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和善良地運用科技,不但可改善生活質素,也能夠保護文化遺產,例如修復藝術品、雕像和其它重要的公共文物;然後進行數碼備份,儲存成為檔案,是一種全新的保育概念。
烏俄戰爭開打至今,在戰火中,部份文物已經變成一堆瓦礫。跟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在四月初公佈,經查證後發現烏克蘭境內已經有53個歷史遺址、宗教建築、博物館在戰火下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烏克蘭人一直試圖利用沙包、保護材料將戶外的雕像包裹;用隔版保護教堂的彩繪玻璃,以將破壞程度暫時降至最低。
跟據歷史,摧毀一個國家的文化遺產,是抹去其民族身份的最快捷方式。有鑑於俄羅斯錯誤的判斷,烏克蘭的主權和獨立的國家身份,為了搶救遺跡,眾多國際團體聯合發起「備份烏克蘭」(Backup Ukraine)的活動,運用最新的科技來保存歷史文物,搶救遺跡的影像,讓在烏克蘭民眾也可以出一分力,幫助保護烏克蘭的文化遺產。參與的組織包括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The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簡稱UNESCO)、北美的Vice Media Group、丹麥非營利組織Blue Shield Danmark、烏克蘭在線遺產緊急救援計劃(Saving Ukrainian Cultural Heritage Online, 簡稱SUCHO)、和烏克蘭國家歷史博物館,聯合搶救烏克蘭遺跡的影像。這些組織以非常嚴肅和謹慎的態度,對待俄羅斯對烏克蘭歷史的破壞。
Backup Ukraine website Source: Backup Ukraine website
「備份烏克蘭」在烏克蘭招募志願者,要求他們下載Polycam設計的3D建模App,全方位拍照掃描文物,並上傳到雲端作為3D建檔備份。若文物在戰火中被破壞,還有機會通過3D存檔備份,列印出來修復。志願者可掃描一切與烏克蘭文化歷史有關的文物,包括雕像、公共藝術、宗教建築、藝術品、畫作、建築內部等公共文物。目前,在烏克蘭街頭行走依然極度危險,「備份烏克蘭」組織的發言人建議參與保護者要保持安全,不要企圖在直接衝突的地區進行維護及拍攝行動。
丹麥藍盾公司(Blue Shield Danmark)主席索倫拿哥贊臣(Søren la Cour Jensen)在一份新聞稿中指出,摧毀一個國家的文化遺產,是抹去其民族身份的最快方式。正如人們在二戰和後來的許多衝突後所瞭解的那樣,拯救一個國家的文化遺產是重建和復興社會的最佳途徑,而《備份烏克蘭》提供了一個新的保育概念和工具;每一個文物掃描,都是保護烏克蘭文化的一份重要力量。
READ MORE
首位被控犯有戰爭罪的俄軍士兵在烏克蘭接受審判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