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怒行為後果嚴重】 律師:車內「舉中指」都已犯法

road raging could cause serious legal consequences_Moment.jpg

數據亦顯示本地路怒症正有上升趨勢,有律師向本台指出,有不少人以為「你耐我唔何」的路怒行為,原來已觸犯刑事法例。心理學家又教司機如何避免捲入「路怒風波」? Credit: SBS中文廣東話節目

隨著澳洲路怒問題及致命交通意外有惡化趨勢,有律師向本台指出,有不少人以為「你奈我唔何」的路怒行為,原來已觸犯刑事法例。


隨著今年9 月的交通死亡事故再創6年來單月新高,目前亦有越來越多數據亦指向認為「路怒問題」(Road Raging)可能是死亡交通意外的主要原因之一。
新州律師陶建文(Clifford To)在接受SBS中文廣東話節目訪問時強調,大部份路怒時所涉及的行為、本身已違反澳洲法律。

「在澳洲,我們並沒有單一法例針對路怒症,但如果有司機在馬路上作出一些法律所禁止的行為,就有機會招致法律效果。」

「其中最嚴重的是在新州的刑事罪行條例(Crime Act)內,有一條罪名名為『捕獵式駕駛』」(Predatory Driving s51 Crimes Act)。即如果司機在追趕或者接近另一架車時、作出任何行為, 故意恐嚇會傷害對方、或者實際導致對方受傷,就會屬犯法例。」

「其最高刑罰為罰款$11000及監禁5年。亦要留意這是在刑事罰行條例下的罪行,即如果屬犯此法例,司機實際會留案底。」

「另一個比較次一級的罪行,就是我們的『道路交通法』(Road Transport Act)內,有另一項『危險駕駛意圖令他人受威嚇罪』、或『危險駕駛令他人受威嚇罪』。」
Indians in Sydney
NRMA said road rage includes verbal abuse, aggressive driving and abusive gestures. Source: Getty / Getty Images/RapidEye
「頭一條指駕駛者是『有意圖』令他人受到威嚇,第二條指駕駛者並沒有意圖令他人受威嚇但其駕駛的方式卻足以令他人受威嚇,因此,有意圖上的分別。」

「如果有司機獨犯較重的第一條、最高刑罰為罰款$3300及監禁18個月,較輕的罪行—即沒有沒有意圖卻令他人受威嚇—其最高刑罰為罰款$2200及監禁12個月。」

「另外,在新州的『簡易治罪條例』(Summary Offences Act)的第11條H,名為『在公眾地方以車輛作出恐嚇或令人感到恐嚇罪』。這是較輕的罪行,其刑罰只為罰款$600」
而同時,司機亦有機會按道路交通法、被控以「危險駕駛罪」,被犯再招致最高$2200及監禁9個月。陶律師亦指,警方或起訴的當局,會按案件的嚴重情節去決定到底最終會以哪些罪行作出控告。

「這往往視乎當時執法人員如何決定。」

陶律師強調,即使在沒有發生意外的情況下,只要涉及路怒行為的受害方認為受到威嚇,已可以報警辦理。

「已往這些官司一直有舉證的難度,但現在由於車Cam更普及,令舉證方面已容易得多。但若車內並沒有車Cam(行車記錄鏡頭),就要靠自己、同車的人士或其他司機作證。」

「因此,車主若有車Cam就最好,否則你就要考慮如何作出多方面的舉證。」
Death on our roads, accident
Road accident Source: Supplied
另外,陶律師亦提醒司機,「在不必要情況下響咹」及「在公眾地方無故阻塞交通」等行為、亦屬於「可罰款」的罪行,一經定罪,最高刑罰分別為罰款$2200及$440。而即使在車內「互舉中指」等舉動,亦有機會涉及法律。

「如果你在車內舉中指,這已構成冒犯行為,根據新州的『簡易治罪條例』(Summary Offences Act)內第4條有稱為『公眾地方作出冒犯性行為罪』,這與香港『在公眾地方行為不檢罪』類似。」

「若任何人在公眾地方向其他人舉中指的行動,這當然亦是冒犯性行為,涉事者一經定罪,要面對最高罰款為$660及監禁3個月。」

「另外,『簡易治罪條例』內亦有較輕的『公眾地方粗言穢語罪』,即你曾在公眾地方說過帶F字的粗言穢語,而亦有證人對此作供,警察到來後可以對你控以這條較輕的罪名,一經定罪亦可罰款$660。」
Rod Rul
Samfala Ostrelean Road Rul weh maet yu no bin save Source: SBS
因此,陶律師亦呼籲有意作出路怒或行為的司機應三思而後行。

「雖然澳洲並沒有單一法律去規管路怒問題,但若司機『舉中指』、『口出言穢語罪』或『用車輛恐嚇其他人』,個別這些行為仍有其法律的規管。」

澳洲當局在9月公布的最新交通意外統計報告顯示,今年9 月共有 128 人死於澳洲各地的交通事故,更為6年以來的單月新高,亦比過去5年9月份的平均水平高出32.8%。

而截至 2023 年 9 月的 12 個月內,共有 1,240 人死於道路交通事故,數字亦比去年同期高出 4.6%。

本地臨床心理學家馬信誠(Noris Ma)亦引述汽車保險業界在2021年至2023年進行的統計亦顯示,澳洲的路怒症問題正有上升的趨勢。
「他們的查訪統計顯示,有83%的受訪者均表示,自己曾在馬路上被人大聲呵責、辱罵,或被展示『操口手勢』,這數字比上一年度上升了18%。」

「而在隨機查訪的人當中有83%的數字,反映每五名受訪者中就有四人曾成為路怒症受害者,這數字本身已非常巨大,亦有上升的趨勢。」

該份由的結論亦認為,當其他道路使用者危險駕駛時—包括超速、分心駕駛、疲勞駕駛和酒後駕駛—大多數受訪的澳洲人都會感到憤怒或惱火。而危險駕駛行為可能導致車禍和其他道路死亡事故。

Noris亦認為,除了心理影響之外,路怒症亦涉及城市規劃、環境因素等。例如,人口密度提高造成交通阻塞、司機開車時間太長、生活成本問題可能令司機「借題發揮」而透過路怒表現來發洩不滿,或者開車時的匿名性—即冒犯者是否容易被發現及追究責任等,都與路怒症的出現有密切關係。

「在心理上、可能他覺得我一踏油門汽車就馬上駛離現場,對方『無仇報』,所以就不計後果、不理他人感受。」

Noris亦建議,若司機在路上面對路怒者的挑釁時,不妨轉換一下思考的角度,考慮「安全回家」等大原則。
Car Crash
Car Crash Source: Moment RF / Witthaya Prasongsin/Getty Images
「在心理學上,我相信仍然是回到所謂的大局觀的問題...最關鍵的自助方面是要『權衡利弊』,要設想情況可能失控時,或會令自己受更大傷害,這可能是最重要的一點...不是為了公道問題、而是為了自己的健康及安全等褔祉而不與對方『計較』。」

受挑釁者若不能馬上釋懷,Noris亦提議涉事司機可用一些簡單心理技巧來幫助自己冷靜。

「我們可能可以用一些深呼吸的技巧,幫助自己去平抑或放緩因憤怒或被人激怒而出現身體不由自主的緊張狀態。」

「另外亦可透過分散注意力,例如打開收音機、聽一聽SBS的電台節目,或者其他自己喜歡的音樂,讓我們分散注意力、不用太聚焦在這些不愉快的思路上,這些都是簡單易行的一些方法。」

「通常待事情悄悄過去,我們又專注日常生活的考量,就會放下這件事。」

更多訪問內容請聽足本錄音。上述僅屬一般性法律討論,就個別情況應諮詢專業人士意見。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SBS 中文堅守,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

分享