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delta变种疫情的进一步肆虐,从欧美地区到澳洲的悉尼、墨尔本,都面临着更多的疫情干扰和经济增速再次放缓的威胁。在这样的威胁下,各国政府和央行也不得不持续提供更多货币和财政政策的支持,这也就有了本月澳联储(RBA)在维持利率最低的同时,延长国债购买计划的决策,同时将在很大程度上继续容忍房价的上涨和通胀继续走高。
但澳洲乃至全球物价不断上扬背后的主因并不能全都归于央行放水,因为经济增长迟缓甚至萎缩的情况下,宽松政策通常只会导致资产价格上涨,而非消费品价格大涨。因此,近期很多国家的通胀高企,本质上是供给端消费品的严重短缺造成的,这种短缺主要是由于深度全球化的世界各地对不同商品的消费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此前通畅、廉价的全球物流和供应链网络。遗憾的是,由于新冠疫情的冲击,不少原材料、半成品和消费品的生产与运输链条断裂和紧张,使得全球供应链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要知道在新冠疫情发生之初,很多专家和研究机构针对疫情对全球经济、金融市场的方方面面,都进行了多维度的分析,大量的研究都指向潜在的经济衰退、失业等问题。但几乎没有人预见到,在疫情爆发一年多之后,全球不少地区都面临着严重的通胀风险和商品供给不足。比如,在疫情反弹下,东南亚纺织工厂再次陷入停工状态,越南超4万家工厂被迫停产,不少纺织成品(如阿迪达斯、耐克)等价格上涨;与此类似的是,全球芯片制造极度依赖少数一两个国家和地区,在供货紧缺的情况下,出现了全球汽车产能严重不足、全澳一车难求的景象!
READ MORE
【观点】悉尼第四季度解封,澳洲经济到底怎么走?
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造成了当前全球供应链吃紧?供应链问题又将持续多久呢?
这首先是因为全球范围内,需求国(发达经济体)恢复速度快于原材料生产国(新兴国家),从而导致供需错配。而从供给源头上来说,生产材料产能受限、劳动力短缺和国际物流紧张是导致如今供应链吃紧的三大因素。
其次,各国史无前例的经济刺激计划催生了针对大宗商品的巨大需求。这从过去一年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就可见一斑。特别是作为运输能源上游产品的原油价格持续飙升,导致汽油、柴油等为主的能源成本增加。其次是劳动力短缺,由于全球劳动力市场的自由流动在新冠疫情下无法实现导致劳动力供需关系错配严重,而且大量的政府补助和应对疫情的停工封城也使得一些重要上游行业产能严重受限。
最后,也是最为严重的,就是国际物流运输的断裂,导致物流延误严重和大规模涨价。比如有数据就显示,今年7月全球40英尺集装箱(FEU)的平均运价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66%。由于生产材料供应不足、船期延误、商品持续短缺等因素,生产商和消费者不约而同加大或提前订单,也导致了物流拥堵的问题进一步恶化,跨洋航线运费创造了历史新高:
- 亚美西海岸航线运费同比增长600%;
- 亚美东海岸航线运费与去年7月相比上涨487%;
- 从亚洲到北欧航线运费是2020年底水平的2.5倍以上;
- 欧洲至北美东海岸运输价格是一年前水平的三倍;
- 欧洲至南美东海岸运费几乎是去年水平的四倍。
更加令人头痛的是,这种紧张的供应链情况,可能在短期之内很难得到有效缓和,因为供应的刚性使供应链问题具有明显的传导性和持续性。只要以上提到的任何一环问题没有修复,那么整条供应链的吃紧问题不但不会解决,甚至有可能加大其他环节的压力。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全球主要生产资料和原材料价格高企的情况至少需要一年以上才能完全纾解,尤其是一些作为终端消费品关键配件的工业制成品——如汽车芯片等。与此类似的还有劳动力市场的再平衡,由于疫情改变了各行业用工需求,决定了需要更多劳工市场进行结构性转型,导致这一市场的供需错配可能需要更长时间进行适应。
相对来说,物流本身的延误和价格问题可能是最早能解决的,随着全球疫苗的广泛接种令全面停工停产的情况可能会越来越少见,各国经济秩序也将逐渐恢复,包括近期传出的一些国际物流巨头许诺不再涨价等,都意味着物流运输市场最糟糕的时候可能已经过去了。
但正如上文所述,目前的供应链问题有至少三大因素导致,也需要这三大因素同时得到解决,才能彻底恢复到疫情前的情况。因此,万物涨价的时期可能还将持续不短的时间。
(本文作者魏睿昊Julius Wei为SBS特约通讯员、澳大利亚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分析人士,转载须经SBS许可;本文观点仅代表嘉宾观点,不能代替理财建议,不代表本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