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記「保持社交距離」:你做得到嗎?

A commuter sits on a tram bench next to an LCD screen with an Australian Government directive regarding Coronavirus and social distancing

A commuter sits on a tram bench next to an LCD screen with an Australian Government directive regarding Coronavirus and social distancing Source: Getty Images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不少地方包括澳洲已經實施「封城」措施,政府亦多番呼籲民眾保持社交距離。


究竟何謂?而為何這樣做能有效對抗新冠病毒?


要點:

  • 身體接觸是人類最容易傳播疾病的方式
  • 「將曲線拉平」,旨在避免醫療體系負荷過重
  • 在疫苗及藥物面世前,保持社交距離就是最有效對抗病毒的方法
  • 以下為大家介紹五項保持社交距離的「小貼士」

 

保持社交距離,是公共衞生官員用以希望減慢病毒人傳人的其中一個策略。簡單而言,就是希望透過各人之間保持足夠的實際距離,力求令病毒或細菌不能在人與人之間傳播。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建議,保持社交距離即,並與其他人保持至少六呎(即約1.8米)的距離。

舉例,在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引發肺炎爆發期間,均被取消,同時不少學校亦已暫時停課,企業則安排員工在家遙距工作。

除此以外,保持社交距離亦即避免與其他人進行身體接觸,包括互相握手。波士頓大學醫學教授表示,身體接觸是人類以及最容易傳播冠狀病毒或其他疾病的方式。
蒙納殊大學護理研究學院副教授指出,當感染病毒的人咳嗽或打噴嚏的時候,冠狀病毒就能在人與人之間傳播。

一旦病者的飛沫落在一個人的口中或透過鼻孔吸入,又或飛沫落在一個人的臉上,當人用手接觸臉部,然後揉眼睛或鼻子,就可能會感染病毒。

事實上,新冠病毒與流行性感冒的傳播方法相當類似。一項研究指出,當醫護人員與流感患者的距離在1.8米的範圍以內,他們被感染的風險就會大大增加。

故此,若人與人之間有密切接觸的時候,就會造成病毒廣泛傳播的風險。

當然,保持社交距離並不能百份百阻止病毒傳播,但透過遵守上述簡單的守則,就能為減慢冠狀病毒傳播速度發揮關鍵的作用。

若染病人數不能長期保持在醫療衞生系統所能負擔的水平之內,醫院及其他醫療機構則會長期處於負荷過重的水平,間接導致不必要的死亡及痛苦。故此,政府經常都表示,要盡力,控制疫情蔓延的速度。
Flatten_the_curve1.gif?1583941324
學者指出,若保持社交距離的策略達到廣泛以及正確地實行,就能有效消除或減慢病毒

一個人可在出現染病癥狀前,就已開始傳播病毒;故此,保持社交距離就足以制止一個不知道自己可能已染病的患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接觸其他人並將病毒傳播。

珀爾斯教授表示,研究指出新冠病毒的潛伏期可能長達14天,因此任何人若有必要進行自我隔離就應。若開始進行自我隔離兩週後仍未出現相關病徵,則可結束自我隔離。
學者指出,在預防感染病毒的疫苗仍未研發及採納之前,以及未有相關藥物能有效控制病毒以前,保持社交隔離就是抵抗新冠病毒傳播的唯一方法。

任何人都應保持社交距離,以避免新增感染個案繼續飆升,尤其是要避免感染病毒。

當然,長者亦應設法盡能力保護自己免受感染,採取保持社交距離的措施,並避免出席任何公眾活動及前往多人聚集的地方;但身體較為強壯的人士亦應盡最大努力保護長者等老弱人士,減低他們接觸病毒的風險及機會。

若整個社會均能認真看待並切實執行保持社交距離的措施,則可避免醫療體系負荷過重的情況出現,並減慢確診病例不斷增加的速度。

要保持有效的社交距離,學者提出五項簡單的「小貼士」:

5 tips to keep your social distance
Source: Wes Mountain/The Conversation, CC BY-ND
  1. 在超級市場等地點排隊輪候的時候,與前者保持約兩步的距離。
  2. 可以繼續與其他人作面對面談話及溝通,但緊記保持最少1.5米的距離。
  3. 乘搭公共交通的時候,盡量避免人多擠迫的位置,並在可行情況下與其他人相隔兩個座位。
  4. 乘搭的士或其他共享汽車服務時,坐在車廂的後排座位。
  5. 在街上跑步、散步及踏單車,避免與一群人一同進行,緊記要與其他人保持一定距離。
最後,緊記「洗手、洗手、洗手」。若出現相關病徵,務必要留在家中並尋求醫療意見。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