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父母長輩的朋友圈:如何識別網絡健康謠言?

Innovation Australia

Community Voices program encourages applications from people of diverse ethnic, religious, linguistic, professional and socio-economic backgrounds. Source: Pexels

為何網絡上流傳著各種健康謠言?如何幫助父母長輩辨別什麼是真、什麼是假?


我們經常可以在網絡上看到各種有關健康的謠言,而父母長輩的朋友圈更是重災區。如何識別網絡上的健康謠言呢?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訪問學者,北京交通大學傳播系講師黃彪文博士說,謠言並不等於流言。

謠言,是未經證實的消息,其中的信息有可能是正確的,也有可能是錯誤的。

黃博士介紹說,早在1947年年就有學者提出了謠言傳播的公式:謠言的傳播力=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但在今天我們的媒體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更多依賴於網絡,有學者就把這一公式做出了更改。
謠言傳播力度=(事件重要性×事件模糊性)÷傳播成本
也就是說事件越重要,信息越模糊,傳播成本越低,謠言就越可能生成並傳播。

健康謠言:利用恐懼訴求

黃彪文博士在研究中發現,很多健康謠言的共同特徵就是利用恐懼訴求。例如某地發生了疫情或者某個死亡病例,再把恐懼訴求和我們平時的生活習慣聯繫在一起,加工成謠言。

他說:“今天很多人對健康越來越重視,但卻缺乏權威,清晰和有人情味的健康科普,所以有關健康的謠言也就越來越多。”

謠言,不一定止於智者

中國有句古話叫“謠言止於智者”,但現在很多謠言當中也夾雜著來自專家學者的信息,讓公眾很難辨別。

另一種觀點認為“謠言止於公開”,在觀點的自由市場裡真理會越辨越明。但黃彪文博士說,現在的媒體越來越開放,依然沒有遏制住謠言,甚至幾年前的謠言依然會在網上流傳。

黃彪文博士介紹說,算法矯正和社交矯正這兩個方法可能會是將來辨別和制止謠言的突破口算法矯正就是借助平台的力量,通過算法為用戶推薦權威專家的觀點和經過核實的信息。而社交矯正就是在社交媒體的評論和互動中,讓用戶了解到信息是不真實的。

如何幫助父母長輩?

很多朋友都有共同的經歷,父母長輩特別容易成為網絡健康謠言的受害者,甚至還會親自把謠言轉給親戚朋友並告誡他們這是“真理”。

黃彪文博士指出,如何幫助父母長輩破除謠言,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們願意相信自己信任的人所說的話。“他們相信這些謠言的原因很可能是因為他們相信的親朋好友轉發了這條謠言,這其中有很多信任和人際的問題“。

把權威,可信任的媒體和專家觀點推送給父母長輩,就是幫助他們破除謠言的第一步。

最後,黃彪文博士也說到,現在網絡謠言氾濫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現在很多媒體是基於流量的思維運營的,並沒有很強的職業規範和自我約束,導致在對公眾進行科學傳播和健康傳播的時候難度加大。
媒體除了基於流量的思維以外,應該有一些職業規範來約束自己。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