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取所需】議員建議向捐贈食物商企提供稅務優惠解決食物荒

Trussell Trust foodbank in south east London

根據澳洲食物銀行最新的「飢餓報告」指出,截至去年7月的12個月內,澳洲約有370 萬個家庭曾經經歷過中度至嚴重程度糧食不足的情況。 Source: EPA / TOLGA AKMEN/EPA

依賴一些慈善機構提供食物以維持生計的澳洲人數急劇增加。不過,根據資料顯示,澳洲每年所丟棄的農產品卻達到760萬噸。


現時生活開支的壓力越來越大,同時,依賴一些慈善機構提供食物以維持生計的澳洲人數亦急劇增加。不過,根據資料顯示,澳洲每年所丟棄的農產品卻是達到760萬噸。

根據澳洲食物銀行最新的「飢餓報告」指出,截至去年7月的12個月內,澳洲約有370 萬個家庭曾經經歷過中度至嚴重程度糧食不足的情況。反對黨慈善事務發言人史密斯(Dean Smith)昨天(7月2日)便在國會提出了一項私人法案,目的便是解決這兩個矛盾。而有關議案,亦會在今天在國會討論。

根據他的議案,是建立稅務措施,補償農民、批發商及其他商企向慈善機構捐贈剩餘食品的相關費用。

史密斯表示,鼓勵捐贈食品的稅務激勵措施, 現時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需要」。

他說:『我們看到農民將食物棄置到耕地裡,是因為捐贈食物在商業上並不可行,但另一方面,慈善機構卻正努力在此危機時刻,為澳洲家庭提供食物,而這項措施將有助解決這兩個問題。』

他指出,其法案所提出的建議是讓這些捐贈食物的公司在運輸、食品儲存和包裝等費用上可以申報扣稅,從而激勵他們將浪費的食物轉化為捐贈食物。

而他所提出的議案,是受到澳洲食物銀行(Foodbank Australia)及其合作組織所制定的全國食品捐贈激勵計劃(National Food Donation Incentive)的啟發。

澳洲食品銀行行政總裁彭內爾(Sarah Pennell)表示,類似的措施經已在加拿大和法國等國家推出,並且證明「非常成功」。

彭內爾說:『基本上,水果和蔬菜在供應鏈的層面上的浪費程度最高,但新鮮蔬果亦正是食品救濟組織所需要的,因為這些是最能夠提供給大家最健康和最好的食品。』

建立食品捐贈稅務優惠措施亦是眾議院農業委員會於2022年就糧食安全所作的調查中的一項主要建議。

根據史密斯所提出的法案,是希望有一個分級的稅務優惠制度,一些較小型的食品公司所獲得的稅務優惠,將會比大型食品公司更高。

一些營業額在2,000萬或以下的公司,將可以獲得百分之45的補貼,而營業額在5,000萬以上的公司,則只可以獲得百分之35的補貼。至於營業額在2,000萬至5,000萬之間的企業的補貼則為百分之40。

史密斯又解釋說:『稅務優惠的上限為500萬元或根據該公司的食品捐贈成本與總營業額的比例來計算,以較低的一個數字為準。』

他表示,雖然法案將會允許大型超市亦可因此而申請稅務減免,但他「非常有信心」他們應該不會這樣做。

他說, 大型超市的食物捐贈是他們維持社區對他們認可的一個重要部分。而他指出,有關議案的總開支,將會取決於法案最終包括的範疇和商企對稅務優惠的接受程度。

據估計,澳洲每年浪費的食物對經濟帶來366 億元的損失。

史密斯表示:『該法案目前的建議是運作三年,並設有檢討機制,並包括了一些誠信措施,確保一些公司不會濫用該計劃。』

而他表示,根據國會預算辦公室的估計,這項建議所需要的開支可能會少至4000萬元,但與所帶來的巨大社會效益相比,這將會是很好地利用納稅人的金錢。

彭內爾亦認為這是一項「明智的政策」,因為可以為食品救濟組織帶來「改變」。

她說:『對於政府失去的收入實際上並不大,但這將使大家能夠關注可持續發展的服務,即是減少浪費食物並看到更多人從我們所生產的食物中受惠。』

而她認為,這將會有助改變商企的營商手法。

彭內爾表示,根據澳洲食物銀行最初的稅務優惠獎勵建議所訂立的模型顯示,到2030年,每年將可以為飢餓的澳洲人提供額外 1億餐的膳食。

她又表示,根據他們每月進行一次的檢討顯示,雖然現時要面對食物不足的情況比以往稍為紓緩,但事實是,當利率不斷飆升, 他們亦發現有超過一半的家庭表示,要有足夠的食物提供給家人是變得越來越困難,”

而她認為這種情況在短期內不會有改善,同時,現時亦無法滿足需求。但大家都希望有關法案能夠真的在不浪費食物之餘,亦能夠增加慈善組織在食物方面的供應來幫助有需要的人。詳情請收聽鄺美玲和梁焱剛的報道。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