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公司旗下相片分享平台Instagram在2019年7月試行隱藏「讚好」數字後,公司自同年9月,逐步停止顯示貼文「讚好」、「反應」(Reaction)及影片觀看量等數字。
在新介面中,用戶不能再直接看見其他人的貼文所得到的「讚好」或「反應」數字,但用戶仍可點擊查看「讚好」列表並自行點算「讚好」數量。
READ MORE
【澳洲帶頭】Facebook 不再顯示讚好數量
他們推出一項,向用戶顯示一些來自不知名樂隊的樂曲;用戶可選擇即時串流播放或下載樂曲。此外,用戶被分成兩個組別:第一組,系統隨機排列顯示歌曲,而歌曲亦未附有其他資料;第二組,系統根據歌曲被下載的次數排列,同時亦在旁邊顯示下載次數。研究結果顯示,若顯示歌曲下載次數,歌曲的受歡迎程度變得不均等(即其中一首歌的下載次數比其他高出極多)及難以預測(即若實驗重複進行,最受歡迎的歌曲每次各有不同)。
Source: Warren Wills
研究人員認為,網上產品(如一首歌曲)的消費模式分為兩個步驟:用戶首先根據其本身吸引性點擊查看,然後再根據作品的質素決定是否下載。事實證明,歌曲的吸引性大多取決於作品的流行程度;若其他人喜歡某件作品,人們傾向認為作品值得一看。
里塞旭表示,「MusicLab」實驗與Facebook的情況相似:歌曲即Facebook貼文,而下載數量即「讚好」次數。在實驗中,多人下載的歌曲越來越受歡迎,意味用戶會減少瀏覽其他種類的作品,甚至可能令某些更高質素的作品被忽略。但對於Facebook如此供人分享意念或意見的平台,情況或是更為嚴重。
Social media apps Facebook, Twitter and Instagram Source: AAP
在「富者越富」的情況下,一個「受歡迎」的貼文可能得以廣泛流傳,以倍增的速度佔領整個平台。結果,首先發佈的內容則有更多時間流傳、有更大機會匯聚「讚好」數量,成為「受歡迎」的貼文。
這個情況,正好解釋為何假新聞或虛假消息得以「搶佔先機」,而後期出現的真實消息或反駁論點卻一般難以抵擋假新聞廣泛流傳的威力。
READ MORE
【新功能】臉書擬推行隱藏「讚好」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