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年7月主動與香港傳媒高層舉行茶敘,分享對香港政府提出修訂「逃犯條例」所引發爭議及有示威者衝擊立法會大樓的感受。他表示,通識教育導致「年輕人問題」、令他們變得激進,又形容自己在任內開始推行的通識教育「失敗」。
通識教育科,在香港2012年開始的第一屆中學文憑考試中,被列入三三四新高中課程內的四大必修科目之一。根據教育局課程及評估指引,通識教育科旨在透過探究各類議題以擴闊學生的知識基礎,加強學生對社會的觸覺。其中所選取的單元內容主題,對學生個人、社會和世界具有重要意義,也幫助學生聯繫不同範圍的知識,擴闊視野。學生須運用從三個學習範圍所獲取的知識和角度,並推展至新的議題或情境,進行一項獨立專題研習。報道,董建華發言後不久,中國隨即發表文章,指董建華如此「感慨」,是由於香港近年發生的一系列暴力事件顯示,年輕人思想變得越趨激進的根源在於學校,而通識教育則是重要因素之一。《環球時報》報道,通識教育科教材毋須送審,造成內容錯漏百出。尤其令人擔憂的的是,在無統一課本、無標準答案等諸多原因下,通識科逐漸淪為別有用心之人向青少年灌輸政治立場的工具。同時,教師亦可自行決定教授內容,加上校方監督缺失,令通識教育變成「教師想教什麼就教什麼」。
Source: Wikimedia/ 湯惠芸
其實,近年香港已多次出現要求檢討「通識教育」的聲音。報道,將軍澳香島中學校長鄧飛表示,反對勢力「綁架」了香港通識教育,香港政府不能讓這種教育模式長時間被政治上激進份子所佔據。他指出:「在『通識教育』這個相對比較開放的科目上,教師的教學自由度比其他學科大得多。舉例,在歷史課,唐朝不可能變成漢朝,知識不能隨意更改;但『通識教育』就不同了,有比較激進的教師以『課外實踐』的名義,帶學生到反對派的遊行集會現場,(學生)很容易就在激進示威活動參與其中。」就通識教育的影響而言,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於2015年進行研究,訪問接近三千名中五學生,了解中學生公民價值與政治參與。結果發現,「通識元兇論」實在缺乏足夠理據。報道,當受訪者被問及認為在公眾地方進行大規模示威行動是否能帶來改變,喜歡通識科及不喜歡通識科學生兩者對此的答案都沒有明顯分別;而參與調查的所有學生在過去12個月參與政治活動(包括「佔中運動」)的次數也不太高,只能說喜歡通識科的學生相對其他學生稍為活躍。
The Chinese national emblem at Hong Kong's China Liaison Office is splashed with paint by anti-extradition bill protesters Source: Kydpl Kyodo
此外,結果亦發現,學生預期或實際參與政治的程度,大多受其他因素影響,而非是否對通識科感興趣;這些因素包括後物質主義的價值取向、對社會議題的理解力、公民參與能力等。調查結果更指出,喜歡通識科對改變學生的政治取態沒有顯著影響,反而令他們更容易跳出自己的社會位置,全面審視公共議題。
事實上,在董建華作出上述言論後,香港教育局亦已隨即反駁,認為指控缺乏實質證據。若然繼續糾纏通識科是否導致香港年青人變得激進的「幕後黑手」,只會阻礙社會確切了解年輕人為何對政府施政如此不滿的真實原因。
Protesters are preparing to hit the streets of Hong Kong again on Sunday. Source: A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