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因中国而起的澳洲垃圾危机

中国的废弃物禁令引发了澳洲垃圾危机。如何长远地解决这些废弃物的问题呢? 台湾的废弃物政策也许可以供做参考。

AAP

Source: AAP

近几个月来,澳洲的废弃物回收兴起不小的波折,虽然澳洲居民习惯了将可回收废弃物丢入黄色的回收桶,但现在这些废弃物却不一定真的被回收再利用,许多是直接进了垃圾掩埋场。

在新南威尔士州,某些废弃物由于高昂的处理费,而被回收业者千里迢迢地运到昆士兰州丢弃掩埋。这些乱象甚至严重到联邦政府在四月底召集各州首长商讨垃圾危机的解决方案。这次乱象看似是因为政府无法负担处理回收废弃物的高成本,但其实背后有一个更深层的原因,就是中国的废弃物禁令。

长久以来,欧美以及亚洲许多先进国家一贯地将无法处理的废弃物出口至中国,中国处理了全世界至少一半的废纸、废金属和废塑料,但中国自今年 1 月起禁止废塑料与废纸等 24 类体固体废弃物入境。

这项禁令使得许多国家吃足了苦头,例如欧洲87%的废弃塑料都流向中国,现在无法将废塑料运至中国处理之后,与澳洲一样,各国都面临堆积如山的废弃物。

以去年来看,澳洲超过70%的废纸与废塑料皆运至中国处理。虽然澳洲人来说,眼不见为净,但是这些出口到中国的废弃物却对中国的环境与国民健康造成负面冲击,特别是这些可回收废弃物中,往往参杂着大量高污染甚至是有毒的废弃物。

那么到底澳洲应该怎么做,才有办法长远的解决这些废弃物的问题呢? 台湾的废弃物政策也许可以供做参考。
Plastic bottles are processed in China
Businesses say China's foreign waste ban will encourage the domestic recycling industry to become more efficient Source: SBS News

首先,废弃物问题应从源头的垃圾减量开始着手。

台湾从2002年起就已经开始限塑政策,利用 “以价制量"的概念,规定量贩店、超市与便利商店约 2 万家商店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袋。这项政策虽然在推出的前几年并没有有效减少塑料整体用量,但是16年来,该政策已经养成民众自备购物袋的习惯。根据统计,每年减少约20亿个塑料袋的使用。此一政策更会在2019年跨大到其他行业,预计每年将再减少15亿个塑料袋使用量。

除了塑料袋,台湾更扩大限制其他塑料制品,例如2019年开始禁止麦当劳等「连锁大型餐饮业」提供塑料吸管。到了2030年将全面禁用塑料袋、塑料吸管、免洗餐具等。这个限用塑料吸管的消息更是引起许多欧美媒体的重视,争相报导。

相比之下,澳洲的政策脚步则慢了许多,目前仍无法规强制规定塑料袋的限用,只有某些店家自愿性的限用塑料袋。例如Aldi 一直以来皆采取塑料袋收费政策,而另外两家超商巨头Coles 与 Woolworth 也很快在今年年中实施塑料袋收费政策。自愿性的塑料袋减量固然是好的开始,但若没有法规的长期支持,恐怕很难改变澳洲民众长久的习惯。
The Asia-Pacific region's electronic waste has jumped by 63 per cent in the past five years, and China is leading the way.
The Asia-Pacific region's electronic waste has jumped by 63 per cent in the past five years, and China is leading the way. Source: AAP

第二就是为废弃物回收处理设置专属基金。

台湾废弃物处理一项关键的政策即为 “资源回收管理基金”,该基金成立于1999 年,资金来源由特定可回收产品 (玻璃、塑料、纸张、铝制容器、轮胎、电池和电子产品 ) 的制造商或进口商,缴纳回收清除处理费作为资金,而政府来运作管理,其资金主要补贴的对象为回收产业,包括拾荒者和废弃物回收处理的企业,每年补贴金额约 60 亿台币 (约2.7亿澳币) 。

由于许多原料 (如塑料)非常廉价,如果没有专属基金进行补贴,回收业者根本没有诱因对这些废弃物进行回收处理。 高成本即是当前澳洲面临的关键问题。 除了某些州(如南澳)有针对少数原料 (如玻璃 )设置基金的机制,整体而言,不论是联邦或是州级政府,都缺乏废弃物回收处理的专属基金。

也许这次的危机可以让澳洲意识到,垃圾并不是 “眼不见为净"就可以解决的,每个地球公民都应该为自己制造的环境问题承担责任。 在中国不再提供廉价的废弃物处理之后,也许人人才能真正的了解环境问题的外部性与高成本,为解决环境问题进一份心力。

声明:

作者Zoe Wang,博士,墨尔本大学亚洲研究所研究员,环境与发展问题专家。

以上为嘉宾观点,不代表本台立场。


分享
Published 23 May 2018 1:01pm
Updated 25 May 2018 4:28pm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