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双方在到目前为止的贸易口水战中,可能不乏策略的使用或商人的本质,比如‘先狮子大开口,然后再慢慢让步,让对方觉得虽然有损失,但还可以接受’, 或者‘用最小的成本创造最大的利益’等。笔者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不敢轻易下评论,但如果从文化的角度来看美方的策略与用语,倒也是蛮有意思的视角。
语言的背后有它们的文化差异。这种差异包括概念、价值观、思维方式、动机等。川普在发布他的推特时,当然不需要顾虑到其他文化或国家人们的感受。但他或许应该学学他的小孙女阿拉贝拉,学一点中文,背一点古诗,进而理解中国文化,才不至于产生那么多的‘误会’。
比如,特朗普说:“President Xi and I will always be friends, no matter what happens with out dispute on trade”(无论我们之间的贸易纠纷如何,习主席和我永远是朋友,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特朗普不了解中国文化。中国人以“和”为贵,不轻易撕破脸,但如果一旦撕破脸,那就“君子报仇三年不晚”了。特朗普指控中国‘raped the US economically’。或许他不觉得‘raped’ 这个词怎么样,但中国人被控“强奸”别人,那可是天大的指控啊!
前一阵子,特朗普冀求中国出面帮助解决朝鲜核武的问题,甚至利用西方媒体给中国造成压力,让世人觉得金正恩的“不乖”是中国的责任。而今,却加大经济压力,并用关税来威胁。看来川普不了解中国人讲“义气”的侠义精神,也不太了解中国人对“友谊”的看法。另外,特朗普当局说:“ It is cracking down on Chinese theft of US intellectual property”。姑且不论国与国之间、公司与公司之间的互相竞争、互相窃取对方机密的现实世界,或者中国是不是有这样的行为,川普认为中国是“小偷”的公开指控,也太不顾虑后者的“面子”了。
北京语言大学著名对外汉语教学专家毕继万教授曾说过:“第二语言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澳洲全国外语课程纲要》(Australian Curriculum - Languages)也提到“发展跨文化理解能力是学习语言的中心目标”(a central aim of learning languages)。为什么中澳两国的语言专家同时提到“跨文化理解”(intercultural understanding)或“跨文化交际”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的重要性并不难理解。毕竟,在一个越来越全球化的世界里,每个人和异文化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大,交流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21世纪的教育概念已经产生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学者同意一个观点:每个学习者都拥有他们独特的语言、社会、文化背景、经验、兴趣、需求、动机和价值观。学习所关注的是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带来什么。也就是说,学习者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加入了很多他们独特的元素,进而产生了他们独特的学习内容与结果。
比如,一个澳洲的中学生在学习中文的过程中,学到“风水”、“面子”、“孝顺”等词语。他或许了解或许不了解这些概念(因为他有自己的文化背景),也不管这个学生是否认同这些说法(因为他有自己的价值观),但通过对这些词语的学习,他知道很多中国人相信这些事情。所以当他下次和中国人在交流沟通时,必然比较能够“接受”这些不同于他的语言、文化的东西。
根据2017年刚出炉的新州K-10中文教学大纲(Chinese Syllabus)的规定,这个课程的教学目标(objectives) 除了技能(如听说读写)、语言知识和文化理解之外,还包括价值观与态度。也就是说,除了语言和知识的元素之外,老师们也应该和学生探讨价值观和态度的问题。
比如,在“我的家庭”这个课题(topic)里,除了单字、语法之外,学生也应该理解中国人的家庭关系,甚至像“以家为重”、“孝顺”等概念。如果学习的课题是“我的宠物”的话,也应该比较中西社会里对“狗”的看法。例如前者很重视“狗”,认为“Love me, love my dog” (爱屋及乌),而后者却鄙视“狗”,认为“狗眼看人低”,或者骂人家“走狗”。当然,这不是对错的问题,但不同语言的应用反映出中西不同的价值取舍。学生如果不能理解“狗”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又如何能够理解“running dog”的含义呢?
西方社会里掌握中文技巧的人并不多,而真正理解中国文化的人更是寥寥无几。以澳大利亚为例,全国两千四百多万人口当中,能说流利中文的非华裔成年人不超过130人,而且有半数超过55岁以上。所以,从最近的中美贸易口水战中,笔者得出一个结论:我们这些在西方国家从事中文教育的工作者任重道远。万事起头难,但一定要想办法让西方的小孩子爱上中文,进而理解中国人的文化。这样,或许下一代的西方政治家就比较能够成为中国人的真正朋友吧。
声明:作者吕崇伟,SBS特约评论员。版权属于SBS普通话节目,转载须经许可。
以上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