叫‘光宗耀祖’,希望下一代能够有杰出成就,走得更远、更好。”
这种美好的愿望让家长趋向于追逐“最有名望的学校”,沈毅浚指出,“有名望”的一个显而易见的标准便是学校出过多少杰出人士。
除此之外,华人移民教育方面一个相当突出的特点便是注重学术教育。
沈毅俊认为,华人对于学术方面的要求和重视程度显著高于其他族裔或者是澳洲当地家庭。
华人家长“更讲究排名,尤其是大学排名”;对于孩子在学校中的体验感和自身的兴趣爱好等,则注重得相对比较少。
“一些学术上的,包括课外的这些强化、反复训练、应试的培训,华人在这方面比其他族裔要更为重视,也舍得给孩子花钱、花时间,”他说。
华人家庭:希望融入主流
除此之外,沈毅俊还表示,自己在工作中观察到不同年代来澳的华人移民由于其自身经历、教育经验以及语言和文化的接受与包容能力的差别,导致来澳后对当地文化与社会结构的认知程度有所差异。
越年轻的移民家庭,会更趋向于努力融入澳大利亚这个多元文化大家庭。
“很多刚来的华人家庭,特别是妈妈们,会积极地参与到学校的活动中,也会特别努力地想去了解澳洲文化的不同之处,”他说。
沈毅俊认为,许多华人家长在移民后的头几年中算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要客观地去理解当地文化、适应当地生活与教育模式,会存在一定的挑战,因此社区中需要为移民家庭提供更多支持。
“比如说一个土生土长的澳洲人向中国人去介绍澳洲文化,和一个比如说在澳洲成长的、或者是第二代或第三代的华人来向这个新来的华人移民去介绍,哪怕或者说是一个其他族裔但在澳大利亚呆了几年(有移民经历)的人,慢慢去介绍,(后两者)效果会好很多。”
华人孩子:需要正确引导
另一个独特之处体现在华人学生的身上。
沈毅俊说,许多从中国来的孩子,尤其是并无父母陪同独自来澳,住在寄宿家庭或寄宿学校中的华人学生,在各种压力下会有一段“迷失”的时期。
Source: Getty / Getty Images
所以有时候华人学生(对一些新事物的)理解或猜测的结论其实是有偏差的。
他指出,华人学生(尤其是未满18岁青少年)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尚未成熟,一旦“进入某一个社区、某一个家庭或某一个学校,他会认为看到的就是澳洲的全部了”。
但个别人的言行或观点是无法代表整个澳洲的价值观的,年纪小的孩子在接受不够全面的信息时,会有形成片面观点的风险。
沈毅俊说,若孩子“足够幸运”地接触到了会产生积极影响的信息还好,若留学或移民之初接触的一些信息导致孩子产生了对澳大利亚的负面情绪,会严重影响孩子在澳的发展与成长。
“另外就是我们也知道,西方教育更崇尚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孩子产生自己的兴趣爱好、去追寻自身所求……中国的教育则更多地是告知、灌输,家长、社会还是希望孩子重心放在学习上。”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孩子来到澳洲以后,他从之前的教育模式直接进入到澳洲的‘自我寻找感兴趣的东西来学,我们主动的支持你去学想学的东西’,孩子其实是需要一个‘转型’,需要合适的引导。”
新趋势:越来越重视综合实力的培养
不过,沈毅俊也指出,无论是针对家长与孩子的正确信息的可及性,还是家庭的教育观念,都在随着时间不断提升与进步。
各种官方及非官方的信息获取渠道鳞次栉比地出现,公共与非公共服务机构也在大力支持移民家庭在澳安居与发展。
沈毅浚说,越来越多年轻的华人移民家庭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对一些家长来说,学术成绩不再是他们最为重视的方面了。
“最近几年很多的华人(家长)反倒越来越开始重视孩子的兴趣爱好,包括体育、音乐等等。”
除此之外,他表示也有越来越多家长放弃对顶级男女私校的追捧,开始综合考虑孩子的择校问题,例如墨尔本Haileybury College这样实行先进的特定男女分班教学模式的混校也开始为更多华人家长所接受。
毕竟,华人家长最大的愿望还是孩子能成长为优秀的人才 ,因此不管男校女校还是混校,抑或公校还是私校,华人家庭“注重的还是学校的硬实力”。
本文仅为嘉宾观点,不代表SBS立场。
SBS致力于用60种语言报道最新的COVID-19新闻和信息,详情请前往:sbs.com.au/coronavir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