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依旧是世界不平静的一年。
新冠疫情的阴霾依旧笼罩在全世界的上空,在疫苗成为全世界范围的热词时,气候变化也成为了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全球性热点。
在各国领袖于国际性会议上不断辩论、争吵的同时,国际争端和区域冲突不断,贸易、民族、宗教、移民等方面矛盾重重……
SBS中文普通话带你一起回顾2021年发生的那些国际大事。
1. COVID-19疫情
A sign directing people to the COVID-19 screening area is posted outside the Royal Melbourne Hospital in Melbourne, Australia. Source: Luis Ascui/Getty Images
根据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统计,2020年12月,COVID-19蔓延190余国,导致7000万人染疫,150万人死亡。一年之后,至2021年底,全球累计COVID-19感染人数已经突破2.7亿人,超530万人丧生。
2021年4月,随着高传染性的Delta变种蔓延,全球新增病例数量达到自大流行开始以来的最高峰,单日最高病例增幅超过80万。
在病毒溯源调查依旧困难重重的同时,新的变种病毒又成为全球专家学者的难题。
面对Delta疫情,世界各国纷纷重启封锁、隔离、禁飞等措施,限制人员流动和社会交往,给经济带来巨大影响。
与此同时,施打疫苗成为2021年的年度关键词。高收入国家纷纷囤积疫苗,展开全民接种运动,甚至推进加强针接种。另一方面,全球疫苗分配不均的情况持续存在,低收入国家难以大规模推动其疫苗进程。
11月,南非首次报告新变种病毒Omicron,其高度变异和高传染性让世界再次陷入新一轮疫情之中。
2. 美国大选,冲击国会大厦事件以及特朗普弹劾案
Insurrectionists loyal to President Donald Trump rally at the U.S. Capitol in Washington on Jan 6th Source: AAP
1月6日,正当国会议员认证拜登胜选结果时,一群骚乱者持械强行闯入国会大厦,试图阻止国会议员认证美国大选结果。示威活动由此变成暴力骚乱。
骚乱者与警方发生冲入,导致四名骚乱者和一名国会警察在混乱中死亡。
国会大厦内暴乱的画面震撼世界,当时的美国副总统彭斯(Mike Pence)称其为“黑暗的一天”。
当时作为总统的特朗普告诉在白宫附近的抗议者,当他们准备游行到美国国会大厦去表达诉求时,要抱着“和平、爱国”的态度发出他们的声音,还告诉他们要 “拼命抗争”。特朗普在推特上发布的一段视频要求冲击者“和平地回家”,但是并未遣责暴力,并依然称自己是选举舞弊的受害者。
随后,Twitter、Facebook、YouTube等社交平台以鼓励暴力为由将特朗普的视频撤下,Twitter、Facebook及Instagram先后暂停其帐户。
众议院指控当时的美国总统特朗普煽动支持者冲击美国国会大厦,并对他进行弹劾。1月25日,美国众议院向参议院递交弹劾状,从而启动由100名参议员组成的参议院审理程序。特朗普成为了美国历史上首次被两次弹劾的总统。
1月20日,美国当选总统拜登宣誓就职。
2月14日,美国参议院表决针对特朗普的弹劾,结果未达定罪所需的三分之二多数门槛,弹劾案落幕。
3. 缅甸政变
Protesters hold images of de-facto leader Aung San Suu Kyi on 10 February, 2021 in Yangon, Myanmar. Source: Getty Images
2011年,自1962年以来一直掌权的军方实施了议会选举和其他改革,开始了一段短暂的准民主时期,这次政变使缅甸回到了全面的军事统治。
政变第二天,缅甸就爆发了大规模民众示威行动,抗议缅甸国防军发动军事政变夺权。他们通过抗议、罢工、抵制军方、敲击物件、系红丝带、公开集会等方式,要求军方承认缅甸议会选举结果。
2月底至3月初,多名缅甸政府官员倒戈支持反政变抗议者。缅甸国内还掀起了抵制军政府商品的浪潮。 2月下旬,缅甸军方开始向示威者开枪,造成平民伤亡。
3月抗议活动持续,安全部队镇压反对军事政变的示威者,仅3月3日一天,至少造成38人死亡。3月27日,缅甸经历最血腥一天,军方在多个城市向示威者开枪,打死了114人。
4月缅甸街头的抗议仍在继续,多国向缅甸人施以人道主义援助。澳洲允许3400余名在澳缅甸公民申请延长签证或获取新签证,直至可以安全回国。
5月24日,昂山素季在政变后首次公开露面,亲自到法庭应讯。昂山素季面临数项指控,包括违反国家保密法等。
12月4日,昂山素季被法院裁定煽动罪及违反新冠病毒限制罪名成立,判刑2年。
有分析认为,昂山素季所代表的缅甸软弱的民主时代已经终结,但是一股新的更年轻、更进步的民主运动已经兴起。
4. 新疆棉事件
A farmer transports picked cotton on a farm on the outskirts of Hami, Xinjiang Uighur Autonomous Region. Source: Corbis News
事实上,“拒绝新疆棉”的倡议源于澳大利亚。早在2019年7月,澳广ABC调查节目《四角方圆》揭露了一项抓捕维吾尔族穆斯林并强迫他们在新疆的纺织厂工作的计划。
Cotton On集团和Target澳大利亚公司在完成了对其供应链的内部调查后,宣布不再使用其新疆分包商采购的棉花,并且“绝对致力于使用符合道德准则的供应链”。
各大服装品牌都围绕良好棉花发展协会(Better Cotton Initiative,BCI)展开合作。美国通过立法,从12月起禁止进口新疆棉制成品。
服装企业有关新疆棉花的声明未能推进人权问题,却激起了中国消费者的愤怒。
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人们纷纷上传自己扔掉BCI成员耐克、阿迪达斯等品牌产品的照片,有些不那么坚决的人用胶带把运动衫上的标识盖住。
4月,中国多个综艺节目加入了审查和抵制部分国际品牌的行列。节目中,艺人身着的鞋服品牌如果拒用新疆棉,就会被打上马赛克。
中国否认新疆地区存在强迫劳动行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说:“中国的民意不可欺、不可违。现在中国老百姓不允许一些外国人一边吃着中国饭,一边砸着中国的碗”。
中国六大央媒(央视、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日报、中国新闻网、环球时报)联合发文称,“是时候给赚中国人钱的外国品牌立规矩了。”
5. 日本决定排放福岛核废水
The Fukushima Dai-ichi nuclear power plant in Okuma town, Fukushima prefecture, northeastern Japan, on Feb. 14, 2021. Source: AAP
福岛第一核电站的运营商东京电力计划将于2022年核电站的蓄水箱水满后,开始向太平洋排放130万吨含氚废水,为期30年。在此之前,这些废水将会经过过滤程序,去除有害的核同位素,并在排放之前被进一步稀释。
这项决定得到了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支持,但引发了邻近国家和环保组织的强烈反对。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敦促日方须 “负责任地行事”。“为维护国际公共利益和中国人民的健康安全,中方已通过外交渠道向日方表达了严重关切。”
韩国外交部表示 “对这一决定表示严重遗憾,这一决定今后可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我国人民的安全和周边环境。”
然而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表示支持日本的决定,称这一决定“符合全球公认的核安全标准”。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一场九级地震引发的海啸袭击了福岛县。核电站的供电和冷却系统遭到摧毁,3座核电站反应堆熔毁。
此后,大量辐射物进入空气和水域,居住在核电厂方圆20公里范围内的15.4万居民被疏散。这起事件是1986年切尔诺贝利事故以来世界上最严重的核灾难。
6. 东京奥运
Olympic Stadium in Tokyo during the Closing ceremony of the 2020 Olympic Games Source: Pro Shots/Sipa USA
2021夏季,全球疫情并没有变得更好,在多方质疑下,国际奥委会(IOC)在1月宣布继续筹办东京奥运会,计划在7月23日开幕。
3月,国际奥委会明确将于7月举行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但将不会接受海外观众入场观看比赛。原本为海外观众预留的100万张入场门票,都被安排退款。
与此同时,日本4月的一次民意调查结果显示,72%的受访者认为东京奥运会应该取消或再度推迟。尽管如此,东京奥运会火炬传递仪式正如期在日本境内举行。
在距离东京奥运会仅100天时,日本境内又迎来新一波疫情。4月13日大阪火炬传递活动的当天,大阪本地新增病例数首次突破1000大关。4月27日,6名参与鹿儿岛火炬传递活动的工作人员确诊新冠,加上早先两名确诊的活动组织者,共有8人确诊。
6月,各国奥运代表队整装待发,澳大利亚奥运代表团也相继公布各运动类别阵容,其中不乏多位华裔选手。
于6月19日抵达日本的一名乌干达拳击队成员成为东京奥运会中第一个从海外抵达后确诊的病例。国际奥委会体育总监麦康奈尔(Kit McConnell)表示,第三版“比赛手册”中概述的针对COVID-19的应急计划旨在“保持比赛的完整性”,并确保运动员不会因为感染新冠病毒而被取消资格和比赛成绩。
与此同时,经过国际奥委会在东京的投票,布里斯班成为2032年奥运会和残奥会的主办城市。
7月12日,决心召开奥运的日本首相菅义伟宣布东京再度进入紧急状态,此后每日病例数急剧增加,在奥运会开幕前一天,东京的新冠病例创下6个月新高。
7月24日,迟到的东京奥运会在争议声中正式拉开帷幕,抗议者们在奥运会主会场外表达他们的不满。
比赛中,澳大利亚代表团开局成绩不俗,更创下了一日夺取4块金牌的百年历史记录,最终以17金7银22铜收官。
8月9日,物议沸腾的东京奥运会在疫情全球肆虐的环境下落下帷幕。
7. 塔利班重新控制阿富汗
Source: AAP
2021年8月,美国撤军的最后阶段,塔利班迅速击败政府军,占领了阿富汗大部分领土,总理加尼逃往国外。
塔利班掌权之际,大量难民试图逃离阿富汗。英国宣布,计划在较长时间内接受2万名阿富汗难民,澳大利亚则将其人道主义签证配额中的3000个名额划拨给逃离阿富汗的人。
与此同时,塔利班先后访问伊朗、巴基斯坦、中国等国,以寻求国际支持。
8月15日,塔利班占领阿富汗首都喀布尔。19日,塔利班宣布重新建立“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9月7日,塔利班宣布成立临时政府。
掌权四个月以来,塔利班正持续寻求国际合法地位。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7月会见塔利班代表团。此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国尊重阿富汗人民的意愿和选择”,希望阿富汗能够“构建广泛包容的政治架构,奉行温和稳健的内外政策,坚决打击各类恐怖势力”。
欧盟表示,将根据阿富汗的民主法制、人权——尤其是女性权利,来判断塔利班。
美国方面表示,其标准是塔利班是否允许阿富汗人自由旅行,是否尊重女性和少数民族权利,以及塔利班是否阻止恐怖组织以阿富汗为基地。
塔利班最初向国际社会保证,将在“伊斯兰教法”范围内保护包括受教育权在内的女性权利。然而,妇女和女孩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却普遍受到限制。
包括美国、法国、德国和英国在内的20多个西方国家于11月发表了一份联合声明,对所报道的前阿富汗安全部队成员被杀和失踪事件表示关切。
8. 俄罗斯-乌克兰爆发边境危机
Russian President Vladimir Putin during his talks with US President Joe Biden via videoconference. Source: Pool Sputnik Kremlin
美国情报部门称,俄罗斯部署了约17.5万名士兵,最早可能在明年对乌克兰发起进攻。
俄罗斯的大规模军事部署引发了美国和欧洲的担忧。北约担心,普京或正考虑故技重施,重复2014年吞并克里米亚的行为。
12月7日,美国总统拜登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就乌克兰及其他争端举行了两个小时的线上会谈。
周二,美国总统拜登在线上会谈中警告俄罗斯总统普京,如果俄罗斯军队对乌克兰发起攻击,西方国家将对此做出“强有力的”经济回应。
12月12日,七国集团(G7)外长在利物浦举行会议。G7发表声明表示,若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将带来“巨大的后果和沉重的代价”。
俄罗斯否认计划入侵乌克兰。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表示:“俄罗斯从未计划攻击任何人。但我们有自己的红线。”
莫斯科的“红线”,是指北约接纳乌克兰成为其成员国。尽管乌克兰距离加入北约这个以美国为首的军事联盟还有一段距离,但普京希望得到“法律”保证,让这种情况永远不会发生。
READ MORE
拜登警告普京:西方将对乌克兰遭受的任何袭击做出“强烈反应”
9. 白俄罗斯边境移民危机
Belarus says there are about 2,000 people in the migrant camp while Poland says there are between 3,000 and 4,000 people on the border. Source: TASS via AAP
数以千计的移民和难民——其中大部分来自中东地区,聚集在边境的白俄罗斯一侧,希望能进入欧盟。
欧盟指责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鼓励非法越境,发起所谓的一种“混合攻击,以报复欧盟的制裁。
截至11月,有千余名难民被困在波兰-白俄罗斯边境的原始森林,人权组织指责,除肮脏和极度寒冷的环境条件外,移民们面临食物、水和住所不足,白俄罗斯边防部门还存在暴力、不人道及胁迫行为。
白俄罗斯否认了这些指控,并批评欧盟不愿接收这些移民。
欧盟和北约此前将这场移民危机称为一种“混合战术”,即军事和政治相结合的一种行动。
截至11月底,部分滞留在边境的移民被暂时转移至白俄罗斯的一处收容中心。但这并不意味着难民危机已被解决。
10. 气候变化和COP26会议
Simon Kofe during the film shoot for his COP26 statement. Source: Facebook/Ministry of Justice, Communication and Foreign Affairs, Tuvalu Government
今年,全球范围极端天气频发,更让气候变化成为全球性热词。
2月中旬,美国中部和墨西哥北部出现异常寒冷天气;4月异常春寒暴发影响了欧洲许多地区;6月和7月,异常的热浪影响了北美洲西部,导致与高温相关死亡达数百人。
北半球夏季极端高温,欧洲多地打破高温记录,出现重大野火。与此同时中国河南省遭遇极端降雨,骤洪导致了超过302人死亡,欧洲部分地区发生严重洪水,导致数十人伤亡。
当气候变化的恶果已经不容忽视,2021年10月举办的COP26格拉斯哥举办的气候峰会被普遍认为是“拯救地球的最后机会”。
然而,这次已经因疫情推迟一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会议,远没有实现环保倡导者们预期的目标。
巴西总统博索纳罗(Jair Bolsonaro)、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选择以线上的形式出席会议。
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最初表示不确定是否出席会议而受到广泛批评。在多方呼吁下,最终他带上“澳大利亚2050年将实现净零碳排放”的承诺确认出席会议。
11月1日,120多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聚集在格拉斯哥,参加气候峰会。与此同时,环保主义者们涌入会场附近的街道进行了情绪激动的抗议活动。
经过两周激烈争辩和谈判,近200个与会国就一项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协议达成一致。但是这项协议未能达到科学所解释的遏制危险的全球温度上升所需要的水平。
观察人士表示,该协议远未达到避免危险的全球变暖,以及帮助各国适应或弥补已经在全球蔓延开的气候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所需要的条件。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说:“我们仍在叩响气候灾难的大门。”
11. 多国宣布抵制2022年北京冬奥会
A jogger runs by a street decoration for the Beijing 2022 Winter Olympics at National Olympic Sports Center on 24 November, 2021 in Beijing, China. Source: Getty
早在2020年中,就有人权组织和部分政客要求国际奥委会重新考虑选择北京作为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地。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荷兰等多国政要呼吁进行外交抵制。
国际奥委会拒绝对此做出承诺。
2021年12月,美国发起对北京冬奥会的外交抵制。白宫表示:“考虑到中国在新疆正在进行的种族灭绝和反人类罪行,以及其他侵犯人权的行为,拜登政府将不会派遣任何外交或官方代表参加北京2022年冬季奥运会和残奥会。”
随后,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跟随美国,加入对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外交抵制,将不派遣政府官员和外交官出席。
中国表示,美国将为其决定“付出代价”,并警告将采取反制措施,但并未给出具体细节。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美澳英加利用奥运会平台进行政治操弄不得人心,自我孤立,必将为其错误行径付出代价。”
中国否认在少数民族维吾尔族聚居的新疆存在任何不当行为,表示有人权侵犯的指控“纯属捏造”。
截至12月初,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是唯一一位接受中国邀请参加冬奥会的主要国家领导人。
此际,距离北京冬奥会开幕只有约两个月时间,实行病毒零容忍政策的中国正在努力应对新一轮COVID-19疫情。
12. 诺贝尔奖
The Nobel Peace Prize has been awarded to journalists Maria Ressa (Philippines) and Russian Dmitry Muratov. Source: Getty
日裔美国人真锅淑郎(Syukuro Manabe)、德国人克劳斯·哈塞尔曼(Klaus Hasselmann)和意大利人乔治·帕里西(Giorgio Parisi)因帮助理解复杂的物理系统,例如地球气候变化的工作,获得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一物理学奖的颁发的决定,被联合国气象机构称为“对人为全球变暖达成共识的标志”。
随后,备受瞩目且知名竞争者众多的诺贝尔和平奖被颁发给了两位记者——玛丽亚·雷萨(Maria Ressa)和德米特里·穆拉托夫(Dmitry Muratov),以表彰他们在各自国家为言论自由所做的斗争。
这一奖项是在德国人卡尔·冯·奥西茨基 (Carl von Ossietzky) 于1935年因揭露其国家秘密的战后重整军备计划而获奖以来,首次颁发给新闻工作者,用以表彰在威权主义盛行的环境下,依旧在为捍卫言论自由而战的记者所体现出的勇气和重要性。
(本文系SBS中文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需内容合作,请来函联系:[email protected]或 [email protected])
READ MORE
你好,澳大利亚
SBS致力于用60种语言报道最新的COVID-19新闻和信息,详情请前往:sbs.com.au/coronavirus。
READ MORE
【年度回顾】变种病毒、溯源报告、疫苗进程:2021疫情新闻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